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拥有多种含义。
1、由于成都及重庆两大城市在四川地区的地位和对外的重要影响,四川话通常指西南官话成渝片,即成渝话,成都话和重庆话是其代表。
2、也可指四川方言,即流行于四川及重庆境内的方言的总称。
四川话的特点:
作为官话的一个分支,西南官话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作为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四川话内部的一致性也是很大的。同普通话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都
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怀。尽管如此,作为地方方言,尤其是鉴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来源的复杂,至今仍有三十多个客方言岛、四十多个湘方言岛的情况下,四川话内
部,四川话与普通话,都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
语音方面,以成都话为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声母无卷舌音zh、ch、sh、r不卷舌;增加了舌面鼻浊音n、舌根鼻浊音;鼻音n和边音
l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②韵母中无后鼻音韵母eng、ing、ueng,无单音韵母e、-i,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
母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ǖo。③声调调值无高升调。
就四川话内部来看,语音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差异性。单就声调来看,就近三分之一的县市有独立的入声声调,有20个县市古入声不归阳平而归阴平或去声。但是,
这些地方(西昌、冕宁除外)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与成渝片这四个声调的调值相类,分别为高平调、中低降调、高降调、低升调或低降升调。
至于细微差别,各地颇有不少,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
构词法方面,跟普通话对比,构词法上显著的不同是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即,名词能够重叠,动词一般不能重叠。
1、名词的重叠。四川话的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大都能重叠,且多数重叠式第二字儿化(川东比川西多)。重叠式表示小称。非重叠式有单字单用、加"子"尾、加"儿"尾或儿化等几种方式。具体的词各地不尽相同。例如:
草-草草 虫-虫虫儿 壶-壶壶儿
洞-洞洞儿 人-人人儿 嘴-嘴嘴儿
某些动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也能重叠,重叠后构成名词。例如:
沉沉(沉淀物) 抽抽儿(抽屉)
皱皱(皱纹) 方方儿(方形木块)
2、普通话有动词重叠式,重叠式的动词大都有尝试的含义。四川话动词一般不重叠,动词加“一下”或“哈儿”表示尝试或短暂动作。例如:
看一下 看下儿 看一哈哈儿
听一下 听下儿 听一哈哈儿
一些地区动词有“A-A”的格式,作谓语、状语或补语。例如:
他飞一飞的跑。
肚子痛得绞一绞的。
3、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虽然普通话也具有相同的构词方式,但四川话这类词远比普通话多,而且表意丰富,感情色彩浓烈,使用
频率高。这从川剧、方言作品和地方报刊上都可明显感觉到。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语缀构成这种生动形式,表达不同的状态或感情色彩。例
如,“火巴
”(软)前面加“溜”、“稀溜”、“捞”、“捞捞”,后面加“溜溜”、“捞捞”、“稀稀”等都表示很软,但程度却有细微的差别。这里A+bb的格式尤其值
得注意(A表示中心意思,一般能独立成词,bb是叠音后缀,表示某种状态或感情色彩):
①A多为形容词性语素,但也可以是动词性语素或名词性语素,组成的Abb格式都是形容词。例如:
红扯扯 黑黢黢 臭烘烘 慢梭梭;
翻叉叉 吊甩甩 闪悠悠 垮筛筛;
风浩浩 心欠欠 猴抓抓 嘴刮刮。
②相当一部分Abb式形容词可变换为AbAb格式,语意较Abb式略轻。例如:
活甩甩/活甩活甩 扯稀稀/扯稀扯稀
蔫梭梭/蔫梭蔫梭 慢吞吞/慢吞慢吞
③大部分Abb式是由A+bb构成,但有些可以认为是Ab重叠b而构成的,它同时存在Ab的重叠式Aabb。例如:
光生/光生生/光光生生
伸展/伸展展/伸伸展展
死板/死板板/死死板板。
还有些Abb式没有与之相应的Aabb式。例如:
密匝匝/密密匝匝 昏沉沉/昏昏沉沉。
④语素A的词汇意义很清楚,语素bb的词汇意义有些是清楚的,如“展展”、“甩甩”;有些则要同A组合之后才显示出来,如“生生”、“筛筛”。什么bb与什么A组合是约定俗成的。
句法方面,四川话在句法上与普通话对比,显著的不同是在补语的构成上。
1、能直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作程度补语(后带“了”)的词相当丰富,且富于表现力。例如:
很:累很了/胖很了/看书看很了。
惨:喜欢惨了/安逸惨了/热惨了/方惨了/好惨了/坏惨了。
完:对完了/好完了/体面完了/精灵完了。
2、动词后用“倒”、“起”、“倒起”作补语,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着”或用“到”、“了”、“起来”等作补语。例如:
