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逑汤 的人生哲理 谢谢

好逑汤 人生哲理 这是我 大伯给我出的题 好球汤 出自 射雕英雄传 让我来网上寻找一下 请指点一下 2009年12月25号之前 给我 谢谢

先请看金庸《射雕英雄传》里黄蓉烧菜请北丐洪七公品尝的一段描述: 洪七公……拿起匙羹舀了两颗樱桃,笑道:“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汤好看得紧,有点不舍得吃。”在口中一辨味,“啊”的叫了一声,奇道:“咦?”又吃了两颗,又是“啊”的一声。荷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那是不必说了。樱桃核已经剜出,另行嵌了别物,却尝不出是甚么东西。洪七公沉吟道:“这樱桃之中,嵌的是甚么物事?”闭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是雀儿肉!不是鹧鸪,便是斑鸠。对了,是斑鸠!”睁开眼来,见黄蓉正竖起了大拇指,不由得甚是得意,笑道:“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斑鸠汤,又有个甚么古怪名目?”黄蓉微笑道: “老爷子,你还少说了一样。”洪七公“咦”的一声,向汤中瞧去,说道:“嗯,还有些花瓣儿。”黄蓉道:“对啦,这汤的名目,从这五样作料上去想便是了。”洪七公道:“要我打哑谜可不成。好娃娃,你快说了吧。”黄蓉道:“我提醒你一下,只消从《诗经》上去想就得了。”洪七公连连摇手,道:“不成,不成。书本上的玩意儿,老叫化一窍不通。”黄蓉笑道:“这如花容颜,樱桃小嘴,便是美人了,是不是?”洪七公道:“啊,原来是美人汤。”黄蓉摇头道:“竹解心虚,乃是君子。莲花又是花中君子。因此这竹笋丁儿和荷叶,说的是君子。”洪七公道:“哦,原来是美人君子汤。”黄蓉仍是摇头,笑道:“那么这斑鸠呢?《诗经》第一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这汤叫作‘ 好逑汤’。” 按《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关关鸣叫的雎鸠,栖居河中的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黄蓉做这份汤给洪七公品尝,是具有深意的。表达自己愿意作“靖哥哥”的好妻子。然而担心父亲黄药师不同意,所以想请洪七公收郭靖为徒,传给他些真功夫。 昨天新西兰中文台播放张纪中版《射雕英雄传》电视连续剧,刚好演到这一段。饰演黄蓉的周迅,却把“君子好逑”和“好逑汤” 的“好”字,误读为第四声。“好”是个多音调的词。读第三声是“女子貌美”的意思;读第四声是“喜欢,爱好”的意思。所谓“好色之徒”的“好”就是读第四声。在《诗经》里,“君子”一词,有时是今天所说的正人君子的意思,有时是贵族公子哥儿的意思。何况在金庸的小说中,岳不群之流的伪君子角色,屡见不鲜。所以“好逑”之“好”读音声调的错误,使得“君子的好配偶”,成了“好色的公子哥儿”【老母鸡变鸭,靖哥哥变成了欧阳克】,整个扭曲了黄蓉精心作这份汤的苦心。其实,我听到该剧的这个错误,已经不止一次,只是懒得动笔去纠正。这次决定动笔之前,想起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孔庆东教授,在《百家讲坛》讲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时(当时是副教授),专门举出这段文字为例,以说明金庸先生国学功底的深厚(连对一道菜肴的描述,都能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我就打开电脑,再听一听孔先生的讲座(在《评书网》)。孔先生常利用张纪中版电视剧一些片段,作为辅助的声像资料。我虽然没听到他对“黄蓉”误读“好逑”字音作出纠正,但他本人对“好逑”的读音是正确的。然而,我意外地发现,孔先生把《射雕英雄传》里一个常见字的音读错了,就是把成吉思汗的“汗”误读为第四声。“汗”这个字也是多音字。通常读第四声,即流汗,汗水的汗。可是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从东汉到元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和蒙古等)的领袖称谓,不论是可汗(读“克寒”,“可”为第四声),大汗,或成吉思汗,“汗”均是古汉语对这些游牧族语言音译的借用字,应读为“寒”(han第二声)。张纪中版《射雕》剧里,“汗”这个字的音是读对了。而在香港1983年《射雕英雄传》电视连续剧,就是黄日华和翁美玲主演的那部戏,国语版里把所有蒙古人领袖称谓之“汗”都被错误地读为第四声。我曾多次看国语港版“射雕”电视剧。每听到剧中把“大汗(音寒)”念成满头大汗之“大汗”,心里就觉得很不舒服。 顺便提一下,“关关雎鸠”的“雎”,又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之雎,也读“ju”。但是,在一本《史记》的英文选译本【李西兴按:Records of the Historian,written by Szuma Chien (韦氏拼音), translated by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 Hong Kong, Commercial Press (香港商务出版社),1974】里,却被错误地音译为FAN SUI。