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人人生抉择的例子

简洁点,最好加点评论的

 古今中外名人人生抉择的例子鲁迅弃医从文  

      鲁迅立志学习西医,所以他去日本学习医学。在仙台学习的第二年,鲁迅遇到了一件改变他学医志向的事情。

       在细菌学课上,需要用幻灯片来展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老师讲完后,在下课前,他放了几张时事幻灯片,展示了刚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本军队抓获了一名中国人,并想开枪打死他,说他是俄罗斯间谍,许多强壮的中国人正在法场周围观看热闹。

       这时,一些日本学生疯狂地喊着“万岁”,另一些人看着鲁迅说:“你们中国人如果都这样,中国迟早会灭亡。”面对这种情况,鲁迅再也坐不住了。他拿起书,气冲冲地走出教室。

 

        鲁迅被这件事深深打动了。而人民却没有觉醒,这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医药似乎不是当务之急。如果中国人不能唤醒他们的思想,即使他们身体强壮,仍然会被帝国主义者斩首。主要问题是改变人们的思想,唤醒他们,这样中国才能有希望。

    不久,鲁迅离开仙台医学院去了东京,联系了几个信仰相同的朋友,如许寿裳,并开始他的文学生涯。

点评:鲁迅先生在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责任之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6
十字路口,是人生的抉择啊那个我说一个……自己不写了诺基亚在上世纪80、90年代时因为发展战线拉的过长,导致整个企业处于崩溃状态。在诺基亚高层的紧急协商后,决定专注发展手机行业,放弃其他一切诺基亚的附属行业(包括放弃了一个年盈利在800万左右的一个制药厂)。在诺基亚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后,整个诺基亚企业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型,并最终依靠诺基亚的艰苦奋斗,创造出了现在的诺基亚手机王国。启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有付出,有牺牲,但要注视着远方,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就。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6
十字路口,是人生的抉择啊那个我说一个……自己不写了诺基亚在上世纪80、90年代时因为发展战线拉的过长,导致整个企业处于崩溃状态。在诺基亚高层的紧急协商后,决定专注发展手机行业,放弃其他一切诺基亚的附属行业(包括放弃了一个年盈利在800万左右的一个制药厂)。在诺基亚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后,整个诺基亚企业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型,并最终依靠诺基亚的艰苦奋斗,创造出了现在的诺基亚手机王国。启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有付出,有牺牲,但要注视着远方,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就。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第3个回答  2013-04-26
习惯与人生

"习惯"是指从小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行为。"好习惯"也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在小学里,我们学习过不少日常行为规范,每一条都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它们,就是在学习一种种好习惯,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好习惯。

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收益,并能获得巨大成功。要问电灯的发明者是谁,我们会异口同声说是爱迪生。爱迪生小时候就是一个爱追根问底的孩子。爱观察,爱想问题,爱追根求源是他向新奇的大千世界求知的钥匙。在爱迪生4岁的时,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母亲很焦急,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总想自己也试一试。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从小就对事物的好奇心养成了爱迪生探索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他强烈的求知欲和做实验的愿望终于使他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那么,不良的行为习惯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呢?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再看看我们周围,有人勤奋,有人懒惰;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勤俭节约,有人铺张浪费;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勤奋的人收获成功,懒惰的人收获失败;认真的人收获喜悦,马虎的人收获沮丧;勤俭节约的人收获幸福,铺张浪费的人收获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真……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我相信每一个小学生都希望收获成功与欢乐,不希望收获失败与沮丧,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一个又一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

