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卷三十二 译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14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汉族,字孔明,号卧龙居士。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书记载其身高八尺,约合现今1.84米。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8岁丧父(一说是9岁丧母,12岁丧父),与姐姐以及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17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冰镜先生司马徽。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
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赏罚严明。对外与东吴联盟,对内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中国千百年来将诸葛亮描绘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发明“孔明灯”。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史、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着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馀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份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馀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公元226年),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第2个回答  2013-09-14
袁绍攻打公孙瓒,刘备与田楷屯兵齐地。曹操征讨徐州徐州牧陶谦派使者向田楷求救,田楷与刘备一同前去救援。当时,刘备自己有千余人的兵力,还有一些是幽州的乌丸的杂种胡骑,又得到了饥民几千人。到徐州后,陶谦把四千丹阳兵赠送给刘备,刘备就离开田楷转而投奔了陶谦。陶谦表奏天子,命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后来,陶谦病重,对别驾糜竺说:“只有刘备才能安定徐州。”陶谦死后,糜竺率领州郡的官员迎接刘备为徐州牧。下邳的陈登对刘备说:“现在汉室衰微,海内倾覆,想要立功,就在当代。徐州一带,物产丰富,人口百万,我们想让您来掌管徐州的事物。”刘备说:“袁术就在寿春,他家四世三公,海内所归,你可以把徐州给他。”陈登说:“袁术骄横,不是平定乱世的人。现在,我们给您集结步军骑兵十万,上可以匡扶汉室,救济百姓,成就春秋五霸那样的伟业;下可以保全领土,把保全安民的功劳写在布上。如果您还是不听从,我们也不敢为难您。”北海相孔融说:“袁术岂能是忧国忧民的人?他的四世三公早都入土了,怕他作甚。今天的事,百姓做主,上天赐予你的,不然,追悔莫及。”于是,刘备就继任徐州牧。袁术攻打刘备,刘备在盱眙、淮阳抵抗袁术。曹操表奏天子,封刘备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那年是建安元年。刘备与袁术相持了很长时间,吕布趁机偷袭了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了,迎吕布入城。吕布俘虏了刘备的家眷,刘备不得不转军向海西。杨奉,韩暹在徐州和扬州一带作乱,刘备半路劫杀,斩了杨奉,韩暹。刘备向吕布求和,吕布把刘备的家眷还给了刘备。刘备派关羽守下邳。

刘备换军驻扎在小沛,又得到了残兵几万人。吕布对此十分厌恶,亲自出兵攻打刘备,刘备战败投奔了曹操。曹操对刘备很好,让他做豫州牧。回到小沛收编一些残兵,攻击他们军粮,曹操还多给刘备兵马,让他抵御吕布。吕布派高顺攻打刘备,曹操派夏侯惇前去救援刘备,不胜,被高顺打败,再一次俘虏了刘备的家眷送与吕布。之后,曹操亲征,以刘备一道,把吕布围在了下邳,生擒了他。刘备又重新得到了他的家眷,跟随曹操回到了许昌。曹操表奏天子,封刘备为左将军,很礼遇刘备,出门做同一辆车,吃饭时同席。袁术想经由徐州向北与袁绍回合,曹操派遣刘备,朱灵,路招截击袁术。还未到,袁术就病死了。
第3个回答  2013-09-14
弟弟弟弟弟弟追问

我的问题没有解决,不过感谢你的热心解答!

桑盖典源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记载,刘备幼年时父亲早逝,与母亲以贩履织席为业。他的家东南角篱笆旁长有一棵高五丈余的桑树,远望宛如一辆小车的盖子,往来之人皆觉此树不凡,有人甚至预言将来会出一位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同宗的小孩们在树下玩耍,他曾经说过:“我将来必定会乘坐这辆有羽...

《三国志》卷三十二 译文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

三国志中卷三十二从“先主少孤”到“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的翻译_百度...
三国志原文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

三国志三十二卷从先主遣麋开始翻译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

髀里肉生的出处
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译文: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身子不离马鞍,大腿上肥肉消散,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很久没有骑马作战,闲居安逸,髀肉复生。一想起时光如水,日月蹉跎,人转眼就老了,而功名大业尚未建成,因此悲从中来。出自《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

刘备的另一面
三国志卷三十二,说刘备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但到三国演义里,为了突出正面人物形象,把他的这方面的爱好,给抹掉了。这倒合乎文革创作三突出的原则,好,则好到一塌糊涂;坏,也坏到不可救药。于是,刘备就特别的正人君子起来。其实,他从建安十四年冬十月,去东吴结亲,洞房花烛,一住就是一年,吃喝玩乐,声色...

髀肉复生的成语典故
典源《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

《三国志》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2)
又二十二年中,数有气如旗,从西竟东,中天而行,《图》、《书》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加是年太白、荧惑、填星常从岁星相追。近汉初兴,五星从岁星谋;岁星主义,汉位在西,义之上方,故汉法常以岁星候人主。当有圣主起于此州,以致中兴。时许帝尚存,故群下不取漏言。顷者荧惑复追岁星,见在胃昴毕;昴毕...

刘备为什么织席卖履呢?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前辈传二号》:前辈少有寂寞,与母亲小贩一起织席子。2青少年有幻想和追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备没有野心。他家的东南角有一棵大桑树。枝叶繁茂,在风中旋转,就像远处的汽车罩。路人都认为这棵树不是人间的东西,这说明刘备家一定很高贵。当天真无邪的...

刘备如果统一了三国,他会赐死哪些人?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假设刘备登上皇位,他最可能杀的人诸葛亮心知肚明 随着刘备的病逝,《三国演义》也就接近尾声了,曾经的三足鼎立也变得相当的不稳定,即便当时的诸葛亮再神通广大,也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