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事件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马嵬之变经过:

  综合旧、新两唐书及实录与通鉴等记载,马嵬之变的经过如下:第一阶段:唐天宝十五载六月辛卯(初九),安禄山部众攻陷潼关。
  ——按:唐天宝十五载七月,李亨夺权,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因此,天宝十五载又称至德元载。
  马嵬兵变,实在是李亨(唐肃宗)所发动的。唐代皇位继承权,自来就不稳定,李亨虽为太子,但能继承与否,不到最后,实无由知。因此,李亨集团乘乱发动兵变,其真正目的,并不是杀杨贵妃,乃在于杨国忠,因为杨国忠是一个有权力的宰相,如果不能去国忠,即无法弑帝或迫帝李隆基(唐玄宗)逊位。是以马嵬兵变发生,杨氏兄妹俱死,李亨在后队得讯,即不再随驾赴蜀,而自帅所部趋渭滨,走奉天而赴朔方,至平凉,再转灵武,便自为皇帝。
  事始:潼关失守,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等城防御使、兵吏皆逃散,是夜,长安城即因“平安火”不至而知事态严重——“平安火”是唐代一种通讯方法,每三十里设戍所,每日暮,放烟一炸,报告平安,下戍所见前戍所举烟,便随之而举,如此,在很短促的时间内,讯息即可传数十里。
  六月初十日,皇帝知大事不妙,上朝之前,密召宰相杨国忠议事,决定出奔。继而上朝,百官惶惶,对时事皆无所指陈,在紧张中的朝会,毫无结果而散。
  此日,宫中已秘密从事出奔的准备。
  六月十一日,宫中在准备出奔中观望,而朝中则已大乱,杨贵妃的姊妹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入宫,与皇帝相见,商量出奔巴蜀之事。由于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使,因而杨国忠力主赴蜀。是日下午,市中已乱,有人逃难。
  次日(六月十二),不敢在朝中宣布出奔之事,反而扬言御亲征,自然,官员对此是不会相信的,因为哥舒翰在潼关的大军二十万人已崩溃,长安及近郊已无可战之兵,皇帝不可能亲征也。
  其次,皇帝发表了人事命令,以京兆尹(以现在官名,即长安市长)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京兆少尹崔光远升为京兆尹。充西京留守将军边令诚,掌宫闱管钥,并命剑南节度大使颖王李璬赴镇,令本道预备接待皇帝西奔。
  ——在此,尚有一项不同的记载,旧、新唐书及实录等皆言奔蜀出于杨国忠之谋。但《幸蜀记》文则称:杨国忠力主坚守都城勿逃,宰臣韦见素主逃亡,与之力争。并且争执甚烈,韦见素还说出杨国忠通敌,所以不愿皇帝走云云。最后,皇帝接纳韦见素的意见逃蜀。(杨国忠通敌之说,绝对无稽,因安禄山起兵,以诛杨国忠为号召,杨国忠绝无通敌可能。《幸蜀记》此说,应不可靠。)
  十二日傍晚前,为了安全,皇帝自南内(兴庆宫)移居北内。移居后,皇帝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调双禁军,厚赐钱帛,并选了九百匹马。(这些事,都是在宫城内秘密进行的。)
  六月十三日(乙未)黎明前,大唐天子与东宫城之内的皇子皇孙、部分嫔妃以及杨贵妃与其姊妹、亲近宦臣、宫人,以及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等,悄悄出延秋门而逃。
  皇帝一行人黎明时从延秋门禁区逃出,则前夕之移居北内,当是住玄武门禁军中,非如前人所谓住大明宫也。
  这次逃亡是极秘密的,也不道德的。皇帝逃跑,连住在宫城以外的皇族诸王及皇族百官,皆不通知。
  皇帝在黎明时逃走了,皇城中人当时亦未知,是日,官员们依然入朝,等到宫城开启,内宫宫人逃奔而出,始知皇帝已弃城而逃,于是,城中大乱,诸皇族中人及百官士民四出逃窜;流氓宵小,出动偷窃抢劫。长安城于一日之间,陷于空前大乱中。而此时,安禄山部,尚在潼关,距长安有数百里之遥也。
  至于逃亡的皇帝一群,派内侍监宦官王洛卿先行至咸阳望贤宫准备午饭。结果,王洛卿与咸阳县令都私自逃走了,皇帝出奔,走了四十里至咸阳望贤宫,已日中,大家都没有饭吃。杨国忠去买了一些胡麻制的蒸饼供皇帝充饥,未曾逃走的民众,以粗饭、麦豆献给这一行逃难者。皇子皇孙皆以手掬之而吃——逃亡才走了四十里,狼狈相立刻显露了,此去多艰,可以由此而想见。——这顿午饭,先是狼狈,后来,还是由随行的御膳造了饭菜,供应逃亡者群。
  下午,未时集中,再出发西奔,夜将半,一行人才到金城。(按:金城距长安八十五里,属京兆府,本名始平县,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七○八),因金城公主下嫁吐蕃,唐皇室人员送行至此而别,唐帝乃易始平为金城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6
唐玄宗逃亡过程中发生地一起事件,部下要求惩处杨国忠,杨国忠被杀,后波及杨贵妃,玄宗被逼赐死杨贵妃。详细情况请参考新旧唐书。

