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生平

如题所述

  余华,于1960年生,浙江海盐人,曾为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于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25岁写出《18岁出门远行》,主要作品有《在细雨中呼唤》、《活者》、《许三观卖血记》,中篇小说则有《我胆小如鼠》,随笔集《灵魂饭》等。因其作品影响力大,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挪威、日、韩等语言。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活者》《许三观卖血记》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与叶兆言和苏童齐名。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风格以景致,奇异,怪诞,隐秘以及残忍,并显真实。他的作品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独具个性。也因为其自信的性质,文风潇洒诙谐。

  余华是浙江海盐人,60年出生。曾在年轻时候当过牙医,后为了能进文化馆工作开始写作。

  早期的余华受卡夫卡影响,作品风格冷硬。与冷静而残酷的叙述中,揭示了人性的恶。早期代表作为《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世事如烟》等。

  进入90年代以后,先锋派渐渐放弃了探索,余华也不例外。从《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活着》这三部长篇小说来看,余华的转型不可谓不成功。他的叙事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不过从对人性探求的这个层面来看,余华丧失了以往的力度。

  沉寂多年之后,余华出版长篇《兄弟》,文字拖沓、呆板,叙事上也失去了往日的简洁。将他不善于描写细节的弱点,进一步放大了。而且从内容上看,并没有什么突破,只是对以往一次拙劣的重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22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 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他也写了不少散文与文学音乐评论。

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的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余华并不算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加在一起亦不超过80万字。他是以精致见长,作品大多写得真实和艰苦,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及文本真实。余华曾自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活着》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和想象的感觉。

主要作品

《星星》、《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世事如烟》、《古典爱情》、《黄昏里的男孩》、《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第2个回答  2008-05-22
简介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着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

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的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余华并不算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加在一起亦不超过80万字。他是以精致见长,作品大多写得真实和艰苦,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密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及文本真实。余华曾自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活着》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和想象的感觉。

主要作品

《星星》、《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世事如烟》、《古典爱情》、《黄昏里的男孩》、《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余华简介与生平
1、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当代作家。2、1978年,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1983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确立了先锋作家的地位;同年,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1990年,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

作家余华生平简介以及作品特色~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

于华的作品哟那些,作家生平?
余华生于1960年4月3日,1977年高中毕业后待业。从1978年开始当了5年牙科医生,1984年《北京文艺》给他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星星》,25岁那一年,他又写出了《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的创作,曾经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后来他从他们的艺术中解脱出来,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1984年他写出了《四月...

余华英文
he won the Chinese Book Special Contribution Award.翻译:余华(1960年4月3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浙江杭州,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就职于杭州文联。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

上官玉华的婚姻状况
上官玉华,原名余华,字诠释,又字亦秋,号天羯,生于20世纪70年代,祖籍江浙,宗族高阳,是一个现代的居家男人。生平多为官宦之家,曾考取全国最高公务员考试资格。先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及各省市自治区政府机构担任过首席秘书及其他高管职务。《阴律无情...

帮 告诉我这些作家的特点
【生平简介】 王朔,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至今,王朔也不愿讲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东北人”这句话他却说得理直气壮,在他出生后不久,他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在他居住的大院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志士,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这地儿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

求几个清代文学家的故事 不要简介 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余华简介: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着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许...

帮忙收集文学人物资料(除了鲁迅)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

余华的创造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作为家,他可以从自身的写作经验出发,有效地揣摩和推测那些大师的术心理,以及创作主体与作品之间的隐秘关系。尤其是在那些看起很不经意的地方,余华常常通过自己的写作体验,迅速地发现其中蕴藏的艺术智性和审美效果。因此,他的这些读书随笔,几乎每一都闪耀着奇特的审美感受和艺术发现,洋溢着一个作家在...

当代作家中 余华,贾平凹,王小波,张爱玲,安妮宝贝,王朔,谁的作品最好...
《我的千岁寒》(王朔,独特的风格)2、贾平凹曾被一度传言会获得诺贝尔奖,他的文字功底可想而知。是现在作家中的佼佼者。让人看了很舒服的文字。推荐:《秦腔》(长篇小说)3、余华的文字我没有看过,但我听说过他曾很大程度效仿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个有抄袭嫌疑的作家吧。我不清楚,可以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