让好习惯主宰人生
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发生火灾的时候,馆里所藏图书被焚烧殆尽,但有一本不很贵重的书得以幸免。有一个能识几个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书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书页里面却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所谓点铁成金石,是一块小圆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纯金。小纸片上写着:这块奇石在黑海边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谜底在于:奇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这个穷人于是变卖了家当,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把捡起来的冰凉的石头随手就扔掉的话,那么他可能会重复地捡到已经摸过的石头,而无法辨认真正的奇石。为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每当捡起一块冰凉的石头,他就往海里扔。一天过去了,他捡的石头中没有一块是书中所说的奇石。一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他还是没找到那块奇石。但是,他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没完没了。有一天早上,他捡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的!他仍然随手扔到了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这个扔石头的动作太具习惯性了。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性地扔到了海里。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就拿那个穷人来说,他多少年风餐露宿,苦苦寻觅,为的就是那块点铁成金石。可是当他找到后,他却随手扔到了海里。不是他不想要那块奇石,而是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性动作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遗憾不已的蠢事。他的多年点铁成金梦,也像肥皂泡一样顷刻破灭了。“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的话就像是对那个穷人说的似的,准确,深刻!即使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也不无警示意义。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服务于我们。否则,我们也可能把点铁成金石扔进海里,而且是不由自主的。
第4个回答  2020-12-04
1 襄公三年, 晋国的国君问中军尉祁奚他告老后,谁能够顶替?
祁奚推举他的仇人解狐做继承人后来解狐死掉了国君又问祁奚:" 现在谁可以胜任 ".他又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坐了这个位子,这是一段举贤不避仇,举贤不避亲的佳话 .
2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霍去病在显贵的待遇和面对国家的责任之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3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在遭受政治上的无情打击之后,他既没有消极颓废,随波逐流,更没有降志曲节,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是留下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 革命导师马克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5 不炫耀荣誉的卢瑟福
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把谦虚谨慎当作人生的第一美德来刻苦培养。他们因为谦逊豁达而获得了世人更多的尊重。
卢瑟福早被授予爵士称号了。1931年,因为他在科学界的地位而被英国政府授予勋爵称号。他本人从来不把这些荣誉当作包袱。他声明说:“我并不看重这个勋爵形式,因为它对我这样的科学家有明显的不利。”
卢瑟福从不掠人之美,他总是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来缅怀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和团体。例如1932年,他在《麦克吉尔新闻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强调说:“关于原子转变的第一个确切证明的荣誉是属于麦克吉尔大学的。”他还进一步指出。1902年到1904年两年间所积累的实验证据是索迪和他本人一起取得的,并且明确指出,“这个近年来激动人心的发现,它的第一步是在蒙特利尔完成的。”他从来都不把一切荣誉和成就都记到自己的功劳簿上,他认为:“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在建立起来的伟大的知识大厦之中。”卢瑟福就是靠着集体的智慧而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有关古今中外名人选择的事例
1.陈胜:年轻的时候就不满足于做一个佣耕者,有远大抱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2.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失败被俘,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拒不投降,最终英勇就义。3. 朱自清:宁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4.孔子:“每事问”,看见每样事物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

古今中外名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实例
霍去病在显贵的待遇和面对国家的责任之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3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在遭受政治上的无情打击之后,他既没有消极颓废,随波逐流,更没有降志曲节,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是留下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 革命导师马克...

古今中外名人人生抉择的例子
古今中外名人人生抉择的例子:鲁迅弃医从文 鲁迅立志学习西医,所以他去日本学习医学。在仙台学习的第二年,鲁迅遇到了一件改变他学医志向的事情。在细菌学课上,需要用幻灯片来展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老师讲完后,在下课前,他放了几张时事幻灯片,展示了刚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本军队抓获了一名...

古今中外名人经过改行而成功的有哪些?多一点
1、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32—102年)出生于文学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大文豪、史学家,他的哥哥班固是《汉书》作者,他的妹妹班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在班固死后,班昭继承班固事业,完成了《汉书》。然而班超对文学不感兴趣,书香门第竟然出了一位名将,也算罕见了。在班固入洛阳为官的时...

你知道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放弃过什么吗?
7、贝聿铭放弃了经济学这条在当时看来最有前途的学业,而选择去学习建筑学,最后享誉称号“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8、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他不惜放弃家庭,放弃一切亲情、友情,最终创立了影响人类社会数千年的佛教。9、钱学森...

有关古今中外名人的正义的事例
5、司马迁 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名人的名故事
1. 华罗庚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

求顺境出人才的事例5个以上!古今中外!
1、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一、苏秦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

有关古今中外名人对人生的看法的论据
张海迪 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雷锋 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