看倒看倒就睡着了。(着)
到处都买得倒这起布。(到)
管不倒那么多。(了)
坐起说不如站起干。(着)
赶紧睡倒!(下)
把裤脚挽起。(起来)
你坐倒起说嘛。(下)
你等倒起,我一哈儿就来。(着)
综上所述,四川话和普通话虽同属官话,但作为地方方言,仍有不少自己的特点。上面仅是撮其大要,至于更细微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词汇中。
扩展资料:
四川话
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
部分语言学家认为,四川话并不等同于“四川方言” ,因为除四川话外,四川省境内较为常见的汉语言还有土广东话(属客家话)和老湖广话(属湘语)等,其都以方言岛的形式分布于四川各地 。同时,四川省境内还拥有大量藏语、彝语、羌语的使用者。但由于四川话在四川具有强势地位,是事实上的通用语,一般而言,土广东话与老湖广话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四川话的使用者,而部分藏族、彝族、羌族地区,特别是康定、雅江、昭觉、马尔康、松潘、丹巴等州府、县府所在地,也通用口音接近的四川话。
四川人爱“算坛子”,也就是特别爱开玩笑。如果你来天府之国出差,旅游;最有必要的是了解一下四川话,以防自己“吃了亏”还不知道。
参考资料:四川话—百度百科 四川方言集锦—百度百科
四川方言怎么说
4、说话=开腔。5、打的=赶猪儿。6、全部=一哈。7、洗澡=搓夹夹。8、没关系=不成在。9、耙耳朵=妻管严。10、弯弯=乡巴佬。11、撇托=仗义。12、挨球=欠扁。
四川方言怎么说
- 说某人傻:四川方言中用“瓜娃子”、“瓜兮兮的”、“瓜眉瓜眼的”、“瘟猪”、“哈儿”、“憨包”等词表达。三、生活用语 - 摆龙门阵:四川方言中指漫无边际的闲谈。- 冲壳子:四川方言中指吹牛皮,说大话。- 算坛子:四川方言中指开玩笑。- 打滥仗:四川方言中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四川话怎么说的啊?
2、土豆=洋玉 3、膝盖=克键埋谈西头儿 4、洗澡=搓夹夹 5、老公=老几 6、老婆=老捏儿 7、说话=开腔 8、打的=赶猪儿 9、怎么办=杂个液薯儿整 10、弄不懂=搞不醒活 11、妻管严=趴耳朵 12、吹牛=冒皮皮 13、没关系=不成在 14、全部=一哈 15、怎么回事=朗拐子搞 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
四川话是怎么说的?
30. 几爷子些(同伙)31. 砍老壳(骂人的话)32. 街娃儿(混社会的小混混)33. 舔盘子的(讨饭的)34. 猴急急的(一副小人的嘴脸暴露出来)35. 舀屎瓢(别人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瞎打岔)36. 皮陀(拳头)37. 安逸(爽)38. 拢了(到达)39. 倒拐(转弯)40. 日股弄棒的(不务正业...
四川话怎么说?
冲壳子——吹牛皮,说大话;算坛子——指开玩笑;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打锤——是打架;杀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用完了;弄巴实——做好;没来头——指没有关系 弯酸——是挖苦的意思 扎起——很容易理解,就是为别人而雄起,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巴不得——正合我意 扯...
四川方言怎么说?
四川话怎么说——动物渠算儿(蚯蚓),丁丁猫儿(蜻蜓),爪母儿(蚱蜢),格蚤儿(跳蚤),Ning啊子(知了),缺管儿(青蛙),巢冲(蛔虫),偷油婆(蟑螂),雀雀儿(小鸟),照鸡儿(蛐蛐儿)四川话怎么说——身体部位哈老壳(脑袋),瞎孔(胳肢窝)(勒个让我笑惨了!!),手倒管儿(...
四川话怎么说
四川话(除了方言)和普通话发音一样,只是声调不同!普通话的三声四川话四声,普通话四声四川话三声,比如四川话说“买”,如果只说这一个字,听的话就是读的“卖”。普通话二声四川话三声,比如“回huí答dá”,你读“huǐ dǎ”就是四川话“回答”的发音。
四川话怎么说?
打裸裸——话不流畅 黑区马孔——很黑 出脱——失去 经佑——照料 阴倒起——暗暗地 劳慰——谢谢 扯筋——争吵 扯拐——出问题 明砍——明说 冲壳子——吹牛 棒老二——土匪 兆包——顽皮好动的小孩 打幺台——中途加餐 嘎嘎——肉 波丝网网——蜘蛛网 蚂因子——蚂蚁 灶鸡子——蟋蟀 ...
四川方言怎么说?
根据下列方法说:音韵 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方言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 shāng],四川方言为zi sang] 注2 (音同“子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 shì],四川方言为[cao si](音同“曹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 chí],...
四川方言怎么说
四川方言怎么说,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老板凳——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太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__——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冲壳子——是指吹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