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你看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一个场景:
在工程学课上,老师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
主演阿米尔汗回答道:
学习的过程就是连接,阿米尔汗通过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连接在一起进行学习,通俗易懂,印象深刻,特别棒!
可老师却对这样的回答竟然嗤之以鼻,反问到….
然后,又邀请另外一位「好学生」继续回答...
这位「好同学」将机械装置的定义,熟练的背诵了下来….
并获得了老师的一个大大的赞~
囧~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这位「老师」和「好学生」的思维状态,还处在「零维」的状态。什么意思?
所谓「零维」的思考方式就是:点状思维。
就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知识点并没有发生「连接」,而是像一个一个孤岛一样,单独的存在于你的大脑之中…
那为什么会有「零维」的状态,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比较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呢?
因为,在特殊的教育体制下, 我们使用了独特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
某个知识点,我不需要知道他从何而来,也不需要知道能用在何处,更不需要知道它与其他知识有何关联,只是因为考试需要,所以它需要被我记住!
这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可一旦毕业,或者考试结束,这个知识点,就像宇宙中的一粒星辰,再也找不到,也没有任何用处了….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问你这个定义是什么意思?那个定义是否正确…现实生活中,只有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需要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连接到现实中来,解决眼前的困境!
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在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到社会中并不怎么样,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是习惯使用这种「零维」的点状思维,遇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依然是:
“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
然后在脑海中查询相关知识点,结果:查无此物….
“这个问题我之间没有学习过啊,这该怎么办?”
大脑中一片空白,双眼中一片茫然…
“这题太难了!做不来…”
应试教育,训练出了一堆思考能力是零维的人,虽然已经毕业很久了,但思考方式,可能还停留在学生时代,想想也是蛮可悲的…
那怎么办?
我们要从「零维」的状态,上升到「一维」的思考方式:线性思维。
所谓线性思维,就是将两件事,两个概念,像一条线一样串联起来,彼此关联,相互连接。
我们的学习就是靠连接完成的。
比如小时候我们是怎么学汉字的?
就是把看到的某个事物,对应到某个汉字,再对应某一个读音,我们就知道这个汉字怎么读,代表什么意思:
没有这些图片或者实物的连接,小孩子就学不会汉字,或者只能死记硬背...
我们思考问题,也可以靠连接来完成,由A推倒出B,由B联想到C:
比如《论语·子路》中的经典语录: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个彼此连接,逐步推导的过程,就是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是逻辑思考的基础。
如果无法有效的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你的思维就会变得一片混乱,甚至表达都成问题,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听的人根本抓不住你的重点;突然蹦出一个结论,也没有证明的过程,让人听了发懵…
那我们该如何从零维的「点状思维」升级到一维的「线性思维」?如何建立各种概念、事物之间的链接呢?接下来,我就来讲一下建立连接的三种方法,...
演绎法,就是由「因」推导出「果」,由一般推导出特殊的思维方式。
演绎法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如果这个没掌握好,所有想法都是扯淡,整个言论就会像豆腐渣工程,经不起推敲,一推就倒...
比如,你看如下的言论有无逻辑?
“你别看 XXX 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
“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
“你说他打球不行,你行你上啊...”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类的神逻辑,乍一听,好像是那么回事,可是细细一想,这逻辑好像有点不太对劲,那么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自己的逻辑变得无懈可击,你就需要学习演绎法中的核心思维方式:三段论。
什么是三段论?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大前提 → 小前提 → 结论」式的推理过程。
其基本逻辑是:如果大前提是什么,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么小前提也是什么;
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嗯,无可辩驳…
也许你以前已经听过三段论,但感觉这种说话方式好费劲,平时我们也不是这样说话的啊,只有科学研究,学术论文需要用到这种文体吧?
