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8-05-18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因为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苏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她的相关作品】
她一生写过14本著作
《奇迹缔造者》(台湾译名:海伦·凯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师》
《我黑暗中的光明》
《石墙之歌》
《乐观》
《走出黑暗》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美) 海伦·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你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海伦·凯勒生平】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苏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苏莉文·麦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类的神的爱护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触。 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伦·凯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苏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等著作。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其生活的故事被搬上好莱坞的舞台,并由其本人任主演。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并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以资助世界上的盲聋儿童。
1960年描述她成长经历的剧本《奇迹的创造者》获普利策奖,并被拍成电影,同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5-18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一八八二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苏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於学会说话了。
苏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一九三六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於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一九六八年,海伦八十七岁去世,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苏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相关作品
* 奇迹缔造者(台湾译名:海伦凯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我的生活
* 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像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他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麦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海伦、凯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1968年6月1日下午,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了,享年87岁。凯勒小姐在出生后18个月的时候就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第3个回答 2008-05-30
不向命运屈服的残疾女作家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1968年)88岁,美国残疾女作家
业绩:她自幼被病魔夺去了视力、听力和说话的能力。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乐观自信的精神,在老师的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战胜失明、耳聋和口哑的基本技能,还掌握了许多对她来说似乎是不可 思议的本领,如骑马、跳舞、演戏、学会希腊语、德语等。她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拉德克列夫学院,后来又从事写作并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我的一生》、《我生活的世界》、《冲破黑暗》、《黄昏的宁静》、《海伦·凯勒日记》、《老师》等。她还积极致力于为谋求改善盲人的居住和工作条件而募捐筹资的工作,是美国盲人基金会的顾问。由于她的卓越成就,全世界众多的大学和机构都授予她荣誉称号。
生活情趣:热爱生活,即使在痛苦的逆境中仍然以积极乐观的态 度对待困难。喜欢和朋友结伴旅行, 旅行使她心情愉快,见多识广。
益寿格言:"我的生活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我有极好的朋友,做着大量有益的工作。" "我极少想到自己的缺陷,同时这些缺陷也决不能使我悲观。也许不时会有阵思虑闪现,但它并不明显,而像一股微风吹过鲜花丛中。微风吹罢,鲜花仍然千姿百态,灿烂开放。"
养生食物:蔬菜、坚果、奶制品、烤牛肉、火鸡、冰淇淋、面包、龙虾、橙子、樱桃、草莓。
她只享受了18个月正常人的生活
1880年6月27日,海伦·亚当斯·凯勒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坎比亚市附近的一个农场主的家中,她的降生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的欢乐。海伦的父亲阿瑟· 凯勒曾在联邦军队中服役,退役后便经营了这个农场,是位不太富裕的乡绅。她的母亲名叫凯特·亚当斯。小海伦来到这个世上,就瞪着好奇的大眼睛东张西望,很快她就能分辨父亲和母亲的声音,能从观看父母的面容和屋里的东西中寻找乐趣。每当她高兴的时候,就会发出"咯、咯"的笑声。一旦发起脾气来,又会嚎啕大哭。在她出生后的18个月里,她完全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会哭会笑,能听会看。但是,就在海伦1岁6个月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到这活泼可爱的孩子头上,并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她得了场大病。连续的高绕使她处于昏迷状态。她的父母焦急万分,日夜守护在她的身旁,并默默地为她祈祷。时间慢慢的过去了,海伦弱小的生命在同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几天之后,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小海伦终于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父母身边,这让凯勒夫妇激动不已。但与此同时,他们惊奇的发现,原先那个活泼可爱、天真顽皮的海伦不见了,当妈妈呼唤她的名字的时候,她没有任何反应。她那明亮的会说话的大眼睛如今变得目光呆滞、眼前一片漆黑。看到这种情况,凯勒夫妇的心一下子又揪了起来。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场病竟然夺去了女儿的视力、听力和说话的能力,使她由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严重残疾的孩子,他们简理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但他们又必须面对这个现实。为了女儿的将来,他们开始了艰苦的寻医问药和治疗训练过程。
