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商,从来没有听说过。
江苏GDP除去水分应该在8万亿左右。这个数字依然好看,但这与苏商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坐标上海,苏浙两地经常去,两地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勤奋。所以自古以来
江浙之地富甲一方。
但是勤劳之外,浙江人比较精明,善于发掘商机。江苏人这点真心比不上。我们会发现从古至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创造鲜有出自江苏人的。但是江苏教育却非常好,院士专家特别多。故而,江苏人聪明但不精明。甚至有很多江苏人看不起的机会,都被浙江人捡去了。
从人到事,浙江民营经济牛,江苏外资经济厉害。所以,世界的钱被被浙商赚去了,江苏的钱被世界赚去了。浙江,很多县城都有世界级别的产品集群,通过义乌卖到全球,然后钱流向浙江,这叫地瓜秧经济。江苏,很多县城都是外资经济,像昆山,经济规模很大,产品也卖到了全球,但是,但是,但是,老板不是江苏人。
所以江浙经济同样红红火火,但有质的差别,民富也不在一个层次,即便
苏南也没法和浙江比。其核心的原因,江苏在给资本打工,给世界打工。而浙江呢?全国在给浙江打工,世界在给浙江赚钱。这就是浙商和苏商的差别,浙商牛人随便举,而能真正撑得起苏商名号的是
刘强东,京东还不是江苏的。你再看看苏宁、
雨润都快不行了。GDP更牛的苏州,有什么苏商创办的吗?
苏商默默无闻,不是低调,更不是韬光养晦,实在是水平和理念问题。我们听说过浙商、闽商、粤商、鲁商和
晋商,就是没听说苏商。
但江苏确实牛,成绩有目共睹。天时地利人和,人者不在商,在勤在智,有善有爱足矣!
这个世界并不是有钱就有一切,江苏特别是苏南谁愿意背井离乡,在家就非常非常好了,守着江南水乡,鱼米之乡。政府又非常有钱,基础设施一流,科教文卫都一流,每天上上小班,喝喝小茶,听听评弹,家里拆扦几套房,三口之家收入二十万左右,还有双方父母补贴,小资生活妥妥的,你告诉我要去干吗?人生一世短短几十年,这样的生活不要太惬意。
GDP能说明什么?实际收入才有用呀。
以温州为例,GDP实在太难看了,但谁又会说温州人穷呢?
温州人手里揣着现金来到一个城市。看到可以升值的资源,比如过去炒房。500万买进。等两年翻倍脱手离场,甩你一地GDP。
苏商也不是没有名气。只不过跟浙商,闽商还有广东
潮汕商帮相比弱一些而已。南通商人就非常厉害。南通人走南闯北真不少。
苏南的发展战略原来就不同。引进企业带动就业。苏南商人也是很多的。大企业来了,相关的配套产业在当地就可以创业。我以前做工业品供应链管理和MRO采购的。苏南地区给制造业的本地企业非常之多。例如电线电缆,电子配件这些。企业多了,很多人就近解决了就业问题,不需要外出务工或者经商。因为这些商人定为就是服务就近产业,所以在全国知名度就不高。这些工业品制造行业本来就让百姓陌生。比如镇江的高科润滑油,有几个知道。
浙南,福建,潮汕都属于资源匮乏的区域,为了就业只能外出闯荡。久而久之会掌握一些行业的商业资源而带动本地亲友入行发展。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创业经商。
例如福建人的建材,那是霸占半壁江山。从事这个行业,一知道货源在哪里,二知道怎么营销。跟亲戚一样做,无非换个城市而已。这样会给人感觉到处都是福建人做生意。自然名声在外。
而浙商在国内以服装,鞋类,日用百货这些大市场,接近百姓日常生活,知名度自然也高些。其次温州人炒房炒店面搞得声名雀跃也争议不断。名气自然大。
还是传统教育的问题!根的传承渗入骨。浙江人追名逐利,江苏人格局小!小富即安,浙江人回报 社会 。对 社会 作贡献。江苏的发展也应证了我的观点,富了的苏南人看不起
苏北的,最好连一份工也不让他们打!浙江就是兄弟姐妹情不管你贫穷富有只要你的行为端正就没人看不起!
