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原文及翻译

姓徐

楼上原文正解,这是译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考取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徐恪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
  弘治初年,历次升任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反定制设置官吏,徐恪革除了它。徽王上奏徐恪侵犯侮辱,皇帝赐书告诫徽王。黄河改道逼迫开封,有人建议迁藩府三司到许州,徐恪说不便,于是停止。四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旧例,王府有大丧,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的做法。徐恪请求按先帝旧制,逐一列出问题,上奏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大多经讨论而得以施行。户部督责拖欠赋税很急,徐恪以灾变为由请求宽缓其事。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不可”,于是罢止。
  徐恪向来刚正。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到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平乐、义宁二王于是揭发徐恪减少禄米、改任校尉等事。经查勘没有证据,判徐恪入王府时误行端礼门,想以此平息二王的忿恨。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他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吏民因此而罢市,哭着送行几十里而不断绝。属吏用剩余的金钱赠送,徐恪将他们赶走。到任时正遇上岐王到封国,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盐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其同党秘密向皇帝诬陷他。过了一年,宫中直接下旨将徐恪改调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说:“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没有听说有内宫直接下令得官的。臣生平不敢由别的途径晋升,请求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受命。权要人家滥索工匠的,徐恪都坚持不给。十一年,因考核政绩入京城,得病,于是辞职,(不久)去世。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3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出现在盛庸军之后。盛庸军力不能支,只得退守长江。燕兵渡过淮水,由盱眙攻陷扬州。盛庸在六合及浦子口率军抵御,都失利。都督陈蠧率水师投降燕军,燕兵乘势渡江。盛庸仓促聚集海船出高资港迎战,又败,军队更加溃散。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原文及翻译
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常平①二事,多施行。已,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②,乞赐爵谥,崇庙食,且录其子孙,复其族属,为忠义劝。章下礼官,寝不行。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1466年)中进士,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宦官想要出宫管理抽分厂,徐恪等人上疏反对。宦官愤怒,请求立即遣送徐恪等人,并打算搜集他们的罪证,但最终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后来,徐恪外任湖广左参议,再迁河南右参政。陕西发生饥荒,需要转运数万石粮食。徐恪因为道路遥远请求直接...

我要明史列传七十三徐恪译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考取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徐恪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弘治初...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曾鉴,字克明。。。
只有曾鉴持守原 来的节操。有诏赐皇亲夏儒府第,皇帝嫌萁狭 小,想扩建。曾鉴极力争辫,皇帝不从。第二年 春,中官黄准守备凤阳,皇帝依从其请求,赐旗 牌。曾鉴等说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才有旗牌, 内地守备没有这样的旧例,于是罢止。这年闰正 月辞职,不久去世。追赠太子太保。

求明代理学家陈沙白简介
《明史》列传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不如也。”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修远双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 于:到 B.恪言非便,遂寝 寝:停止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以:因为 D.其党密构于帝 构:陷害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3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

求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来源,是哪部史书说的方孝孺被诛十族?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来源《明史纪事本末》。我们说诛杀九族,方孝孺是被诛杀十族。我们来介绍一下方孝孺这个因果故事。方孝孺他本身是担任翰林学士,他因为拒绝为篡位夺权的燕王起草登位诏书,朱棣登上皇帝宝座第八天就在南京的聚宝门外,开始诛杀方孝孺的十族,死掉的家族达八百七十三人,到行刑的第七天,...

侣钟字大器文言文答案
5.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的原文及翻译 李敏,字公勉,襄城人。 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 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 还,巡按畿内。 以蓟州饷道经海口,多覆溺,建议别开三河达蓟州,以避其险, 军民利之。 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再任湖广。历山西、四川左、右布政使。 十 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敌...

明史丛兰传原文及翻译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三》)译文:丛兰,字廷秀,是文登人。弘治三年进士。担任户科给事中。宦官梁芳、陈喜、汪直、韦兴,先前因罪被弃除,又攀关系回京。丛兰因清宁宫遭灾,上疏陈述六件事,极力弹劾梁芳等人的罪过,这些人于是被废黜。当时皇帝命令调拨团营军八千人修建九门城濠,丛兰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