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第2部分韵脚是什么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25
浅说诗词格律

一、平仄音

一般来讲,普通话里的第一、第二声(既阴平、阳平)里大部分字,是古典诗词声韵部里的“平声”;而三、四声都是仄声(既“上声”和“去声”),但这仅仅是一般而言,绝不是肯定。如以普通话发音作为韵的平仄确定,一准出现错误。因为在不少入声字里,它的发音就是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声,而入声字,又偏偏就是诗韵中的仄音。我对入声韵字最头痛,稍不留神就会出错。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里,被人挑出毛病的地方,多为入声字的错误使用。

入声字怎样才能记住?有人总结了窍门,但我不太认可。我认为入声字的掌握,应该是在长期写作时慢慢感悟出来的,在不熟悉的时候,只能靠查韵书去确定,这样做虽然比较烦琐,但是,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平仄出现错误。

入声字韵书上写的很分明,这里就拿几个字作为例子,不过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些字可不是平音,而是仄音:剥、吃、出、*、激、息、等等,这些字的发音都是普通话的“阴平”,但在诗韵里,它们都是仄韵。

附加讲个小故事,很能说明平仄声的问题: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其实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部,可在普通话读来却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能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光是平仄音就说这么多,其实,如果手里有一本韵书就是最方便的事情了,许多字的平仄音在吃不准的时候,就可以翻查。过去我比较喜欢使用“平水韵”,而现在只喜欢在书店里购买的《诗韵新编》,在本书被称为“新韵”,而新韵就是改良后的古典诗词的韵书。如果到一些比较大的书店里去,应该可以找到这类书卖。(三联书店里就有这些书籍)。

附:《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书本定价10.60元

二、关于韵的几个概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实,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律”,一个字在韵脚处才叫“诗韵”,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韵”。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甚至连民歌都会押韵。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

一般人在写古典诗词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习惯不按格律平仄去写诗词,他们在格律上的使用,习惯按普通话发音确定,所以,出律与否不提了,本就没有按格律写作,但是,韵却很可能出现错误,我固执的认为,一首古典诗词,它能错律但绝不能错韵,否则就完全谈不上古典而属于现代诗歌,甚至属顺口溜了。另一部分朋友喜欢按格律写诗词,参照的韵部多为“平水韵”或者是“声律启蒙”里的规定,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尽管已有不少人呼吁以普通话发音去确定一首诗词韵声部,但是,这些呼吁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或认可,所以,如果想使自己的诗词在韵上不出现错误,还是要使用古人为我们写出的这些规定。牵扯到韵的使用问题其实不多,除了用字可按韵书规定外,再就是把几个必须掌握的概念弄明白就可以了。

总结归纳一下与韵有关的定义,也算是名词解释吧:

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4、和韵:在唱和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5、次韵:也称“步韵”,既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韵:既用与原诗词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韵:既首句与末句押韵,第二句与道第二句押韵,以此类推向中环抱的押韵方式。
9、偶韵:既逢偶句才押韵
10、随韵:既一呼一应进行转换的押韵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韵,下句随押。
11、排韵:既从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种韵。

三、对仗:

“对仗”如果细说,不如买本书自己细看,主要是内容实在太多了。记得当初我看见“对仗”这个词的学习资料居然有那么多的时候,吃惊极了。总以为掌握基本知识就够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了解。在对仗的每部分里,又分出各小部分,枝枝叉叉难以在这里归纳全面,所以,只能拣一些易记、多用的知识作为笔记内容,再深的知识,就必须看书了。

诗词中的对偶,就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由。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对。而上句又叫“出句”,下句又叫“对句”。

律诗中的对仗与对联中的对仗是不同的,如果照搬则属错误。对联里的对仗面很宽,意思到了就算工整(又称宽对),但律诗就不同了,律诗的对仗在工整方面要求的非常严格,甚至比词、曲中的对仗都要严。 因七律诗里对仗比较多,颔联、颈联都要求必须对仗,所以,对仗又多在格律诗中的“七律”体裁上使用,绝句则少用对仗。词、曲的对仗要求比较松,一般来讲,古典词里出现的五言、七言句子,只要两两相对的出现,均要求使用对仗,词的开篇两句如要求使用对仗,词谱会做专门要求,比如“西江月”、“踏莎行”等词谱的开头两句,都是要求对仗出现的。好在这些要求不少词谱没有刻意提醒,所以,现在我们在填词时,这方面即使出现错误也多被忽略不提。

律诗的对仗规则有下面几个重点:
1、句法相同。
2、不能用相同意思的字相对。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允许的,在律诗中则不允许。
3、词性要相对。既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对仗里不能是同义词。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而“垂”对“涌”,“平”对“大”,“阔”对“流”,也都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形容词的相对。这样的对仗,才叫做工对。
4、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5、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使用。