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说:庆长本标记云:雎,七余反。盖驺诞生音。中井积德曰:范雎之雎,音且(ju第一声),文丛且,非从目。张文虎曰:雎字,宋本,毛本作雎,《汉书·人表》同。他本,雎、睢杂出。黄刊姚本《战国策》作雎,《通鉴集览》音虽。案《武梁祠堂画像》有范且。钱氏跋尾云:战国秦汉人,多以且为名。读子余切。如穰且(读ju,下同),豫且,夏无且,龙且皆是。且旁或加隹【李西兴按;音zhui(第一声),鸟的总名,不是佳丽的佳】,如范雎,唐雎,文殊而音不殊也。然则作睢【李西兴按;古地名“睢阳”(即今河南商丘)之“睢”读sui(第一声)】者误。 这段考证非常详实明确。其中涉及的古代反切拼音法,我一言两语也说不完,所以就简单地加注汉语拼音及相关说明。网友由此可见,范雎之雎应读为“ju(第一声)”。读如“虽然”的“虽”(sui第一声),是错误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热的今天,由于古装影视节目的兴起和中华大文库外文翻译工程的启动,很需要注意古代文献中文字的读音和意思的准确性。吃不准的字词,就查查参考书,或请教一些专家学者。古人的启蒙教育,要求学童跟随老师诵读文章,和今天人们学外语一样。可是现在的中小学校里,学习科目繁多,不可能要求学生诵读很多古文。而电视上的影视节目,在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影响极大。如果在影视里常发生读错字的事,势必带来不良后果。中外文翻译工作,是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桥梁。然而现在翻译界的通病,是重视外语水平而轻视中文基础。我上面所举的例子,不过是大师们【李西兴按: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即《史记》,书名按《太史公书》翻译,我很赞同)的翻译者杨宪益老先生及其夫人戴乃迭女士,均是我非常敬仰的翻译界前辈。我前年回国探亲,在北京还专程去拜访过杨先生】的盲点而已。近年来,我常读些翻译自英文的流行小说,发现文字不通顺的地方,触目可见。汉译英方面的谬误,则更是不胜枚举。笔者恳切希望,网友们能就此掀起讨论,共同在维护中国语言文字的音义准确性方面做出努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0
好逑汤: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六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进行修订整理后,作为教材给学生们唱。《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者是《诗三百》,汉代开始尊称为经,此后才称为《诗经》。
一次孔子问他的儿子孔鲤:“学诗乎?”孔鲤答道:“未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连《诗经》都没读过,没话跟你说,你也没资格说话!孔子对《诗经》的推崇可以想见。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 “国风”,大多为民谣,共160篇;“雅”分 “大雅”与 “小雅”,共105篇,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颂”共40 篇,大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礼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主要采用赋、比、兴的创造手法,关于这三点可以看两段古人的解释,钟嵘《诗品序》说:“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文心雕龙·比兴》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
金庸的小说中提到《诗经》的地方很多,延伸出来的有“情”、有“曲”,甚至还有“菜”,让人不由得感叹: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
1

先来看看《射雕英雄传》中的一段:
欧阳克道:“晚辈向在西域,这次来到中原,旅途寂寞,沿途便招些蛇儿来玩玩。”黄蓉道:“当面撒谎!你有这许多女人陪你,还寂寞甚么?”欧阳克张开折扇,扇了两扇,双眼凝视着她,微笑吟道:“悠悠我心,岂有他人?唯君之故,沉吟至今。”黄蓉向他做个鬼脸,笑道:“我不用你讨好,更加不用你思念。”欧阳克见到她这般可喜模样,更是神魂飘荡,一时说不出话来。
欧阳克吟的“悠悠我心,岂有他人?唯君之故,沉吟至今”,是综合了《诗经·国风·子衿》和曹操的《短歌行》之后的即兴发挥,这位欧阳真的是动了情用了心。咱们先来看看诗经中的这篇《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桃杏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者是美称,而“衿”是“衣领”,所以“子衿”的意思就是某位男子的衣领。知道了“子衿”何解,让人不由想起那首名为《最浪漫的事》里的一句歌词——“我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好,想念你白色袜子和那淡淡烟草的味道”,其实这二者说起来是一回事,古人真正想念的并不是衣领,今人唱的自也不是袜子,爱屋及乌罢了!
