洁癖算是心理病吗?

是否会越来越严重?对身心有影响吗?
有办法减轻吗?

洁癖是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由于教育的影响,很多人都爱干净。长期过分的爱干净,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社会交往,就属于洁癖。我把洁癖当作是一种不良习惯和嗜好。
洁癖的发病原因与家庭、个体性格及生活经历有关。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卫生要求过高过严,逼着孩子反复洗手。这种强烈的暗示作用,对那些具有神经质倾向、敏感内向的孩子影响更大。家庭搬迁、亲人亡故、父母或自己离异、性生活不协调等引起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自己或身边的人严重感染传染病都可成为诱发洁癖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患者能指出在他症状加剧前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如家庭的搬迁、亲人的亡故、父母或自己的离异、性的不协调等。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都可成为诱发强迫症的原因。患者的性格特点在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研究,大部分患者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征:青年患者大多数非常爱干净、爱整洁,他们是顺从、办事认真、严肃的;成人患者一般时间观念较强,遵守纪律和制度,生活习惯较到板,遇事过于谨慎、优柔寡断,不少人可能很迷信。这种性格的人在过份强大的压力下易患神经症。 洁癖等强迫症的发病原因一般与个体性格及生活经历有关:

洁癖有轻重之分。
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脱敏疗法、认知疗法来纠正。
较严重的洁癖属于心理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

治疗
强迫症的治疗多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之以药物治疗。
系统脱敏疗法
请患者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如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教育纠正。教育纠正从几个方面出发:
1、找出洁癖的原因,用科学知识消除误解。
2、让患者改变思维方式,有计划,先做主要事情。
对于孩子,应和家长配合。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不要对孩子的清洁状况过分苛求。让孩子学会控制行为。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认知疗法的主要说法:
1、事实根据:①乡下那些卫生条件不如城里的孩子身体更健康;②适当地“脏”一下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不经历风雨,哪里见彩虹,温室的花朵更经不起考验;③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与外界环境隔绝,致病的病原体是始终存在的,人的免疫机能阻止着疾病发作;频繁洗手/衣对预防疾病没有太大的用处,大多数病原体用肥皂是杀不死的;④过于紧张和焦虑反而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惹病;⑤其他病没得,但强迫正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2、洁癖所带来的危害超过益处。细菌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日常接触到的众多细菌对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灭菌,就可能给那些抵抗力、适应性、侵袭力强的有害病菌开绿灯,破坏人体内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超级细菌大量生存和繁殖。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

认知领悟疗法
一般而言,强迫症患者对自己的强迫症状尤其是强迫动作,一方面感到麻烦,希望医生能解除其理性上认为不合理的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内心又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上述洁癖患者即便如此,也好像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能根据实际情况,照成年人的逻辑来分析、判断其病态表现,认为反复洗手、洗衣,费时费力,希望摆脱。另一个则认为,有传染上癌症的可能,有必要多洗几次,这种态度与其实际年龄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称。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后者不讲逻辑,一味盲目恐惧,具有幼稚的儿童心理特点。这两个人各抒己见,谁也统率不了谁。但患者对这个病理本质特点并无自知之明,若采用谈话方式的认知领悟心理疗法,启发患者认识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儿童心理部分的幼稚性,鼓励他用成人的态度来统率其整个行动,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领悟到病理本质后是可以治愈的。

厌恶疗法
经常采用橡皮圈方法。即让患者在手腕上戴一橡皮圈,一旦他即将出现强迫动作或行为时,便让他用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腕数十乃至数百下,一直弹到强迫观念消失,有疼痛感为止,从而达到抑制强迫行为的目的。

满灌疗法
让患者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患者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患者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患者应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形容手已很脏了。患者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助手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这样,当患者一睁开眼时,会出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患者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当患者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患者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在一旁应积极给予鼓励。
在这一关键时刻,助手的示范作用很大。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涂上液体,甚至更多更脏,并大声说出内心感受。由于二人有了相同的经历,在情感上就能得到沟通,对脏东西的认识也能逐渐靠拢。这时,患者要仔细体会焦虑的逐步消退感。
满灌疗法在刚开始时把人推向焦虑的顶峰,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下降,强迫行为也会慢慢消退。