词的对仗,有两点和律诗不同。
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非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又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城对河,是平对平;外对下,是仄对仄)。
第二,词的对仗可以允许同字相对。如“千里冰封”对“万里雪飘”;又如“马蹄声碎”对“喇叭声咽”;“苍山如海”对“残阳如血”。
除了上面这两点外,词的对仗跟诗的对仗是一样的了。

关于对仗使用中的几个名词解释:
1、合掌----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合掌是作诗的大忌。
2、流水对---- 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四、古诗、古词用韵的不同点:

古诗的用韵与古词的用韵有一些不同。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体律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律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2、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
3、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齐梁体”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词的用韵可以在词谱里查,填词时的用韵不象格律诗那样要求一韵到底,在词韵允许范围内可以选择其它韵部使用,这样的做法称为“通押”。通押的韵部也不是可以自由使用的,依然还是词韵中规定的部分。

诗韵、词韵和曲韵都有所不同,可以从网络搜索中找到,这是知识全是古诗词创作时的必备工具,如想写出一首合格合律的古典诗词,就不得不依靠它们才能做到准确无误。毕竟诗韵的内容太多,我们根本记不住,所以,打印出来放手边,或者是购买一本书籍,还是最佳选择。

五、其它方面的几个问题:

1、近体诗格律常识记忆诀窍:
从首句,往下推,联内必对联间粘。一三便,二四定,平勿孤独仄可单。
尾字平,是韵脚,句后三声调莫同。中间联,讲对仗,句式尚变字性通。
截邻联,成绝句,有无对仗各自便。前加顿,为七言,后面无疑何须颦。
字再多,理一样,只是格律稍放宽。诗再长,律无异,中添几联自相安。
注:
(1).最后三字不得同平或同仄。
(2).不得犯“孤平”。即可平可仄处必须为平。
(3).一三不论,二四不动。
(4).粘:联间第二字平仄相同。
(5).对:各联内各字平仄相对。颔联和颈联各字词性要相同。
(6).韵:偶句押韵。首句末句平字,须押韵

2、“孤平”与“拗句”的定义: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就叫作“拗句”。

3、“拗救”的定义:为了避免孤平,就必须作些改动,把平仄音作些调整,(如第一个字必须是仄音时,那么,第三个字就换成平音救一下一句诗中平仄的不符),这样就避免了孤平出现。而这种作法,就叫作“拗救”。

特别交代:
自救孤平。非常常见,非常有用。
拗救万金油。多用在起句。
特拗句,合律。常用于尾联
第2个回答  2014-11-24
主要押的是ing韵,如顶、灵、睛。
第3个回答  2013-09-25
青YING韵

《在山的那边》诗中的第二节押的是()韵,韵脚是()
这首现代诗,形散却神不散,这首诗的韵脚是根,顶,腾,灵,信,顶,睛。我妈是老师,不会错的

在山的那边诗中第二节押的是什么韵,韵脚是什么
、韵脚就是每句话最后的字 写上就行了。另外压ng和ing韵。。

在山的那边第二段的韵脚是什么?
韵脚就是每句话最后的字 写上就行了。另外压ng和ing韵 应该是根,顶,腾,灵,信,睛 押ng

在山的那边第2部分韵脚是什么韵
回答:浅说诗词格律 一、平仄音 一般来讲,普通话里的第一、第二声(既阴平、阳平)里大部分字,是古典诗词声韵部里的“平声”;而三、四声都是仄声(既“上声”和“去声”),但这仅仅是一般而言,绝不是肯定。如以普通话发音作为韵的平仄确定,一准出现错误。因为在不少入声字里,它的发音就是普通话里的...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韵脚是什么?
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在1中 韵脚是:ang 在2中 韵脚是:ing ...

在山的那边的韵脚
顶,分,根,顶,腾,灵,信,顶,晴 写这个绝对没错...

请写出<<在山的那边>>的韵脚
这首诗用了多个韵脚 1.ang 想、望 2.ing 顶、灵、睛 3.ai 海、来 4.en 分、根

在山的那边第2部分韵脚是什么韵
在山的那边第2部分韵脚是什么韵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匿名用户 2013-09-25 展开全部 浅说诗词格律 一、平仄音 一般来讲,普通话里的第一、第二声(既阴平、阳平)里大部分字,是古典诗词声韵部里的“平声”;而三、四声都是仄声(既“上声”和“去声”),但这仅仅是一般而言,绝不...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什么诗?
《在山的那边》韵脚是汐、息、觅、吸、励、去、闭、谜、许、、、这种诗歌的特点 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困难,用爬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通往理想之路是漫长的,崎岖的,要不怕长途跋涉,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在艺术上...

现代诗韵脚是什么意思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下面这几种物体...>> 问题七:现代诗歌押韵有什么规律吗 现代诗对压韵没有要求 特别是韵脚的处理不象古典诗 近体诗 词曲那样有严格的要求 比如海子 顾城 舒婷的诗几乎都不压韵 你只要处理的能读通顺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