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简述题:结合实际说说生活中的经济学?

大概说说身边经济学的看法~

一、 寒假回校,要先坐汽车到A县,然后坐火车到重庆。

  本来要等9点的公车,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等到一辆昌河(私车)。

  司机要价10元,公车只要6元。

  司机说现在春节时段,公车每天只有一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发。

  我当时站在路上冻了一个多小时了,也顾不得那么多,就上车了。

  汽车途经B乡时有人招手上车,司机停车。

  那人问,到A县多少钱,司机说5元。

  那人说公车才2元,最多给你3元。

  司机说现在春节时段,公车每天只有一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发。

  那人还要等公车。

  4元你上不上?

  那人还要等公车。

  司机无奈,说:你就慢慢等2元的公车吧。

  说罢就慢慢将车开走了。

  我在车上没事做,仔细分析了一下,按经济学理论,司机的边际成为几乎为0,可以说是净收益为3元。那么为什么没能成交?这与生活中的一般商品的买卖不太一样,比如一件商品批发价为10元,卖价为15元,当出价13元时,卖主可能不卖,虽然此时有净有益3元,(假设此时边际成本也为0),因为卖主还会考虑一个机会成本,即下一位买主可能出价15元。

  但乘车不一样,因为那时还有好几个空坐,机会成本几乎不存在;且快到终点站了,路边可能出现随机乘客的概率很小了。

  为什么哪?

  晚上仔细想了,觉得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1、信息不对称

  司机对公车是否来这一信息掌握比较充分,而等车人则不,他可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等到公车的可能性比较大。

  2、过分自信(Overconfidence)心理

  有了第一条的信息不对称,司机即自信等车人会后悔,相信司机的话,在车子慢慢发动时再叫住司机。

二、一个无效制度的典范

在校园里呆久了,常会发现一些感觉可笑的事,于是在空闲时就拿相机照了下来。面对这些照片,应该有话说,我们和他们。

  在制度经济学中,常会提到一个这样的话题,一个初衷好的制度却导致了一种相反的结果,不仅制度得不到执行,而且产生了破坏作用。在照片中的那条石板铺成的路就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一块草场最开始建好时没有石板,也没有行人踏成的“小径”。但是,久而久之,按照“几何学原理”和鲁迅的“路的行成原理”,这块草场的三角地带就行成了一条天然小道,这是相当不雅观的。于是为了改善此状况,政策制订者在天然小道上铺就一些石板,于是,形成了一条“人工小道”。这样一来,凡欲抄捷径的同志都走石板路了,这样于外观,于路人都有了一定的改善,看起来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但久而久之,却成了图上所显示的格局,天然小道和人工石板路并存!人们在石板路的旁边又开辟了一条鲁迅式的路。呵呵,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制度变迁的案例,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用脚投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原因何在?我想这里面的玄机各位非常容易得解,就不在赘述。

  其实,说到底,我认为出现这种无效制度的原因在于政策制定者缺乏那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既然是铺路,就应该首先为过路人考虑,然后再考虑外观和铺路成本,因为路是让人走的,如果“行走成本”较高,路人很自然选择用脚投票。另外,很多政策制订者都不是政策的受众,他们制订的政策或制度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无关,即“铺路人不走自己铺的路”,那么照片上出现的结果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了。我想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案例也非常多。比如“交通紧张--增设动车组(票价过高)--交通仍然紧张”,“环境污染--必须引入排污技术或设备(成本过高)--环境依然污染”等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11
挺难的,我正在学

经济学简述题:结合实际说说生活中的经济学?
在制度经济学中,常会提到一个这样的话题,一个初衷好的制度却导致了一种相反的结果,不仅制度得不到执行,而且产生了破坏作用。在照片中的那条石板铺成的路就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一块草场最开始建好时没有石板,也没有行人踏成的“小径”。但是,久而久之,按照“几何学原理”和鲁迅的“路的行成...

结合所学专业与生活实际,谈谈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

用微观经济学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经济学的现象,所以,我们更应该练就一双火眼去发现它们。同时,更应该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自己做一个好的理财,去真正地成为一个“理性人”。

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诠释经济学理论
其实运输企业的这一做法,是采取了经济学上价格歧视机制,目的是为增加收入,利用了价格与供求的制约关系。一般来说,成人与儿童和老年人对运输工具的需求不同,成人由于工作需要及收入较高且稳定,对运输工具服务的需求比较稳定,价格需求弹性较小,所以运输企业可向成人收取较高票价,不会减少成人对运输服...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供求原理:杭州地区包心菜一度掉到1分钱一斤没人要,因为供大于求 海南地区香蕉也是供大于求 IPHONE国外和国内价格相差几倍,因为供小于求 弹性原理:弹性原理就是市场自动调节的原理 供大于求导致部分菜农亏本,下一季度不再种植,下一季价格一定会再次上浮 供小于求导致各类山寨,其他手机厂商生产同类手机...

生活中的经济学有哪些
答:生活中经济学很多很多,以下举一例 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之:劣币驱动良币 我收到很多硬币找零,随手放在裤兜里一般很容易丢,就把它们放在家里的一个篮子里,不知不觉积累了很多,各种送货的来了,我就把它们当零钱找出去。一毛的硬币有两种,而我习惯性把一种质量看起来很差的,90年代铸造的...

生活中有什么经济学现象可以用经济学原理解释??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例如飞机票的价格原本是200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本次航班的票没有全部售完,现在机长提出将票以100元的价格售出。这样有可行性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如果将...

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经济学的实用技巧
日常消费中的经济学原理 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经济学原理的体现。比如,在超市购物时,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影响着商品的价格,而商品的定价也受到了 边际效用递减的影响。此外,我们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也会考虑到 机会成本,即为了购买某样商品而放弃购买其他商品的代价。个人理财的经济学角度 从个人理...

生活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的魅力在于,它能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人类行为与社会现象。通过理性分析,我们可以理解看似平常的生活背后,总有不为人察觉的规律和动机。假设一个人在荒郊野外被蛇咬死,经济学的分析会引入供需关系和成本收益的视角,探索这是否有可能是一起谋杀案。经济学的视角让我们审视生活中看似无关的现象,发现...

生活中有什么经济学现象可以用经济学原理解释??
1.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面临选择。例如,在购买水果时,你必须决定放弃其他选项。假设你现在只能选择一种水果——苹果、西瓜或香蕉。如果你选择了苹果,就意味着你放弃了西瓜和香蕉。这种选择反映了一项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人们必须在不同的欲望之间做出取舍。2. 经济学原理二强调,机会成本可以通过放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