曹孟德喜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句子,干脆直接搬到了自己的《短歌行》里,不过他对“衣领”的兴趣倒不是很大,更喜欢的是延伸而来的“领袖”这个词儿,曹孟德“携天子以令诸侯”,把国家最高领袖牢牢掌握在手中,虽然没当当皇帝,但实际上他自己比汉献帝更像“领”更像“袖”。志向不同,曹操的《短歌行》自然和《子衿》不是一个味儿: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把曹孟德都搬出来为自己传情,欧阳克对黄蓉用情不可谓不深,然而却全是白忙活,黄蓉不但是欧阳克的克星,而且简直可以说是“天敌”!这位武功够高、家底够硬、手段够狠的反派公子哥儿一遇到黄蓉就彻底歇菜,小姑娘随随便便来个鬼脸就整得他“神魂飘荡”。要说有“共同语言”,欧阳克倒是比傻郭靖更适合黄蓉,诗经名句张嘴就来,而且合情合理合环境,可惜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人家黄蓉情愿慢慢教自个儿的木头学说点儿初级的话,也不想跟欧阳公子吟诗唱词玩高雅。欧阳克的经历也给情场上的人们提了个醒,要是碰到有人拿“没有共同语言”的话堵你,还是及时撤了吧,因为大半并不是真的跟你没话说,而是人家根本就没拿你当盘菜!
转头来看到既不会吟诗也不会调情,话都说不太利索的郭靖,黄蓉眉开眼笑,为了让他学到上乘武功,黄蓉充分抓住丐帮帮主“北丐”洪七公对吃的至高兴趣,在几十天时间里,油盐酱醋煎炒烹炸一通忙活,把洪七公彻底拿下,耐着性子教了傻郭靖“降龙十八缺三掌”。我们不得不说《诗经》真是个好东西,发挥得当功效非凡,欧阳克拿来追女仔,而黄蓉则用来拉关系,把色香味俱全的“君子好逑”直接摆上了桌,第一时间给了洪七公一个好印象。
对小女孩的这种鬼戏,洪七公自然是门儿清,他取笑黄蓉说“这种傻愣的小子谁要?只有你,才当他宝贝儿似的,挖空心思,磨着我教你傻女婿的武功。”不过说归说,好吃的自然不能放过,别说闻到味道了,单只是听到菜名洪七公已经走不道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黄蓉第一次的厨艺展示:
黄蓉笑盈盈的托了一只木盘出来,放在桌上,盘中三碗白米饭,一只酒杯,另有两大碗菜肴。郭靖只觉得甜香扑算,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只见一碗是炙牛肉条,只不过香气浓郁,尚不见有何特异,另一碗却是用碧绿的清汤中浮着数十颗殷红的樱桃,又飘然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茶叶的清香,想来这清汤是用荷叶熬成的了。
这碗肉条粗看起来没啥,不过每条都是由四条小肉条拼合而成,做起来甚是麻烦,更恐怖的是洪七公居然一条条吃出来用的啥材料,我们来看看他的描述:
洪七公闭了眼辨别滋味,道:“嗯,一条是羊羔坐臀,一条是小猪耳朵,一条是小牛腰子,还有一条……还有一条……”黄蓉抿嘴笑道:“猜得出算你厉害……”她一言甫毕,洪七公叫道:“是獐腿肉加兔肉揉在一起。”黄蓉拍手赞道:“好本事,好本事。”郭靖听得呆了,心想:“这一碗炙牛条竟要这么费事,也亏他辨得出五般不同的肉味来。”
洪七公道:“肉只五种,但猪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几般变化,我可算不出了。”黄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变化不计,那么只有二十五变,合五五梅花之数,又因肉条形如笛子,因此这道菜有个名目,叫做‘玉笛谁家听落梅’。这‘谁家’两字,也有考人一考的意思。七公你考中了,是吃客中的状元。”
“玉笛谁家听落梅”当是从晚唐诗人韦庄的诗句中改动而来,韦庄的《章江作》中有“玉笛谁家叫落梅”的句子,诗是这样的:
杜陵归客正裴回,玉笛谁家叫落梅。
   之子棹从天外去,故人书自日边来。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欲问维扬旧风月,一江红树乱猿哀。
“玉笛谁家听落梅”虽然只一字之变,但比之“玉笛谁家叫落梅”,意境更好。而那碗汤文化味儿就更浓了,不但看起来漂亮得多,制作工艺也更加巧妙,樱桃核已经挖去,嵌入了斑鸠肉,加上花瓣、笋丁、荷叶汤,五位一体,组合出了一道“诗经菜”。为了进一步调动洪七公的积极性,黄蓉还卖了个关子,搞了个谜语竞猜,要他猜菜名。洪七公这时只想动嘴,不想动脑,以“我是大老粗”为由直接找黄蓉要答案:
洪七公道:“要我打哑谜可不成,好娃娃,你快说了吧。”黄蓉道:“我提示你一下,只消从《诗经》上去想就得了。”洪七公连连摇手,道:“不成,不成,书本上的玩意儿,老叫化一窃不通。”
黄蓉笑道:“这如花容颜,樱桃小嘴,便是美人了,是不是?”洪七公道:“啊,原来是美人汤。”黄蓉摇头道:“竹解心虚,乃是君子,莲花又是花中君子,因此这竹笋丁儿和荷叶,说的是君子。”洪七公道:“哦,原来是美人君子汤。”黄蓉仍是摇头,笑道:“那么这斑鸠呢?《诗经》第一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这汤叫作‘好逑汤’。”