强迫症的定义:
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成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为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强迫症的本质:
强迫症,是当患者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当做不正常的东西而极力摆脱并产生强烈的痛苦的心理冲突。并进入恶性循环。
简单的说:强迫症=正常的心理现象+摆脱。
强迫症的治愈=放弃“摆脱”=接纳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所当为。
禅宗有个故事恰好在说明这个问题:
禅宗五祖考量弟子们的才智,就让他们各自学一首偈语。大弟子说: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勤勤常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不以为然。后来的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心非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深以为然,便将衣钵传给慧能。其中大弟子所要表达的含义是:心灵是神圣的,不可有丝毫的私心杂念,要时时刻刻地“斗私批修”。慧能的意思是:大脑的功能不是理想的东西,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所能想的,能感受到的都是正常的反应,有些是痛苦的,但绝不能像尘埃那样去扫掸。企图去扫的结果必然是失望以及绝望。
大弟子的作为恰好是神经症、强迫症的产生条件。慧能的作为才是正常人或治疗强迫症的条件。
正常人从不为睡眠做任何努力,只是处于习惯卧床而已; 失眠症患者天天为睡好觉,想方法设法去陷入恶性循环。
强迫症治疗的着眼点应放在体验上,而非说理上。即去做,去指导他做。通过做完成体验,通过体验达到领悟。体验后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神经症的治疗靠直接经验而非间接经验。
有一位女士终日惶恐不安,她的烦恼是自己头脑中总有企图杀人的念头,害怕这种念头真的会产生杀人的联想并伴随着极端的恐惧和痛苦。此女士所患疾病叫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在强迫症中还有强迫性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等。
强迫症与一般的烦恼的区别在于:烦恼仅仅是单纯的烦恼,而强迫症则是企图消除根本不可消除的烦恼而产生更大的烦恼。也就是说强迫症是双重的烦恼。

长期以来一致认为强迫症治疗困难,60年代前,强迫症预后不良,直到1966年Meyer报告2例强迫症用行为治疗取得成功,情况才开始改变,1971年Rachamn创造一种治疗方法,称为”暴露结合应答预防法”(Exposure with response prevention),成为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据Foa等(1985)的资料采用这种方法治疗200多例强迫症,65--75%得到好转,随访时保持良好。

一、强迫症的一般问题临床上,将强迫症分为两类,即强迫观念为主无明显强迫行为和伴有显强迫行为者。强迫观念为主者包括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强迫行为指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但是这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不适合心理治疗。

二、强迫症的心理模型

1.强迫想法和焦虑有关。

2.强迫行为(外显的或隐匿的)是随意行为,旨在减轻焦虑和不适。但焦虑减轻导致强迫被强化。

3.为了防止发生强迫想法和焦虑,症人常有回避行为,但回避行为阻止了对焦虑想法和暴露。根据上述心理模型。治疗策略应当是促进症人对恐惧刺激的暴露,同时又鼓励他们会议上暴露的仪式和认知回避而不易发现,这就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和评估。

三、决定适合心理治疗的对象1.强迫症是原发还是继发?继发于抑郁症者,应着重治疗抑郁症,继发于精神症者,就彩精神病药。如继发于器质性疾病者,治疗其原发疾病。2.病人是不愿意参与治疗?不愿意主动参与心理治疗者,难以收效,不应实施。

四、行为分析要进行详细分析,询问问题的认知,仪式行为,回避行为,情绪和生理等各个方面。对每个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素质,促发因素和维持症状的因素等得深入的了解,确定于预的具体目标。

五、治疗原理的说明在医师对问题有了实质性了解之后,您患了强迫症,在同病人讨论时可引入治疗原理的说明。

六、暴露结合应答预防的步骤

1.仔细考虑对一切以往回避的情境进行暴露。

2.对恐惧刺激和想法的暴露进行指导。

3.仪式动作和回避行为,即反应预防。暴露的实施和反应预防的细节都要考虑并和病人事先讨论,示范,自我练习都可采用以促进治疗实施。

七、无外显强迫行为和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治疗更困难一些,基本原理相似,只是精神仪式和认知回避不易认识,也更维干预,治疗方法的两种,其一称为”习惯化训练”,另一种称为”思维停止法”,这两种方法实施时还有很多具体细节要注意考虑。

