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S版的《海水为什么是蓝的》的阅读提纲

要详细的

①《海水为什么是蓝的》的提纲
一、起因
(1)男孩提出“海水为什么是蓝的”的疑问
(2)拉曼解释后却对自己的解释产生了怀疑
二、经过
(1)拉曼研究的经过与结果
三、结果
(1)小男孩的疑问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2)拉曼凭借着“拉曼效应”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②教学目标:
1 、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2 、学习在叙述故事中穿插议论、阐述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2、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在叙述、说明过程中穿插议论、阐述道理的写作手法。
主要教学环节设计:
一、提问导入,引发兴趣。
1、启发提问,畅所欲言。
海水是蓝色的,这已是一个常识问题。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呢?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概述课文内容,强调“好奇心”的作用。
拉曼受充满好奇感的稚童的触动,唤醒科学的“好奇心”,经过科学的探索,终于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原因,也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再读课文,思考讨论。
1、思考:拉曼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奖?
明确要点:1)他发现了“拉曼效应”,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2)是“好奇心”将他领上了神圣的奖台。
2、结合课文内容,组织讨论:如果在科学研究中失去好奇心会怎么样呢?
1)再读课文,寻找课文例证。(重点研读11——15节)
2)归纳事例,思考举例意图。
作者以约里奥·居里和李比希两位科学家因失去好奇心而错失机会的事例作为反例,与拉曼的好奇求知形成对比,告诉人们失去“好奇心”带来的恶果,从而强调“好奇心”在探究科学知识中的重要性。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列举中外科学家因具有好奇心而获成功的例子,进一步体会科学发明需要好奇心的道理。(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好奇心,进而创立万有引力定理;瓦特看到壶水沸腾,产生好奇,进而发明蒸汽机。)
2、圈划课文中心语句(18节),讨论句子含义。
明确要点:只有始终保持不断反思、孜孜以求、不倦探索的精神,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3、学生再举日常学习生活实例,了解好奇心的培养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五、作业布置:
学习课文在叙述故事中穿插议论、阐述道理的写作方法,写一则类似的生活故事。
③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儿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稚、疚、液”4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印度科学家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教学难点: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予人们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及拉曼的介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稚、疚、液”4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脉络,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4.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拉曼简介。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导语:苹果熟了会从树上落下来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而牛顿小时候却想“为什么它向下落而不是向上?”长天后,他发现了“地球引力”;水壶里的水开了,壶盖会不停地跳起来,这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长大后发明了蒸汽机……凡是有所作为的科学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从而不断有了科学的发现与发明,有了科技的进步,有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的故事。
2.简介人物。
拉曼(1888——1970)。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应的发现,获得了193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拉曼是印度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亚洲科学家。拉曼还是一位教育家,他从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并将其中很多优秀人才输送到印度的许多重要岗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词语,自学生字。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找出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4.小组交流自学情况。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⑴出示生字,检查认读。
字音:讳、疚
字形:惰、疚
⑵理解词语
语塞:由于激动、气愤或理亏等原因而一时说不出话来。
饶有兴味:饶:丰富,多。非常有兴趣。
愧疚:因自己错误而自责,惭愧不安。
颇有作为:颇:很;作为:作出成绩。指作出很多成绩。
闭目塞听:塞:堵塞。闭上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夸张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脱离实际。
散射:光线通过有尘埃的空气等介质时,部分光线向多方面改变方向。
殊荣:特殊的荣誉。
5.弄清故事的六要素
⑴时间:1921年。
⑵地点:取道地中海的一艘轮船上。
⑶人物:拉曼与一对印度母子。
⑷起因:男孩提出“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一问题,使拉曼对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原来的解释产生疑惑,而男孩强烈的好奇心给了他启发与警醒。
⑸经过:拉曼回国后,针对男孩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发现了光散射效应,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
⑹结果:即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要对“已知”心存好奇,善于从“已知”的“未知”中获得新的发现。
6.根据故事的六要素,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儿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7.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儿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儿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第三部分(第l4自然段)写男孩儿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末知”之中。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第l—8自然段,说说地中海得名的原因?
2.“饶有兴味”是什么意思?
3.拉曼认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是什么?
4.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深人理解。
四、课堂小结
从男孩儿与妈妈的谈话中可以看到,他知道这个大海叫地中海后,还要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进而还想知道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他总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这对母子的对话引起发拉曼的兴趣,并给孩子做出解释。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质疑。
2.研读课文第二部分:为什么说是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⑴自读第9自然段,了解瑞利的观点。
⑵拉曼是怎样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①男孩儿的源源不断的“为什么”引起了拉曼的思考,他对自己向孩了的解释产生了怀疑(第10、11自然段)。
理解句子:“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理解句子:“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
②拉曼研究的经过和结果(第12自然段)。这一段是分三层来叙述的。
第一层:写拉曼否定了瑞利的解释,认为他的解释证据不足。
第二层:他经过深入研究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呈蓝色的原理。
第三层:后来拉曼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
③教师小结: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儿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殊荣”充分表明了拉曼这一研究成果的分量(第13自然段)。
⑶你认为拉曼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最关建的是什么?(品读第三部分)
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末知”之中(第l4自然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二、总结全文
“那个有着无穷问题的男孩了的故事”实际上是男孩儿的问题唤起了拉曼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是拉曼追求“未知”从而获得新的“已知”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科学家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自觉性与探索精神。
三、拓展延伸
老师:同学们还想了解有关科学家拉曼的更多情况吗?(由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些课前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五、作业设计
1.采集词语句子。
2.完成自测练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6
1、光进行选择吸收的结果
2、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
3、盐对海颜色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材S版的《海水为什么是蓝的》的阅读提纲
2、概述课文内容,强调“好奇心”的作用。拉曼受充满好奇感的稚童的触动,唤醒科学的“好奇心”,经过科学的探索,终于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原因,也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三、再读课文,思考讨论。1、思考:拉曼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奖?明确要点:1)他发现了“拉曼效应”,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

小学语文课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案
1 教材简析:课文讲述了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 效应。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课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

关于课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拉曼回到印度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首先,他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接着,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终于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资料,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原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一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之中。课文先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再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最后写男孩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

小学语文课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课件
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其中波长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强,最易被水分子所吸收.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

2012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课本大概内容
④《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对其中的关键语句进行体会、理解。⑤《童年的发现》☆人物分析:两个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理服人;孔子:实事求是,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字词(字音、字形)一)易错字词提示:愧疚jiù 盂孟 孰熟 绚炫眩 穹穷 锲契 凌陵 泌沁秘 玫瑰. 柿肺沛 惰隋 稚雅 源(渊)远...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海的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大海的歌》原文 天和海 蓝色的雾,蓝色的云;蓝色的波纹(wén),蓝色的潮(cháo)声。无边的海,像一面大玉镜。映着天,天变蓝了;映着鸟,鸟也变蓝了。仰(yǎng)头看,天变成了海。那云,就是翻(fān)滚奔腾(téng)的波流;那鸟,就是来往穿梭(su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鲧禹治水 大卫 夸父逐日 天上偷来的火种 女娲造人 语文百花园一 商鞅南门立木 狄仁杰公正护法 出色的老师 美丽的规则 语文百花园二 两小儿辩日 飞天梦圆 种瓜得豆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童年的发现 语文百花园三 古诗三首 穷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永生的眼镜 船长 语文百花园四...

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堂笔记s版越多越好
17、《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A、课后习题2: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答:从五个方面,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海底世界》教案
以下是 整理的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海底世界》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