我记得这个跟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首先 江苏以平原为主 大部分人守着
一亩三分地 有吃有喝 饿不死 缺乏动力。反而是浙江人 尤其是浙南 以山地为主和江苏地形相反 以丘陵山地为主 不好好经商生活就恐怕会饿死 所以大部分人都出去讨生活 做生意 形成商帮 浙商。
作为江苏人(哈哈,马上会有人说,又一个苏北佬,只有苏北人才称自己是江苏人。我会告诉你,没错,你挺聪明!)。我只能说徽商浙商这些都是对群体,对人的褒奖。江苏GDP高,那是这块地界儿的优越性的体现。这么说是不是很直白,浙商和徽商很厉害,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老婆是安徽人,我经常去安徽,地方是真漂亮。那山水,身处其中如行走在画中。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
阿喀琉斯之踵,那么多山,第一次去走亲戚,我打开高德显示直线距离只要10公里,实际导航距离60公里,需要开车一个多小时。早些年家里没有车的,这距离意味着见个面得赶路一整天。这里有很多资源,如
毛竹,但是却很难利用,车子上山下山是个很大的问题,它的最终成交价基本就取决于油费了。山多导致无法形成人口的大规模聚集,人口无法大规模聚集导致无法发展成规模的工业。
不过这是过去,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端制造升级。这未来一切都未可知。试想,以前一个家具加工厂,你是投资在江苏还是投资在安徽?那自然是投资在江苏,毕竟劳动力充足,交通成本低,配套成熟。将来呢,合肥已经在
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力,这些产业可完全不需要劳动力密集,且即使需要配套,但是忧虑物料的质量轻,附加值巨高。单位质量的价值跟以前的熟料完全,纺织品不可同日而语。
说回浙江,既然有了上述的论调,便不难引出一个思考。浙江GDP超过江苏还需要多久。这个问题我也不好给出答案。但是说出我的切身体会去引发大家的思考。相信大家自己会明白为什么浙商NB,而江苏这块地好。
我中学的时候,每周有两节课时间,老师不讲课。会给每人发两本读者文摘让大家阅读。那时候我就读到一篇文章。说浙江人教育子女时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尽力让子女成才,但是如果子女成绩就是不理想,父母多不会责怪。而是告诉子女,出路还有很多,读书读不好还可以干点别的。但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浙江的父母会告诉子女,哪怕你经营一个小卖部都比去打工强。到这,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江苏的家长是怎么教育子女的?“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出人头地,最好是当公务员,当官。如果你考不上大学 你就去扛煤气罐 扫马路 送牛奶。”(那个时代还没有送外卖一说。)此处应该有共鸣。江苏的子女,都是在这种恐吓下长大的。导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果读书不好那自己,父母都是要低人一等的。
提到浙商就不得不提
马云,曾经,别人提起,我都会是一副“运气好罢了”的态度。现在就会想到不一样的点。比如创业这件事情,其实勇气,以及信念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江苏人少了一些敢闯敢拼的劲(苏南人轻喷),可能源于苏北经济差,失败的代价大,普通家庭冒不起这个险。另外就是对读书的天然崇尚导致的。
所以大概可以承认,浙江人从商确实比较厉害(比苏北厉害),但是江苏人那种崇尚读书的精神,以及这片辽阔且资源丰富的大平原,使得这块土地更适合经商。也就造成了浙商厉害但是江苏GDP高的局面。
江苏人古代就信捧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古就鄙视做生意的,以追求士途为荣,士农工商,经商最下等,江苏自古就是农耕 社会 ,土里刨食,靠土地吃饭,苏北还有一句谚语:世上三样苦,撑船打铁
磨豆腐,形容走街串巷经商的不但辛苦,而且被人看不起。古代苏北人三大职业去向,第一读书做官,第二当兵,第三修地球。没有说去做生意的。现代江苏人的职业取向,还是读书做官,其次是给政府国企外资打工。实在没出路了才会去经商!最最最主要的就是江苏长期是国家钱粮国税仓库,国家各项政策把控及严,从明朝开始,江苏人只能种地为朝廷提供充足的粮草,以供应北方京城等口粮,苏北
皖北一带平原广大,没有大山,没有其它资源,因此全国名地只有江苏长期以来没有匪患存在,听说明朝江苏人犯事就会失去土地,苏北皖北一带有很多的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打渔的渔民,渔民世世代代不准上崖,子子孙孙永远以打渔卖渔为生。但渔民可以经商!所以到了民国
大上海那么多的苏北皖北渔民在混 社会 。都是有 历史 缘由的!这么多的没受过教化的渔民跑到大上海干着偷吃扒拿打架斗殴绑票的事,苏南
渐江那些人怎么弄得过他们,而且苏北的淮安盐城人还形成了帮派,青浦帮!淮安以前有个青河区、青浦区,现在叫青江浦区。那就更搞不过苏北人了!那么鄙视链就来了!所以刘强东家祖辈就是用船的,渔民改过来的!也所以江苏自古就没有经商基因!
世界上公认最会做生意犹太人,中国最会做生意算潮汕人。福建北边浙江,福建南边广东,对岸台湾。福建人认为他们是商人的发源地,向周边幅射。以福建省为中轴,距离越近功能越强,山区出商人平原出将军。
苏商:苏宁,德基,金鹰,弘阳,吾悦广场,红星美凯龙,月星,京东。。。
浙商:义乌小商品市场,杭州服装批发市场,1688网上市场。。。
江苏的gdp很大一块是外来投资带动的包括外省和外资,还有一部分是国有企业,GDP看着庞大但实际归属当地人的却不多,支撑浙江GDP的则是一个个民营企业个体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