八、强迫症药物治疗近10年来研究证明,有一小组抗抑郁药对强迫症有效,如氯丙咪嗪和多虑平,但这类药因副作用较大,已日趋淘汰。近年发现百忧解a等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有抗强迫作用,且副作用很小。虽然强迫伴抑郁症状者被认为最为适合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限于有抑郁的强迫病人,大约50%的强迫症对药物治疗有效,药物治疗应视为整体干预的一个成分,和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起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步骤。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4-01

轻微的话是好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3-28
算,是强迫症的一种……

应该治疗一下……
第3个回答  2006-03-28
爱干净是对的,多分的爱干净就是心理上有一定的问题。自己注意下就是了,成龙大哥都有洁癖撒!

心理洁癖是什么意思?
心理洁癖是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度关注卫生和清洁,以至于影响正常生活及社交活动。洁癖患者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他们担心被细菌和病毒污染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以洗手到指关节甚至过度清洁环境。这种强迫性的行为不仅能够带来心理压力和身体损害,同时也影响了社交生活。心理洁癖患者经常...

什么是洁癖 得了洁癖怎么办?
洁癖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常见而又顽固的心理疾病。患者总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观念和情绪在支配着自己,不得不把过多的精力倾注在卫生问题上,觉得处处都存在着可怕的细菌和病毒,随时随地都会使神经高度紧张,渐渐地就会造成总体健康水平的下降。 洁癖患者以女性居多,相对于男性来说,这同女性先天的体质柔弱和比较爱...

洁癖是什么意思
洁癖是强迫症的一种,即把正常卫生范围内的事物认为是肮脏的,感到焦虑,强迫性地清洗、检查及排斥“不洁”之物。分肉体洁癖、行为洁癖和精神洁癖。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脱敏疗法、认知疗法来纠正。较严重的洁癖属于心理疾病,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临床表现:强迫洗涤,如反复洗手、反复...

心理洁癖是什么?
心理洁癖---是说人在心理层面上所带有的洁癖。洁癖是过于注重清洁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社会交往。洁癖有轻重之分,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脱敏疗法、认知疗法来纠正。较严重的洁癖属于心理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

洁癖是什么心理问题?
1. 洁癖是一种心理状况,表现为对清洁和整洁的过度追求。2. 洁癖者通常担心不洁会导致疾病或不适,这种担忧可能源于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的本能倾向。3. 生本能心理学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爱清洁和追求条理的本能,这种本能是为了确保生存和便利。4. 洁癖者对不洁的过度敏感和担忧,实际上是夸大化...

有洁癖的人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洁癖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但是没什么危害

洁癖有哪些表现?(最好详细点哦)
“洁癖”表现的症状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很常见又很顽固的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从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恐惧,非要采取某些行为来安慰自己。例如,你一做完一件事就觉得手脏了,心里很不...

感情洁癖是指在感情上存在洁癖现象的人,他们忍受不了对方一点点感情不...
什么叫做感情洁癖? 在我看来感情洁癖是一种心里疾病,它不能有一点的瑕疵在里面 洁癖一般分几种类型?比如说什么感情洁癖啊之类的,分别表现出什么? 洁癖是强迫症的一种,一般来说分肉体洁癖、行为洁癖和精神洁癖等。感情洁癖,是指忍受不了对方一点点感情不洁,不论身体还是精神上。比如男的见不...

生活中那些过度洁癖的人,真的是一种心理障碍吗?
1. 洁癖是一种极端的清洁习惯,对于讲求卫生的人来说,这种习惯可能发展成一种心理障碍。洁癖患者通常会过分注重清洁,以至于他们的行为显得不合常理。2. 洁癖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形式,许多患者会反复进行清洁行为,如频繁洗手。这种行为虽然看似卫生,但实际上可能对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患者通常很清楚...

人为什么会有洁癖?
就会慢慢消除不良的洁癖心理机制,让自己更轻松的生活!?编辑:胡小雨 (作者:韦志中,广州市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督导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jiangq@cast.org.cn 投稿请联系jial@cast.org.cn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