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耐心、严谨认真的名人事例?

如题所述

你好!严谨认真的名人事例:泡利以严谨博学而著称,也以尖刻和爱挑刺而闻名。   1、泡利在二十岁时,有一次前去聆听爱因斯坦的演讲,坐在最后一排座位,他向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些问题,其火力之猛,连爱因斯坦都招架不住。据说此后爱因斯坦演讲时,眼光都要特别扫过最后一排,查验有无熟悉的身影出现。   另外还传闻,爱因斯坦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做报告,结束后泡利站起来说:“我觉得爱因斯坦并不完全是愚蠢的。”   2、一次,在听了意大利物理学家塞格雷(后来发现反质子)的报告之后,泡利说:“我从来没有听过像你这么糟糕的报告。”塞格雷一言未发。泡利想了一想,回身对同行的瑞士物理化学家布瑞斯彻说:“如果你来做报告,情况会更加糟糕。当然,你上次在苏黎世的开幕式报告除外。”   3、一次,泡利想去某地,但不知该怎么走,一位同事告诉了他。后来那位同事问他找到没有,他说:“不谈物理学的时候,你的思路应该说是清楚的。”   4、他曾经批评学生的论文, “连错误都算不上。”他对一篇文章最好的评价就是:“这章几乎没有错。”Kronig最早提出电子自旋的概念,可是拿着论文去找泡利,被骂了一顿,因为泡利指出计算不符合相对论。于是他们没敢发这篇文章,悲惨啊。   5、泡利被玻尔称为“物理学的良知”,因为他的敏锐、谨慎和挑剔,使他具有一眼就能发现错误的能力。物理学界笑谈存在一种“泡利效应”──泡利出现在哪里,那里的人不管是在做理论推导还是实验操作都会出岔子。   6、以放荡不羁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对别人的意见常常摆出一副“你管别人怎么说的”神气,但当有人提起泡利对当代物理学家的批判时,费曼却迫不及待想知道泡利对他做了何种评判,结果泡利仍然是不脱一贯的尖刻,说“费曼那家伙,讲起话来简直就像是纽约的黑社会人物”。费曼听了也只能哈哈大笑。   7、泡利说:“哦,这竟然没什么错。”这通常表示一种高度赞许。   有人编了一个笑话:泡利死后去见上帝,上帝把自己对世界的设计方案给他看,泡利看完后耸耸肩,说道:“你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些……”   这个笑话的另一版本是:Pauli死后,来到天堂见到上帝。上帝把他关于宇宙的设计给Pauli看。Pauli看了半天,挠了挠头,说:”居然找不到什么错。“   ”   最后补充一点,泡利虽然为人刻薄,语言尖锐,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同时代物理学家心目中的地位。在那个天才辈出,群雄并起的物理学史上最辉煌的年代,英年早逝的泡利仍然是夜空中最耀眼的几颗巨星之一,以致在他死后很久,当物理学界又有新的进展时,人们还常常想起他:“不知道如果泡利还活着的话,对此又有什么高见。”以上选一个即可
耐心的名人事迹:
爱迪生的耐心
爱见面礼生被世人誉为“发明大王”,他一生为人类提供了约二千项大小发明。他成功的秘廖就是“勤奋”加“耐心”。为了寻找灯泡内的耐热材料,他先后试用了大约六千种纤维材料,最后找到了碳化竹丝。第一盏竹丝灯虽然亮了1200个小时。但他继续不断探索,持之以恒,不断改进,最后发展到钨丝灯,前后花了20年时间。
希望这些能帮助到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古代:

越王勾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越国败在吴国手下,越王去吴国当差,忍受了奇耻大辱.勾践满三年后回自己的国家,他卧薪尝胆,不忘亡国之耻.终于,越王在公元前473年,一举打败了吴国.

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他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近代:

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 ,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准确的时间表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达尔文惜时

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惜时如金 
    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 ,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准确的时间表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达尔文惜时 
    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