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分析

字数在1000字,是自己写的。麻烦了!

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他也是一个很神的人,他虽身在草庐之中 ,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同时,我觉得他还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致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诸葛亮的非凡之智、济世之才、忠诚之心、报国之情,为世人所仰慕,为后人所赞颂,成为人民心中的偶像。正如闪烁着他的才华和智慧的不朽之作《隆中对》、《出师表》,是出自肺腑的、感人的深情篇章,一直在历史的风中不停地奏鸣,在思想的时空中久久回荡。千百年来,以至于历代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市井百姓,都对他是一番深情,褒扬备至,赋予了无数动人的传说,作下了无数赞美的诗篇。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诸葛精神永存,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永远展现出圣洁的光辉。
千秋诸葛我评说
诸葛亮,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为了蜀国的大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他的这种付出真的有价值吗?
如果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和执着感动了诸葛亮,使诸葛亮效力于他,这尚且是情理之中,况且刘备毕竟也是一代明君,运用贤才,有胆有谋,诸葛亮效力于他,也施展了自己的抱负。他们这一绝配的搭档,创下了“火烧赤壁”、“占领荆州” 等不朽的功绩,建立了蜀国的江山。我想这些,与刘备和诸葛亮的才能、谋略是分不开的。然而,刘备和诸葛亮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最终却葬送在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的手中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3
参考军事上的成就

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不足之处

1.用人上的失误。首先是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性格高傲,刚而自矜,有勇无谋。关羽失荆州,使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两路出兵北伐的设想变空,并使蜀国在今后的战争中始终处于背动地位。其次是用马谡守街亭,马谡自幼熟读兵法,好论军计,甚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

2.对于人才的限制。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经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3.用兵上的失误。“诸葛一生唯谨慎”,用兵谨慎,这是诸葛亮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用兵应以慎为主,以奇为辅。奇正并用,并能建大功。时魏延曾提出自率万人,偷袭潼关,诸葛亮认为此举草率,未同意。后邓艾灭蜀,正是用偷袭之策。司马懿在给其弟司马孚来的信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此话虽有夸大,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

后人特别推崇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将其视为智慧化身。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将其神化,其情节更是广布人口。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第2个回答  2013-09-13
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也正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就想民族艺术宝库中一块珍贵的瑰宝,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散发出文学的魅力,构画出一个个曲折的故事情节。在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塑造了许许多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奸诈狡猾的曹操,有心胸狭窄的周瑜,还有勇猛过人的关羽......这些人物在罗贯中笔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但我最敬佩的还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提起诸葛亮,大家一定会立刻想到“足智多谋”和“博学多才”这两个词语。不错,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同时,他的才能与他爱民,谦虚和谨慎的品格,也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说他神机妙算,一点儿也不夸张,草船借箭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下令说,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它不仅神机妙算,而且特别忠诚。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诸葛亮为丞相,尽心尽力的辅佐刘禅,不会因为刘禅的无能而想要推翻刘禅,而自己却因内外操劳,常常疲于奔命。可就是因为过度的忠心,使刘禅一切都依赖诸葛亮,导致了国家灭亡,这也是诸葛亮唯一且致命的缺点。这就是诸葛亮,立下许多赫赫战功,为后来的历史人物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但也把自己的国家推向了灭亡。
第3个回答  2013-09-13
其实于历史上众多的军事谋略家中,就应以诸葛亮的记载最为实际,一般而言,众多朝代的军事谋略家由于其成功地完成霸业,又或者于朝代中贡献极大,加上基于很多政治因素情况下,负责记载的史官、笔者等都只记作功不敢记过,甚至有夸大其能力与功勋也不为其,即使以后的史记资料大多也来自当朝所记,故此是有失实的可能的,而诸葛亮的史料则主要出自晋朝(即三国时期的魏国的后朝)的记录,一般有(三国志)(汉书)(晋汉春秋)等,对于当时蜀国的史料却是非常的小,是魏蜀吴三国中最不祥细的,由于蜀国的史记是由其敌国所记录,故此可以认定是不存在赞美夸大的成份,可能还会存在眨低一线的记载手法,所以诸葛亮的才能、功绩、品行的记载最低限度也是中肯的了。就以史实上的诸葛亮作如下的分析: 1 诸葛亮胸怀才智却隐居于隆中而不参世事,不主动投主作一展抱负,而到刘备三顾草庐时就立即出山相助于刘备,并且在刘备求请时的隆中对里已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为刘备集团制定了一系列图霸复汉的战略方针,在这点事上足以看出诸葛亮也并非计划自己于草庐中渡过余生的,他是一直在等,等有人上门请他出山,由此可见他一直都是在渴望能一展所长,但又不屑主动投诚当时的群雄,这方面突显出他为人也是存在点傲世孤高的性格,虽身在草庐却心在世局,当然有傲世才干的能人总多小会有这种不可一世的性情,只是在当时的三国众才中,他与庞统是较其它人更有这般傲气,刘备先请就相助于刘备,故此我认为若当时是孙曹一方先请,那么他也会随意地相助任何一方的了,因在诸葛亮心目中即便相助任何一方也可以一展抱负统一天下的,刘备的三请,尽显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更对隆中对的战略方针赞同不异,隆中对的战略方针是:(取荆益二州进驻汉中形成三分天下局势,养兵巩基,结好各簇,联盟东吴共抗曹军,待天下形势有变时则从荆益二州同时发兵攻取曹魏,则霸业可成。),这个方针刘备当时是非常赞同的,所以诸葛亮是万万估计不了其后的刘备在失去关羽时会突然偏离战略路线转矛头向东吴,由这个时刻起,隆中对的战略方针已属腰折,止步于三分天下之时,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就能评价出诸葛亮错投君主的失误之处,刘备的仁义重情令其起家,也令其失国,其实本人认为,诸葛亮选择投刘备,除了依赖自己有旷世之才外,还总会有看准刘备的仁义正统,因古往今来要成事者都须先得民心,刘备有汉室正统之优势,有仁义重情之性情,这两点都是宏图霸业的必须基础,也有其占优的道理,不能说诸葛亮看错人,他只是猜不到二十年后所发生的细节问题,而这些细节也足以影响了整个方针路线的道路,也只能说史实上的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神妖之机能力。 2 诸葛亮的北伐之举,当刘备终止了隆中对策的实施后,蜀国因伐吴的失败令国力削减过半,吴蜀两国联盟关系也因此而退步,顾看当时的形势,魏国国力更远架于吴蜀两国之总和,蜀国要想依仗养兵束锐来消灭魏国已是没有可能的了,要是选择安逸等待,换来就只会是强弱更加悬殊,因随时间的发展,魏国无论于经济、人口方面都会以蜀吴两国之倍数增长,距离就会越拉越远,一直发展到足够兵力防守国土后,其它的兵力就会出击伐蜀吴两国,因有此远见的情况下诸葛亮毅然决定在魏国未生成这般能力前作出伐魏境,看当时的魏国总兵力也只有五十多万,蜀国兵力有十万,吴国兵力有二十三万,魏国成为了攻击目标,它的兵力会因防守于各条战线而分散,虽有五十多万兵力是不可能集中于一点行事的,西要防蜀国和各小数民簇,东要防吴国,实际上也是处于一个很被动的形势,主因当时还是兵源不足,故此诸葛亮其后多番举兵北伐,魏国也只能处于挨打的状态也是出于这个因素,如果北伐中能有效带动其它的国家一同加入伐魏的话就还是有灭魏的可能性的,其一是魏国国力与天下群雄相比,还是不优胜很多;其二是当一个国家虽然强一点,但一下受到诸国的四面攻击时就会兼顾不来,气势尽失,国内自然上下惶恐,从而被灭,所以说诸葛亮的北伐之举论当时三国的形势来说是最为正确的选择,不作北伐,则只能为魏国更增强大;其发展是各国不能安逸追赶得上的,更令一比一的国力距离越发悬殊,魏于疆域不变而国力一直发展的情况下,很快就会得到足够的防守与攻击能力,这个时候,各国就只会等待逐一被灭的结果,从这点来分析,诸葛亮是将往后的发展形势看得很透彻,北伐之举也是无办法中的办法了。 综合诸葛亮的大事处理记录来看,他是个很有才干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这点是不可至疑的,而在他一生中也小不免有犯不小错误,例如错用关羽、糜芳等人守荆州导致荆州失守,错用马谡守街亭令街亭失守,直接令第一次北伐失败等。。。,不过如果史实的记载如果是中肯真实的话,那么任何一个名家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这种说法不合科学,也不合常理,有如汉朝的开国军师张良,明朝的开国军师刘基,史记对这些人物的记载都是完美无缺的,这不是象三国演义一般以神妖来形容一个人类吗?所以说即使所记载的都是事实都好,都难免会有不祥尽的疑点,就是只记煲事不记眨事的意思,也是有待思考的,毫无过失则不为常人也

