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语文题

《中华第一龙》中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象征什么,在线等。

龙的每个特征头代表了一种优点,宽阔的前额代表聪明才智,似剑眉毛代表英武,虎眼代表威严,狮鼻代表荣华富贵,马齿代表勤劳善良,鳄鱼嘴代表吞咽,虾须代表吸水自如,牛耳代表名列魁首,鹿角代表健康长寿,鱼鳞代表防卫,驼头代表抗旱,鹰爪代表腾云驾雾,蛇脖代表游刃有余……
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21
龙啊
第2个回答  2019-10-13
《浪之歌》第六自然段“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改为了“可是,我在恋爱呀!而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
窃以为改得不恰当。首先,从主题上来说,“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远比“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更富哲思,引人思考,余音绵长。
纪伯伦笔下的海浪形象之感人,就在于它对于“爱情”的坚贞。这种坚贞面对的不是完美的爱情,而是有缺陷的爱情。“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海岸和海浪不可能天长地久地相守,它们的爱情命中注定要承受永远的聚合与分离的折磨。这种时间上空间上的距离为爱情增添了悲壮的浪漫。海浪说“我要用我的津液让他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是海浪安慰海岸的痛苦,“我生性执拗、急躁”以及“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是海浪自身的痛苦。而“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是爱到深处之后反而必然会出现的情感的错位和不能应答……浪和岸就是这样甜蜜而痛苦地相爱着。海浪是游动的生命,但是命运却不允许它随心所欲地和爱人相聚。于是,它“只能彻夜不眠,时而歌唱,时而叹息”以至于“形容憔悴”。它就这样年年月月地等待着,等待着珍贵的相守和注定的分离。
海浪爱情之感人就在这里:它并非对这样残酷的爱的命运处于懵懂状态,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青年一样于不知不觉中承受痛苦。它对爱的理解是成熟的,它对自己的爱情前途有极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所以,它才会说“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它是明知痛苦而承担,明知永远不可改变而坚定执着。海浪的形象就是在结尾这两句宣言一般的独白中走向了完美。
所以,我认为,原文中的“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是全文中最为精彩的一个句子,也是提升海浪人格形象,使海浪与海岸的感情超越于普通爱情的关键一笔。它既巧妙写出了海浪的自然性特征,更写出了海浪深邃的内心世界——它对爱情的无怨无悔,对爱的任何形式的前途的清醒担当。
在我的眼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用词精练,内涵深刻,是一句富有哲理意味的爱情格言,是“我在恋爱啊,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这样表达随意含义浅显的句子不可相比的。
这样的热烈的痛苦的清醒的爱来自于诗人的生活经历。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了颠沛流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然而,这种因为贫穷困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国土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深,思之也更切,他除了将旅居海外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外,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予深厚的恋情。《浪之歌》就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他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地表达了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爱和火热的衷肠。
明知不可为而为,明知不能拥有完整的爱而爱,一边狂热地爱,一边又清醒地承受爱之痛苦,这样的爱情的圣洁和伟大不言自明。
当然,旧版本的表达也有一些小问题,造成了中学生阅读的困难。我以为关键原因是“纵使”这个关联词用得不妥。只要把“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改为“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所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其次,从语体上来看,全文用语倾向于典雅,多用书面语,特别是四字短语或者成语。比如“相亲相近、相离相分、碧海丹霞、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纹丝不动”等等,就是在本段,也用了“彻夜不寐、形容憔悴”等雅词。这一类词语点缀在《浪之歌》中,形成了全文优雅舒缓的格调。
另外,从全文的句式结构来看,也多倾向于对称美排比美。虽然文中典范的对偶句不多,但句子与句子之间在结构上的呼应却非常明显。比如第一自然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文章的其他几个段落这个特点则更加明显。或对比或排比,句式的整齐使《浪之歌》呈现出了韵律美节奏美。
但是,新版本中的修改“可是,我在恋爱呀!而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却严重破坏了这种雅致和节奏。“恋爱、脾气、睡眠”是非常口语化的表达,这种大白话式的倾吐固然一目了然,但是读者阅读到此,行文风格的突变却总让阅读美感大打折扣了。
所以,我认为此处的修改欠妥。但原版本中却有许多地方值得修改。这我在《不期而遇的精彩》(《语文教学通讯
初中刊》2005年第七八期合刊)中提到过这一问题。以下对于《浪之歌》语言的修改都是由学生通过语义、修辞、句式等方面的琢磨提出来的。比如: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改为了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时空使我们相离相分”。
“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改为“我要用自己的热泪让它的心冷却一些”。
“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改为“我围绕她们翩翩起舞”。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改为“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的事业”
……
当然,因为《浪之歌》是译文,我无法找到它的原文进行校对研究,所以只能站在汉语的立场来阐述问题,这难免会有些“隔”。不当之处,恳请同行指教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