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各地曾经出现过不少手握重兵的割据势力。这些割据势力,在经过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相互吞并后,有很多势力都相继消亡。最终剩下的,都是一些实力雄厚,较为强大的霸主。比如曹操,孙权,刘备以及其他的一些霸主。
在这些势力中,属曹、孙、刘三家的实力最强,所占的土地面积也最大。所以也就有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魏蜀吴三个国家。如果要给这三个国家的实力进行一个排名的话,自然是魏国最强,蜀国和吴国之间差距不大。
很多历史迷,都非常喜欢蜀国,刘备这个人眼光太过毒辣,收揽的人才几乎没有一个不让人敬佩和喜欢,自然对魏国和吴国的兴趣就大大消减了。那么蜀国的发展,在当时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呢?
我们知道刘备在最初时候的实力,弱小的可怜,几次都差点就被曹操所灭。直到汉中一战过后,刘备方的实力才有了显著的增强,所控制的土地面积才有了增加。蜀国在自己的鼎盛时期中,甚至拥有过和魏国全力一战的可能。但可惜的是,因为刘备率军轻易冒进,致使蜀军主力大多命丧在了东吴的土地上。
从那以后,蜀国不但失去了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还丢失了自己向外发展的一个良机。最为致命的是,君主刘备也在那以后离开了人世。从此蜀国的大任,全部都落在了诸葛亮一个人的身上。诸葛亮在思虑再三后,决定对当时的曹魏势力发起北伐战争。他的这个决定,在当时的蜀国朝堂上,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有人甚至说诸葛亮这是一个自私的决定,只顾着自己建立功业,而丝毫不考虑和顾及到蜀国当时所面临着的种种困难。
但当时的诸葛亮对北伐一事的态度非常坚决,他力排众议,毅然决然的率军进行了北伐。他率领蜀军,然后向曹魏势力发动了五次北伐的行动。在这五次北伐中,只有两次算是组织起了较大的战役,其余的大多只能算是一些中等规模或者小型规模的战役。
蜀军在北伐战争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遭受到了不少的失败。而诸葛亮本人,也在未完成自己北伐理想的情况下,在五丈原与世长辞。说到这里不少人会问,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要北伐?他一直坚持的北伐,到底是为了什么?
诸葛亮坚持要北伐,当然是为了蜀国的未来,而不是自己自身的利益。诸葛亮深知,如果不进行北伐,蜀国将毫无出路。
第一个原因,是诸葛亮想要完成刘备的愿望。我们知道,刘备在自己的一生中,一直都在为结束天下战乱局面而做着努力。但可惜刘备奔波了大半生,也还是没能完成自己的愿望。在刘备逝去后,诸葛亮作为其生前最为信任的一位大臣,自然要去替刘备接着做这件事。毕竟刘备对于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心中不会忘记。
第二个原因,如果蜀国不北伐,那么终将会被其他势力所灭亡。蜀国的大部分土地,都在益州,汉中之地及其周边地区。这些土地,虽然大部分都是一些土质肥沃,非常适合耕种的土地。而巴蜀之地,更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
但实际上各个方面的发展力,还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毕竟蜀国当时所处的大环境,和中原地区相比,有着不小的封闭性。如此一来,如果蜀国不抓紧时间向外扩张,那么过不了多少年蜀国和魏国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而最终等待着蜀国的命运,将会是被魏国或者其他国家所灭亡。
第三个原因,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利用发动北伐战争,暂时的转移蜀国国内所面临的一些矛盾。当时的蜀国,表面上看起来什么矛盾都没有,但实际上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在蜀国的内部,一直存在着荆州派,益州本地派这两个派系相争的情况。
在刘备最初建立蜀国的时候,荆州派的整体实力高出益州本地派不少。加之当时刘备尚在,所以益州本地派一直都处于被打压之中。当刘备逝去后,益州本地派渐渐开始崛起。因为此时荆州派的实力,在夷陵之战后,早已大不如前。
蜀国国内两个派系之间的争斗,都被诸葛亮看在眼里。诸葛亮认为,如果这种情况一旦长期持续下去的话,将会对蜀国国力造成非常大的损耗,所以他才决定发起北伐。有时候人不得不相信命运,有些机会一旦错失,就很难去弥补,诸葛亮倾尽一生也没办法帮刘备完成一统天下的大志,遗憾落幕,而蜀国也因那一次错误,渐渐衰亡,最终灭国,不知道刘备是否后悔过当年那冲冠一怒为兄弟的一战呢?
