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炯: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
日期:2006-11-23 20:24:48 中国管理整合网
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显得愈发重要。过去在
计划经济条件下,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是不设管理系的。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转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对管理的需求才体现出来。1979年后,很多学校恢复设置了管理系,而到了1984年,以
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又纷纷将管理系升级为管理学院。回想当初,成立管理学院时,国内大学管理人才的配置非常缺乏,人们对管理的内涵也不是很清楚,认为很“空”。发展到现在管理学科的博大精深,确实走了很长一段路。
过去,当企业处于低层面运转时,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往往显示不出来。但当企业做到一定层面、想要继续往上走的时候,管理的重要性就开始体现出来。因为面临市场竞争,只有妥善管理,才能有效配置各种资源,运用企业经营战略,从而低成本、高效率地参与市场竞争,比别人做得更好。如果说,过去企业成功可以靠机遇,那么现在,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因素中,95%是管理。成功当然也需要机遇,但现在不得不承认,机遇越来越少了,即使有机遇,如果管理不好,也不会成功。企业家要明白,只有管理好的企业才是好的企业。
过去我们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管理的作用一点也不亚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新突破,能带来一系列产业、效率的变革。但若想有组织的变革,必须得到管理的帮助。管理是一个平台,只有把平台做大做强,新的技术突破才能不断出现,向社会扩散的速度才会越来越快。
何谓“管理大师”?在我看来,从事管理基础研究的学者,更称得上“管理大师”的称号。像迈克尔·波特、
菲利普·科特勒、C. K.普拉哈拉这三位大师的思想,每每在中国的企业管理界引起学习新思想的热潮。波特提出的“竞争”概念,普拉哈拉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科特勒提出的“
市场营销”概念,这些都是完全改变传统企业家思路的理念。即使到现在,企业管理人员如果具备了这三个理念,也就具备了管理的基础,这三种理念也为后续管理学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欧10年来的发展,就深深体现了这三种理念。过去在教育领域是不存在竞争的,做得好与不好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中欧成立后,就把发展目标定在中国第一、亚洲第一的商学院上,实际上就提出了竞争的概念;而要做得好,就面临怎么来做的问题,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为面对市场,中欧成立了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机构,又很早明确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才有了中欧这10年的发展。
我记得,最近
哈佛有个教授经过大量调研,得出结论说,一个好的
商业计划书,可以占到企业10%的股份,而一个好的技术专利,却只能占5%的股份。这是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所得出的结论。好的商业计划书,体现了好的管理理念,证明好的管理比技术还要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只是证明管理是一个平台,没有管理,拥有再好的技术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