大病刚愈,小海伦就陷入了一种无知无觉的状态中,仿佛又回到了妈妈的肚子里。她不明白为什么周围那么多美好的东西都不见了?为什么看不见爸爸、妈妈的脸了?为什么听不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了?她急得大声哭叫,手脚乱抓乱踢。但她的哭闹别人根本不理解,她因此而越发地急躁,脾气越来越大,父母也拿她没有办法,常常被她折腾得精被力尽,她成了一个狂躁任性的"难以调教的野孩子。"在此期间,凯勒夫妇四处寻医问药,始终没有间断为女儿治病。有一天,凯勒夫人意外地读到查尔斯·狄更斯《美国人札记》中的一篇短文,文中描写了盲人劳拉·布里奇曼在波士顿市珀金斯学院的塞缪尔·格里德利·豪博士的训练下成为一名缝纫教师。后来,凯勒夫妇又听说巴尔的摩市的一位眼科医生对治疗盲人很有研究,于是,夫妇二人怀着一线希望,带着不满7岁的海伦上路了。
来到眼科医院,医生对海伦进行了全面检查,然后告诉凯勒夫妇,他可以对海伦进行教育。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他还把凯勒夫妇介绍给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贝尔先生是教人与聋人谈话的权威,他的女婿迈克尔·阿纳诺斯是珀金斯学院的负责人。他们为海伦挑选了一位年仅20的安妮·曼斯菲尔德·沙利文小姐当教师。沙利文小姐是位半盲人,曾在珀金斯学院学习与盲聋人进行交流,方法是通过按摸病人的手心来传递手势字母。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她预感到家里将要发生某种不同寻常的事情。她站在门廊边上,默默地期待着什么。不一会儿,沙利文小组如约来到了海伦家里。海伦给她的第一印象是:褐色的头发乱糟糟的,一只眼比另一只眼大一些,并且明显地突出来,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她是个盲人。她的脸部没有什么表情,好像缺乏灵魂似的。她的嘴很大,嘴形优美。海伦身上的围裙脏兮兮的,一双黑鞋系着白带子。沙利文小姐正准备拉小海伦的手,突然,海伦猛地从沙利文小姐手中抢走手提包,迫不及待地在包里翻找糖果。当她发现包里没有糖果时,就生气地大闹起来。面对这个粗野的孩子,沙利文小姐并没有灰心,而是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对小海伦进行启蒙教育。正是这位沙利文老师才消除了海伦的坏脾气和恐惧心理,为她以后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知识的渴望,成了她生命的整个天空
刚开始教学时,沙利文小姐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海伦把词语同物体或某种活动联系起来。在这方面沙利文小姐想了许多办法。为了让海伦知道什么是水,沙利文小姐把她带到井房,让海伦把手放在水管下面。当清凉的水流过海伦的手面时,沙利文小姐就在她的另一只手上拼出水字。起初慢慢地拼写,接着就迅速拼写。小海伦静静地站着,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手指头的运动上。渐渐地她体会到,"W-a-t-e-r"(水)意味着某种美好清凉的东西,它正流过自己的手掌。这个活生生的词,唤醒了她的灵魂,给她带来了希望和快乐。通过这种方法,海伦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词语。她们的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的,在繁花似锦的季节里,她们一起越过田野,坐在河边温暖的草地上,老师让海伦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惠、懂得是阳光雨露让大地长出了树木、草、花和粮食。她们一起到田野里采摘鲜花。在果园里收获成熟的桃子和苹果。她们还一起捉住小鸡、青蛙、蚂蚱和蟋蟀等小动物进行比较。通过生动形象的接触,使海伦很快就能分辨出这些东西。
沙利文小姐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传授知识的机会。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同情心使小海伦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快乐。
但是,生活中并不总是阳光灿烂。有时,当海伦狂躁任性的脾气发作时,沙利文小姐对她绝不心慈手软。有一次在饭桌上,海伦企图抢走沙利文小姐坐的椅子,当目的没有达到时,她一边发出惊恐不安的尖叫声,一边扑上去使劲地掐沙利文小姐。沙利文小姐知道,如果她想训练海伦,就决不能宠着她。如果现在对海伦让步,以后就更难管都教。于是她毫不手软,每当海伦掐她一下,她就煽海伦一个耳光。过后,沙利文小姐让海伦坐好,并递给她一个汤匙。海伦愤怒地将汤匙扔在地上。沙利文小姐立即命令她从椅子上起来,迫使她捡起汤匙。下午,在叠手绢的问题上,师生之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一个小时以后,沙利文小姐终于成功地迫使海伦叠起手绢。当海伦做完手工到室外晒太阳时,沙利文小姐则精疲力尽地倒在了床上。
但是,一旦海伦变得平静安详,她那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就无法满足。她可以在数小时里学会几十个单词,即使是一些抽象难懂的词。比如"爱"的意思很难掌握,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她都学会了。接下来海伦便开始了阅读阶段,沙利文小姐先给海伦一些印着凸出字母的纸板,然后教她把这些单词组成完整的句子。1887 年5月,海伦阅读了第一篇故事。从那以后,她就如饥似渴地用手指阅读印刷纸板上的一切东西。
海伦的进步十分迅速,1888年5月,她第一次来到波士顿城的珀金斯学院。在那里,她学习阅读盲文,并与其他残疾儿童相处。1890年春天,霍勒斯·曼学校的萨拉·富勒小姐开始教海伦如何交谈。她让海伦把手轻轻地经过她的脸,让海伦感觉她发出每个音素时她的舌头和嘴唇的位置,然后再让海伦模仿每一个动作。富勒小姐发现,10岁的海伦有着超人的悟性,她的模仿能力极强,她能在1个小时里学会6个音素,而在别的孩子看来是根本做不到的。接下来,海伦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学习"说话"。当她第一次说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天气温暖"时,她惊喜得又蹦又跳,她终于可以同周围的人进行交谈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海伦说的话都要经过沙利文小姐的翻译。因为只有受过特殊训练的耳朵才能准确地分辨这些声音。有时,当海伦使用单音节很慢地说话时,她的话才能轻易地被人听懂。后来,海伦又学习进行唇读,即将她的手指放在同她交谈者的嘴唇和喉咙上帮助交流。
尽管这种方法速度很慢,每一个字都要仔细的发音,但这些技能进一步开阔了海伦的心灵视野,扩大了她的知识面。
面对海伦所取得的每一项进步,她的父母和老师都感到十分满意。他们觉得,能把一个又聋又哑的盲孩训练到如此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小海伦来说,她已从学习中得到了许多甜头,尽管在得到这些的同时她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失败,但她是个不服输的孩子。每取得一次进步,她高兴地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她总是在不停地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攀登!
第4个回答 2008-05-25
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