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有很多民俗正在消失,哪样民俗以更新的形式存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13

正月初一可是过年的大日子。它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也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传统的正月初一习俗中,家家户户皆要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这些民俗大家想必都习以为常了。不过在老人的口中,还有大人们自己童年的对比中,甚至是不同年代的电视剧、历史书籍,大家都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消失的习俗。

首先就是“初一不出门”这档习俗。因为在民间有“初一出门走财漏福”之说,所以很多老百姓在这一天只会和家人们吃吃丰盛的饭菜,并和邻居朋友互相祝贺拜年,将彼此的新年祝福送到身边人的心中,便也足够了。但是让他们出远门走亲戚或者出门办事情,是万万不可的。不过在21世纪的今天,大家仿若慢慢忘记了这档民俗,有的人不仅会出远门,还会拖家带口地出门旅游,去温暖的南方甚至国外。也有的人比较忙碌,哪怕在正月初一也会出门办公。大家渐渐有了自己更重要的生活和价值观,而“初一不出门”这档习俗自然就慢慢消失了。

第二个在春节渐渐消失的习俗,也很有意思——不能洗头洗衣。这是因为“洗头”、“洗衣”都涉及到“水”,而水在民间被认为和“财气”相关,若是在新年的第一天就洗头,洗衣服的话,就会把这一年的财运给洗走了。所以人们通常都会在大年三十的当天去洗澡,把一年的污秽祛除,干干净净的迎接新年的来临。这种对于新年的美好愿望是非常真诚的,但是放在当今的社会当中,若是大家在大年初一的当天,真的有洗衣服或者是洗头的需求的话,也会打破以往的习俗传统,也没人会过多的说什么。这档习俗在现在,好像并不是必须遵守的约定,而是成了一种老人口中的念叨,也要慢慢地消失了。


第三种正在慢慢消失的春节风俗,其实有一些可惜,那就是“贴门神、窗花”。因为在传统的民间风俗当中,热热闹闹地“初一迎财神”,要将送来的财神神像倒贴于墙上,在巧手的人手中剪出漂亮的红彤彤的窗花,贴在透明的玻璃窗上面,代表着这一年顺顺利利。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剪窗花这样的手艺已经渐渐的消失了,而在家里墙上贴门神的传统,也慢慢的消失。大家在过年的时候,好像只会贴春联贴福字,而财神画像却不常见了。

这第四种正在消失的春节习俗和美食相关。因为在传统的民间习俗当中,大年初一的早上,一定要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汤圆。吃了汤圆之后就代表着一家团圆美满,事事如意。勤劳又善良的人们,还特意给初一吃的汤圆起了新名字——元宝,吃汤圆叫“得元宝”,寓意更是好听。不过在现在的社会,大家在初一的早上,可能就会吃一些除夕夜的剩饭剩菜,也有的人甚至会偷个懒,一直到中午才起床,对于早上一定要吃汤圆的规矩,大家都没有遵守下来。

第五个春节正在消失的习俗,其实和现在的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关系,那就是大年初一要开门放炮迎接喜神。在传统的民间观念当中,大年初一开门放炮,就会将与财运相关的喜神迎接到家里面,这一年都会升官发财。而民间对于大年初一放炮仗也有很多的讲究:放三个大爆竹,叫“连中三元”;放四个大爆竹叫“福禄寿禧”;放五个大爆竹叫“五福临门”;放六个大爆竹叫“六六大顺”。爆竹炸开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不过现如今的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更加的严格,很多的小区或者是一些城市不可以再放炮仗了,因为会污染空气,也会给打扫者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这民俗,也就渐渐地消失了。

而第六档正在消失的习俗,就是“压岁钱”。在传统的大年初一当天,很多孩子都会收到压岁钱,往往压岁钱会被家长放在孩子枕头底下。但是在现如今的社会当中,很多的孩子都渐渐的有了更独立的思想,不愿意主动给长辈磕头了,而长辈也都很喜欢在手机上发一些红包给孩子,或者是直接将看不见数额的钱放在红彤彤的红包里面,代表着喜庆祝福给孩子。仿佛现如今的压岁钱已经没有了“压岁”的功能,而是长辈对于晚辈的一种关爱了。

这些民俗的消失,是因为现在的环境还有科技的发展,有了更多不同的庆祝春节的方式,也有了更好的代替方法。其实这也代表着现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越来越开放包容了,所以大家才会用更新的方式,去迎接新年。

正月初一有很多民俗正在消失,哪样民俗以更新的形式存在?
第三种正在慢慢消失的春节风俗,其实有一些可惜,那就是“贴门神、窗花”。因为在传统的民间风俗当中,热热闹闹地“初一迎财神”,要将送来的财神神像倒贴于墙上,在巧手的人手中剪出漂亮的红彤彤的窗花,贴在透明的玻璃窗上面,代表着这一年顺顺利利。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剪窗花这样的手艺已经渐渐的消失...

关于春节民间习俗
第六项,簪花、采花、赐花。春节时期,人们会采摘许多鲜美的花朵,皇帝会将鲜花赐给大臣,以示奖励。然而,春节盛开的鲜花并不多,平常百姓只能用彩纸做成花朵的样子插戴。唐宋以后,这一习俗更加广泛,就连耄耋老者也会佩花以示荣耀。▲西塘汉服节 如今街头小巷中常常能见到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汉服热...

正月初一到初十的民俗
正月初二,有的地方在日落之后,人们会聚集在村头或墓地,点燃蜡烛、香纸、鞭炮,向祖先致敬,送他们回茔,标志着新年的正式开始。

关于中国消失的春节习俗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农产品比较简单,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每包装礼...

温州春节有哪些文化习俗在消失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

以下三个问题,是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
这些习俗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一年又一年,其中有很多的习俗消亡了,也有很多新的习俗诞生了,在这样的演变中形成了中国最具传统特色的春节民俗文化。春节(Spring Festival)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

中国春节的习俗
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从年尾廿四日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是个...

哪些关于正月初一的民俗谚语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民俗活动有什么...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

(为以防万一,采取答案时给分)作文 写一篇调查了解的有关民风民俗...
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