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评价作家,不能脱离其时代的条件。
原文: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戏为六绝句中看出杜甫对诗歌创作和评论啥态度
《戏为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
戏为六绝句·其二赏析
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解释
创作背景中,杜甫针对当时文学界对六朝文学的过分否定,特别是对庾信和初唐四杰的攻击,借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公正和诗歌价值的坚持。《戏为六绝句》因此成为了杜甫对文学批评和诗歌创作历史地位的有力辩护。总的来说,杜甫的这句诗警醒我们,个人的短暂与世事的变迁无法撼动艺术和智慧的永恒,它们犹如江河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出自哪里
1. 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2.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对于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他对诗论的总纲,涉及了唐诗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3. 原文中的“王杨卢骆当时体”指的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风。杜甫认为他们的诗歌开创...
纵使卢王操翰墨原文 戏为六绝句原文及翻译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诗中阐述了杜甫的文学创作观,表达了杜甫对唐及唐以前诗歌的高度评价,展现了杜甫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以下是《戏为六绝句》...
杜甫《戏为六绝句》在当时和后代有什么意义
戏为六绝句·其二 作者: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
戏为六绝句其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原文及赏析_百度知 ...
这是一组七绝的总标题,共有六首。“戏为”,即戏作。因为“此为后生讥诮前贤而作,语多跌宕讽刺”,故云“戏”。其实,杜甫写这六首诗的态度是很严肃的,议论也很有可取之处。“六绝句”,是六首七言绝句,而非“六言绝句”。当时文坛上有一些人存在“嗤笑前贤”的好高骛远的恶劣习气。如,...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原文注释与赏析
《戏说六绝句》作于上元二年,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六首小诗实质上是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诗论的总纲,它涉及关系到唐诗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这类小诗里发这样的大议论,是前所未有的。作者即事见义,如地涌泉,寓...
杜甫对于前代文学遗产的态度是:
杜甫对前代的文学遗产有清醒的认识和虚心的态度,他对前代诗歌既知其长,也知其短,从而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的态度对之进行了总结和整合。在杜诗中,从朝政国事到百姓生计,从山川云物到草木虫鱼,整个外部世界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融合无间,并被纳人儒家的政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