其实三段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大到治理公司、设计产品;小到说一句话,写一段文字,其实都需要用到三段论,它是你逻辑的基础。
只是,在实际应用中,它并不是那样标准的三段形态,或者是隐去了大前提,或者是隐去了小前提,或者是隐去了结论,因而,才让你忽略到了它的存在。
我们回到前面的三句神逻辑:
“你别看 XXX 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
之所以这位同学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他的大脑中,可能有一个这样的价值论断: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这个就是他的大前提。
我们用三段论的方式,拆解一下他的逻辑推断:
(大前提)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小前提)XXX捐钱了,他在做好事;
(结论)XXX一定有自私的目的;
所以,他得出了XXX的捐钱是为了逃税的结论。
只不过,他在表达的时候,把这个大前提给隐藏了,因此我们才会觉得这个逻辑听着有些不对劲,这个不对劲,就是指对那个没露脸的错误的大前提...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句:
“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
这句话可能隐藏了什么大前提?
我猜,他脑海中的大前提可能是:受害者必有罪过。
(大前提)受害者必有罪过
(小前提)她是受害者(被色狼盯上)
(结论)她一定有罪过(穿着暴露)
所以,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
可是,这个大前提是对的吗?所有的受害者都是有罪吗?穿着暴露也是一种罪过吗?
他的逻辑千疮百孔...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因果推论,其实都符合三段论的形态,只是隐去了大前提,而错误恰恰就发生在这个大前提上。
当你能熟练运用三段论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推论的时候,就能很快的找到对方逻辑的谬误点。所以,想要让自己的逻辑变的严密,第一步,就是要学会使用三段论。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三段论」呢?
1. 用于逻辑推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向法军猛烈进攻,法军为了避开德军锐气,便将自己的部队隐藏了起来,德军一时失去了攻击目标。
德军指挥官下令侦察敌情。有一天,德军一名军官用望远镜搜索时,突然发现了前方慢慢地爬出了一只名贵的波斯猫,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晒太阳。
于是德军军官根据波斯猫的出入地点,找到了法军指挥所,并一举摧毁!
一只波斯猫竟然毁了一支部队,这是如何推理出来的?
(大前提)法军高级指挥官喜欢养名贵的波斯猫;
(小前提)前方阵地有名贵的波斯猫;
(结论)所以,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
(大前提)法军高级指挥官住在法军高级指挥所内;
(小前提)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
(结论)所以,前方阵地也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所!
2. 用于逻辑验证
说出「神逻辑」的人并不会被抓,但是会影响你的思维逻辑,当不该连接在一起的两个要素连接在一起,而你又没有察觉,便会进一步推出更多的逻辑谬误,最终导致你的思维一片混乱…
比如:
我是爱国的,所以我去砸日本车,你阻止我,你就是卖国的。因为你是卖国的,所以你的观点就是不对的,而我的观点和你不同,所以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
那么,我们除了找到隐藏掉的错误大前提,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识别谬误呢?
三段论中有5项基本原则,分别是:
第一,四项错误;
第二、中项两不周延;
第三、大项扩大,小项扩大;
第四,前提都为否,结论不必然;
第五,前提有一否,结论必为否。
关于这5点的介绍,网上已有很多了,你可以自行百度。
3. 用于预测未来
当我们掌握的是一些基本规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以此作为大前提,做一系列的推演,进而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
比如,我们抬头看天,发现阴云密布,然后回家拿了把伞...
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思考方式,叫做:空雨伞。什么意思?
空:(抬头看天空)把握事实和现状
雨:(可能要下雨)解释、预测
伞:(回去拿把伞)行动、提案
但这个过程,依然省略一个大前提:阴云密布的时候,有70%的概率会下雨。这是一条规律。
注:70%这个数字为了便于说明,而非精确比例。
因此,如果用三段论的方式,把上面的这个推理过程翻译一下就是:
(大前提)阴云密布的时候,有70%的概率会下雨
(小前提)现在阴云密布
(结论)未来,有70%的可能性会下雨
(解决方案)带把伞
所谓归纳法,就是由「结果」出发,寻找「原因」;通过观察、比对、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联的过程。
我们上一节课讲的「象、数、理」的分析方法,就是归纳法,通过现象,找到背后异动的数字,然后得出变化背后的道理。
可你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
在一个火鸡饲养场里,一只火鸡发现,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狂风暴雨,不管是天热还是天冷,不管是星期三和星期四,每一天上午的9点钟,主人都会准时出现,并给它喂食。于是,它得出了一个惊天大定律:“主人总是在上午9点钟给我喂食。”
时间来到圣诞节的前一天,上午9点,主人又一次准时出现,但是这一次,主人带来的并不是食物,而是把它变成了食物….
