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一首诗《咏菊》的意思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希望大侠们能给出详细的翻译!!谢了

    (作品原文)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2.(作品注释)

⑴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所以, 白居易的《 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⑵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⑶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⑷口齿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⑸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 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⑹一从:自从。陶令: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⑺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3.(诗词大意)


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咏菊
开放分类: 红楼梦、诗

《咏菊》赏析

《不第后赋菊》 作者: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杀:凋谢。
3.香阵:阵阵香气。
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作者简介: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

讲解: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红楼梦》中海棠诗社菊花诗的一首,为林黛玉所作。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参考资料:知道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5-20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解 析:

这是《红楼梦》中黛玉以“咏菊”为题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

附 注:

1、诗魔:诗人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白居易《与元九书》:“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2、秋心:秋日的情怀。秋、心合成为愁字,吴文英《唐多令》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3、陶令:即陶潜,字渊明。东晋文学家、诗人。曾做过彭泽县令,故称陶令。其在《和郭主薄》诗中写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第3个回答  2008-05-20
红楼梦诗词
黛玉:咏菊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名家点评: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参考资料:http://www.readred.com/shici/095.htm

第4个回答  2008-05-20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红楼梦中所有的诗词赏析在下面的参考资料中都能找到,祝好

参考资料:http://www.readred.com/shici/095.htm

林黛玉的《咏菊》写得怎样,什么意思
《红楼梦》中海棠诗社菊花诗的一首,为林黛玉所作。 【咏菊】 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诗词大意】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

《咏菊》原文及翻译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联就说诗魔缠身,创作冲动不由自主。这很符合黛玉的个性特征,林姑娘的确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长吟短赋,经常触景生情,发于章句。同时从作诗的角度说,这两句也是开门见山,直切“咏菊”的主题。全句说为了想出新奇的诗句,站在篱笆前,靠在山石上,苦思冥想。第二联说诗兴来了...

《咏菊》原文及翻译赏析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咏菊》原文及翻译赏析2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k。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注释 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沈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两种著名的熏香料。 ?k:...

能不能解析一下黛玉的咏菊,尤其是颔联
解 析:这是《红楼梦》中黛玉以“咏菊”为题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颔联“毫端蕴秀临...

关于林黛玉写的《咏菊》,《问菊》
翻译:笔端蕴藏着菊的形象,把她傲立风霜的姿态临摹,嘴里念叨菊的芳名,对着月亮将其吟咏。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翻译: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由来已久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翻译:自从陶渊明写了评赏了菊花,赋予了...

诗歌:咏菊
曹雪芹通过这些诗篇,刻画了林黛玉这一悲剧人物的艺术形象,突出了她与封建礼教的对立,以及她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其中,《咏菊》、《问菊》、《菊梦》等诗,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林黛玉内心世界的细腻与复杂,成为《红楼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对塑造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起到了画龙...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译文: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出处:《咏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首首夺魁的黛玉《咏菊》:才情出众却诗中寓怨
林黛玉的才情与菊花的孤傲、高洁相映成趣,她的诗作不仅体现了她的才情横溢,也揭示了她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这些诗作,塑造了一个才情出众、敏感多情的女性形象,林黛玉的咏菊诗,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她独特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

赏析《红楼梦》中的三首诗词
菊花若是能够懂得,怜爱诗人的一片心意。千万不要辜负今天清秋盛景,像阮脩那样挑着钱囊去沽美酒。3、咏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浸,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赏析】:入魔般的诗兴,从早到晚折磨...

对《红楼梦》忆菊的解读
可以说《红楼梦》是自此而始的。而《忆菊》作为十二题之首,便恰恰反映了作家对于旧时繁华的追忆和繁华不再的怅惘。"怅望西风抱闷思"是首诗首句,一上来便是浓重的忧思。这在其它的十一首诗的首句中是没有的。那么,为什么作家要以这样的句子统领全篇?显而易见,除了对宝钗命运的昭示外,作家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