诸葛亮的人物分析
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

求全面一点的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分析
中智:赤壁之战,是最能体现孔明智慧的章节。如果说“隆中对策”只是一种设想,那么赤壁之战则是具体实施。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小智:借东风,缩地法,祭水,木牛流马,八卦阵。诸葛亮的智慧有两个来源,一是丰富的知识储备,二是,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当作者把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加在他...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1. 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的品格:诸葛亮以其谦逊和自律著称,在治理国家时坚持法制,不论对象身份高低,均依法处理,体现了其公正无私的治国理念。2. 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节操:小说中,诸葛亮被塑造为忠臣与智者的化身,为报答刘备的信任,他竭尽全力,不避艰险,为蜀汉的霸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展现了...

诸葛亮人物形象
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1、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诸葛亮不恃才自傲,为维护汉室天下,他做到对内实行法制,赏罚严明。对犯法人不管其地位高低,功劳大小和自己关系亲疏都要依法惩治。2、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诸葛亮是被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典型来塑造的,作为封建社会理想的贤相,小说突出描...

怎样客观的评价诸葛亮这一人物?
综上所述,诸葛亮这一人物,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科技,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与深远的影响。他的创新精神、卓越的领导力以及对国家发展的远见卓识,使他成为了后世敬仰的伟人。客观评价诸葛亮,无疑需要从多维度审视其卓越的贡献,以及他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求一篇关于三国人物评析的论文3000字以上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聪明 狡猾 善于分析 赤壁之战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静,祁山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心. 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简短分析,要简短的,200-300字左右
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是三国演义里数一数二的政治家,军事家。未出茅庐之前就已知三分天下但他是一个不会用奇谋的人。他在三国里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在内政,治军,方面是三国里第一人无人能及。他对刘备忠心耿耿无一二心,在六出祁山中大家都以为他是为了伐魏。其实不对有一句话是伐外而内安。...

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进行人物点评 300字左右
诸葛亮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中国千百年来将诸葛亮描绘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

诸葛亮人物性格分析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

急求诸葛亮的人物评论论文,求帮助啊……
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鞠躬尽粹、死而后以”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对诸葛亮的评价,在历朝历代,均能出奇地达成共识!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最大特点是谋。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上知天文、下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