三国时期的蜀国,大败之后已经伤了元气,为何还要跟魏国死磕?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内忧外患,托孤恩重 夷陵之战后,蜀汉大败亏输,刘备病逝前托孤诸葛亮辅政。纵观蜀汉的历史脉络,“忠义”始终贯穿其中,这也是蜀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仍令人感到赞赏和扼腕的原因。诸葛亮正是这“忠义”的典型代表之一。《三国志•蜀书》记载: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
蜀汉时期,究竟是该西取蜀东吞吴还是北上伐魏?
这时候就要请读者诸君来评判了:以刘备驾崩前后的蜀汉实力,应该先北上伐魏还是先西取蜀东吞吴?诸葛亮赵云与刘备庞统谁错了?诸葛亮赵云为什么一定要跟曹魏死磕而要放下身段与背信弃义的东吴联合?
夷陵之战大获全胜,孙权在夷陵之战后为何没有乘势灭蜀?
根本原因就是当时孙权势力不足,不能够完全灭蜀,他根本没有把握。三国时期在夷陵之战后,刘备所率精锐蜀军损失殆尽。按理说刚刚赢得胜利的孙权应该乘胜追击,争取全面灭蜀,可是他为什么不怎么做呢?是他决策上的失误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夷陵之战刘备打败但是此时蜀军兵力仍有13万左右,攻吴不足...
...密信的现世,为何时人感慨诸葛亮终于可以瞑目了?
因为当时蜀国已经投降了,而且姜维也早知道大势已去,所以他当时是归顺了魏国的,所以当时大家都以为姜维是一个叛国之人,但是直到恒温的部下发现姜维的密信的时候,才真相大明,才发出“诸葛亮可以瞑目矣”这样的感叹。因为信里面的内容是希望刘婵忍辱负重几天,他一定会劝钟会倒戈的,所以姜维的忠心可见。
刘备攻击东吴是为关羽报仇,为什么?
而刘备败了,魏是不会让吴趁机灭蜀的,准备的兵力也足以保证,吴不敢大举伐蜀。有人说联吴是蜀国必走的一步,伐吴就算成功,也必然伤了元气,让曹魏有机可乘。实际上并非如此。关羽水淹七军,围困曹仁,大战徐晃不但耗费了魏国相当一部分兵力,刘备毕竟还一直保有长江这条天险,凭刘备的才学,就算兵力不是很足,东吴初...
诸葛亮关门弟子:姜维
263年,钟会邓艾率领魏国大军进攻蜀国,此时的姜维正因为宦官专权而在沓中避乱。听闻魏国进攻的消息后他才出动,驻守剑阁对抗魏国的正面部队。 可惜,天下只有一个姜维,在剑阁姜维虽然把魏国的大军压制得动弹不得,可邓艾一方面让钟会继续与姜维在剑阁死磕,另一方面自己领兵抄小道走阴平,越过了400公里荒无人烟的险域,奇袭成...
如果刘备打赢了夷陵之战,三国会有什么样的变数?
第三,由于刘备率领的是蜀汉最后一支主力,而且当时蜀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关羽、张飞、黄忠都已经死亡,马超又卧病不起。这样,刘备只能亲自率领这一支军队。这样,刘备只得率领黄权等人,坐镇荆州。而益州就只好交给诸葛亮和赵云镇守。这样一来,刘备只有在荆州的统治巩固后,重新建立起一支大军,才可能离开...
在诸葛亮死后最牛的人是谁,他是怎么葬送了蜀国的江山?
因为先天缺陷,蜀国一直处于两难的境地,在诸葛亮执政时期,他坚奉两条原则,盟吴,攻魏。在诸葛亮死之后,继承者姜维结过了接力棒,誓要中兴蜀国,他比自己的老师诸葛亮还甚,出兵更频,但此时的蜀国基本上已属于民不聊生的状态,人口锐减,军中无可用之兵,帐中无可食之粮,处境尴尬的很。关于频繁...
为何楚灭越,秦灭巴蜀,赵灭中山都没事,而齐湣王灭宋就遭围殴?
至于各国利益问题,巴蜀两国的兴亡与齐、赵、魏、韩、燕五国可谓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唯一一个有关系的楚国,独木难支,也不愿在此事上与秦国死磕,这就使得秦国一帆风顺的吞灭了巴蜀之地。赵灭中山之战中山国,这是一个“破后而立”的国家,早在战国初期便被魏文侯所灭,而后因魏国对中山国...
如果邓艾不偷渡阴平,魏国能短期内灭了蜀国吗?
如果没有邓艾偷渡阴平的神来之笔,蜀汉会比魏国活得更久。司马昭发起灭蜀之战的动因决定了:灭蜀之战,见好就收,不会死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自司马家夺权后,一直忙着处理内部问题,对外征战不多。经过镇压淮南三叛,弄死高贵乡公曹髦,司马昭篡位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