了解完食物背景资料,洪七公下箸如飞,片刻间把菜吃到只剩十之一二。接下来郭靖和黄蓉就着残菜吃饭,黄蓉只吃了一小碗,而郭大侠连尽四大碗饭,菜好菜坏,他也不怎么分辩得出,只看得洪七公不住摇头叹息“牛嚼牡丹”。在吃上面,郭靖真的是“名符其实”,每回基本上都要吃到“锅净”才住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描写的是相
思之苦,全篇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黄蓉做给洪七公的菜肴中还有一道“唐诗菜”——二十四桥明月夜:
当晚黄蓉果然炒了一碗白菜、蒸了一碟豆腐给洪七公吃。白菜只拣菜心,用鸡油加鸭掌末生炒,也还罢了,那豆腐却是非同小可,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廿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廿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去不食。洪七公一尝,自然大为倾倒。
这味蒸豆腐也有个唐诗的名目,叫作“二十四桥明月夜”,要不是黄蓉有家传“兰花拂穴手”的功夫,十指灵巧轻柔,运劲若有若无,那嫩豆腐触手即烂,如何能将之削成廿四个小圆球?这功夫的精细艰难,实不亚于米粒刻字、雕核为舟,但如切为方块,易是易了,世上又怎有方块形的明月?
“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写二十四桥的诗词中,以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和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最为著名,后者出自《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泠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生!
二十四桥又称廿四桥,原来的建筑早就没有了,连具体的地方在哪里都没人能说得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说“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芍桥”。而据《康熙江都县志》卷三《桥梁志》记载:相传隋炀帝幸江都时,命宫妃二十四人月夜歌舞于桥上,今西门外有桥名“二十四”。
郑板桥在《答紫琼崖道人》的书信中说得更详细:“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围桥,次东大明桥。大西水门有九曲桥,次东正当帅衙,南门有下马桥,又东作坊桥。桥东河转向南,有洗马桥、次南桥,又南河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国桥。南水门有万岁桥、青园桥。自驿桥北,河流东出,有恭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又自衙门下马桥直南,有北三桥、中三桥、南三桥,号九桥,不通船,不在二十四桥之数。一说出西郭二里许,有小桥,朱栏碧 ,题曰‘烟花夜月’,相传即为二十四桥旧址。盖二十四桥只是一条桥,尝会集二十四美人于此,故名。或谓杜舍人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即指此桥。”
综合上面的各种资料可以看出,二十四桥的得名基本有两种说法,一说唐时此地确有二十四座桥,另一说古时曾有二十四个美人在这座桥上吹箫。很显然二十四个美人的说法香艳风流,更令人神往,所以人们多津津乐道,更愿意相信它。二十四桥有题联曰: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现在的二十四桥景区,位于扬州蜀冈风景区瘦西湖西段,莲花桥至平山堂的水道转折处。这是国家旅游局和扬州市人民政府1986年按《扬州画舫录》的记载和故宫博物馆珍藏的扬州著名画师袁耀所绘《邗上八景·春台明月》册页,综合乾隆皇帝《南巡盛典图》等有关史料,结合现在的地形地貌而设计的方案,于1986年10月27日破土动工兴建,1988年年初竣工。
新建的“二十四桥”是一座月牙形的白玉桥,长24米,宽2.2米,桥的两面镌刻有24幅玉女按笛吹箫的浮雕,桥与水的衔接处,用湖石堆叠成巧云状,周围植以桂树,构成一幅精巧的月、云、水图。
现在的二十四桥景区占地约7公顷,这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包括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又称“春台祝寿”)、十字阁、重檐亭、九曲桥,后又续建了望春楼、栈桥、静香书屋等,成为乾隆水上游览线的一处胜景,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