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接触器是CJX2-09(0901),两个继电器是JQX-13F,变压器是输入380V交流,输出12V交流、电容C是25伏470微法、桥堆UR是2W10、电源开关和正反转(转换)开关点动按钮(开关)电源指示灯各一个。按照上面图片接线之后出现以下情况:1.通电后,把转换开关打到反时,点动按钮按下2号接触器正常吸和,在这个接触器吸和前,其常闭触点NC用数字万用表通断档测量是不通,为什么?2.通电下,把转换开关打到正转,点动按钮启动后1号接触器无法吸和,用手借助绝缘工具把触点按下接触器就会吸和电机运转,通过更换转换开关和控制线机接触器后,现象依旧。这是怎么回事?3.桥堆正负极既分别接上1号、2号继电器底座上的5号、1号引线,又接入电容的正负极脚,桥堆另外两个脚接变压器输出的12V电源,完事后把所有4个接点通过焊锡方式组成一起。但是桥堆交流两个脚接继电器的输出电压却变成直流12-16伏,交流却是0伏,导致继电器所需要的电压交流12V和继电器输出到电磁棒工作所需的交流12V都没有。这也是怎么回事?4.由于这张接线图用于冲床卷料机,使得其在正常工作时都是通过电磁棒的电磁感应来控制电机自动运行(正反转需要人工在转换开关上操作下),一般不用点动按钮开关,为此问下,这张接线图是否正确,不正确如何修改?5.假设说桥堆输出交流电压为12伏,继电器及其底座有电压并输到电磁棒的电压也有12伏,但是这台卷料机依旧也是无法自动运行,接触器只有反转下。那原因怎么查?6.用数字万用表哪些档位来测量2个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电压、电阻,它们的测量点分别在哪里?
那应该怎么解决呢?
追答还能怎么解决啊,首先要有正确的线路图,根据正确的线路图检查你的接线。
两个接触器,两个继电器等组成的主线路控制线路,为什么电机只能一个...
画的好乱,文字也太长,看不下去,只看了看主电路,并没有错,如果两个接触器分别得电,电机必然完成正转和反转。现在的问题是只在一个方向转,那说明其中一个接触器就没动作过,或两个接触器都分别能动作,但你的实际接线和你现在画的这个接线不一样。
用2个接触器和两个行程开关控制单相电机自动正反转
首先:启、停按钮是带互锁的,这个肯定没问题!再就是将两个行程开关加自锁功能(可利用中间继电器实现),就是说。只要电机碰到行程开关A,马上就反转接触器工作,直到电机转到行程开关B时,A行程开关断开工作,同时B行程开关自锁,正转接触器工作。重复循环……...
两个交流接触器两个行程开关两个继电器两个按钮开关控制一台单相电动机...
两个交流接触器两个行程开关两个继电器两个按钮开关控制一台单相电动机正反转 两个交流接触器两个行程开关两个继电器两个按钮开关控制一台单相电动机正反转... 两个交流接触器两个行程开关两个继电器两个按钮开关控制一台单相电动机正反转 展开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jty_...
怎样用两个开关和两个继电器控制一个直流电机正反转
这个很容易的,如果怕短路,可以通过2个继电器的辅助触头互锁,这样一个吸合,另一个接触器的电源就断了,送电也吸合不了
用两个继电器两个接触器做到双电源自由切换!因为我的双电源用的是设备...
将两个中间继电器线圈直接接在带电的两路电源线上,在两个继电器线圈控制回路上接成常闭点互锁形式,用两个继电器上各一组常开点控制接触器线圈,把两个接触器线圈控制上也串接成互锁形式,有一路只要一断电另一路接触器坑定吸合接通电源
两个接触器和一个热继电器控制一个电机为什么有时只正转不反转_百度知...
用一个继电器加一个接触器不能达到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目的;需要一个继电器,两个接触器才能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目的。如图所示: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任意两相对调即可(我们称为换相),通常是V相不变,将U相与W相对调节器,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
2个接触器2个继电器2个行程开关做一个自动往返线路,怎么做,最好有图
2个接触器 KM1..KM2 2个继电器 KT1..KT2..2个行程开关 SQ1..SQ2 一个自动往返线路 电机图简化了
两个交流接触器控制一个电机正反转接线图。交流接触器控制电压24伏
为了使电动机能够正转和反转,可采用两只接触器KM1、KM2换接电动机三相电源的相序,但两个接触器不能吸合,如果同时吸合将造成电源的短路事故,为了防止这种事故,在电路中应采取可靠的互锁,上图为采用按钮和接触器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两方向运行的控制电路。线路分析如下:一、正向启动:1、合上空气...
两个行程开关,两个接触器,一个继电器,两个常开点触开关,怎么接线控制...
限位自动回程限位停止电路图:接线图:
两台电机同步运行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图
这个和接一个电机类似,在热继电器的输出端的每一个触点上接两根线分别引到两个电机即可,接一个电机电路图如下(接两个电机稍作修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