马嵬坡事件是怎么回事?
马嵬事变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惊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美梦。转瞬之间,洛阳失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逃离京师长安。刚到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

马嵬坡事件是怎么回事?
马嵬坡事件指的是:天宝十四载,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

马嵬坡之变
马嵬坡之变发生于唐朝天宝年间,是一次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在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于756年7月15日逃至马嵬驿,遭遇了士兵的哗变。以下是事件的详细描述及其影响。历史背景与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叛乱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并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马嵬坡兵变的全过程是什么?(主要是杨玉环)
马嵬坡兵变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起因于安禄山对杨国忠的不满。以下是事件的详细过程: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杨国忠专权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次年六月攻占潼关,形势危急。唐玄宗带着心爱的杨玉环逃往蜀地。途经马嵬坡时,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家的权力过大表示不满,他们杀死了杨国忠父子,认为如果不解决“...

马嵬坡事件是怎么回事?求大神帮助
简单的说就是因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出长安走到马嵬坡时士兵要求处死杨国忠兄妹!唐玄宗无奈赐死杨玉环!

马嵬坡下什么意思
1. 地理位置:马嵬坡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古时的道路多选择经过山坡,马嵬坡因其地势重要而成为历史交通的要冲。2. 历史背景:马嵬坡下最为人熟知的历史事件是唐朝时期的一次兵变。相传,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期间曾经过此地,由于士兵不满朝廷,发生了兵变,导致了部分皇室成员和随行官员的不幸遭遇...

马嵬坡兵变
马嵬坡兵变,又称马嵬事变,指的是公元756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的事件。那么,唐玄宗的随行将士为什么要逼死杨玉环呢? 唐玄宗的随行将士逼死杨玉环的原因,与杨国忠的死有密切关联。杨国忠作为杨贵妃的族兄,与杨贵妃形成了一股势力。在杨玉环...

马嵬坡事件是怎么回事?
是以马嵬兵变发生,杨氏兄妹俱死,李亨在后队得讯,即不再随驾赴蜀,而自帅所部趋渭滨,走奉天而赴朔方,至平凉,再转灵武,便自为皇帝。事始:潼关失守,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等城防御使、兵吏皆逃散,是夜,长安城即因“平安火”不至而知事态严重——“平安火”是唐代一种通讯方法,每三十...

一场弄错了主角的悲剧,杨贵妃最终为什么会惨死在马嵬坡?
马嵬坡兵变,人们普遍认为是有预谋的,幕后可能是太子李亨或高力士。但这种权力斗争在封建王朝很普遍,缺乏有力的史料支持这一说法。更可能的情况是,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军队哗变,禁军头目陈玄礼起了关键作用。三、杨贵妃的冤屈 在潼关失守、长安危急之际,唐玄宗决定逃往蜀中。途中,禁军因饥饿和不满...

兵变马嵬坡:大唐王朝的至暗时刻,却藏着令人细思极恐的真相
兵变马嵬坡,大唐盛世的悲凉转折,隐藏着令人深思的真相。文章详述了1400多年前,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悲惨结局,通常人们印象中的主角是无能的天子和香消玉殒的佳人。然而,杨玉环虽备受宠爱,政治影响力却并非核心。公元757年的马嵬坡事件,真正的幕后推手并非表面所见。事件起源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亡途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