这个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提出的一个问题,被称为「罗素的火鸡」,用来讽刺那些归纳主义通过有限的观察,得出自以为正确的结论…
那,归纳法真的不靠谱吗?
恰恰相反,整个人类的知识大厦,几乎都拜归纳法所赐,归纳法虽然不能直接得出一个牢不可破的结论,但是它却能帮助我们提出一个可能是正确结论的「猜想」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猜想」,人们才会使用「演绎法」去小心求证,最终获得一个又一个科学的结论,人类的智慧才能得以前进…
所以,如果你能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你就拥有了一双能「发现藏在事物背后的规律」的眼睛,然后,你就用这个发现的规律,先人一步,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进而获得领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呢?
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对归纳法做了一次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穆勒五法。今天,我就来向你介绍这个训练归纳能力的五个神技:
1. 求同法
在某国家,有个诈骗犯。他作案时非常谨慎,不留蛛丝马迹。布局半年,诈骗得手后,他把唯一的联系方式,用假证件买来的手机号码也销毁了。这下,应该没有人可以找到我了吧?
可是很快,警察把他抓获了。他非常震惊。手机号码已经销毁了,没有任何线索,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
你猜,警察是怎么找到他的?
警察说,你过去的号码,确实查不到任何姓名。但是通过连接的基站数据,我们发现,那个号码白天在某个办公楼附近,晚上在某个小区附近,周末在某个超市附近。
然后,这个号码突然某一天消失了。
但是,我们分析了一下后面几周,和这三个基站有关系的数据。发现,上万个号码中,同样白天出现在那个办公楼,晚上出现在那个小区,周末出现在那个超市的,只有一个新注册的手机号码。
于是,我们就找到了你。
诈骗犯听完五雷轰顶!
这就是求同法,通过大数据比对,找到「相同点」从而发现案件线索。
2. 求异法
黄小妹的珍贵珠宝在菜市场上被偷了,于是她找到当地的捕快来帮忙抓捕小偷,可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也许珠宝早就被销赃,怎么办呢? 小妹很着急...
张捕快灵机一动,拿出一个袋子,跟大家说,我这袋子里有一块神石,只要你一摸,我就知道你是不是小偷。
于是,他让所有人排队逐个将手深入袋子里摸...
结果,所有人摸完,手上都有黑点,只有一个人没有,因为心虚不敢摸,所以他就是小偷!
这个就是求异法,通过发现「不同」找到原因。
3. 并用法
16世纪时,航海探险成了很多探险家的梦想。可这些探险家碰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在长途航海时,船员的死亡率非常高。船员先出现牙齿出血,然后全身出血,无法医治,最后悲惨地死去。
当时的人并不知道这是坏血病,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简直是噩梦。他们称之为:海上瘟疫。
后来,英国海军医生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一个著名的试验,他让不同的人吃各种号称能治疗这种疾病的食物,结果只有吃橘子和柠檬的人没事。
所以,之后英国海军就接受了他的建议,让所有出海的船员,每天必须喝3/4盎司的柠檬汁,这效果立竿见影,几乎就再也没有人得坏血病了。英国海军也因此被称为「柠檬人」。
这就是「求异法」得出的结论。
可是,后来又陆续发现莱姆、橘子、德国酸菜、白菜、麦芽等也能有效治疗坏血病,显然,它们含有一种共同的物质,这是什么呢?
经过多位科学家的共同研究,用「求同发」在这些不同的食物里,发现了同一种元素,后来被命名为维生素C,也正是这种元素有效的治疗了坏血病。
从此,坏血病终于得以根除。
维生素C被发现的这整个过程,用的就是「并用法」。
4. 共变法
1964年,美国纽约郊外,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工作后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她大声呼喊:有人要杀人啦!救命啊!救命啊!
据说她的邻居中有至少38人开灯到窗前查看,但是无人来救,甚至无人报警。最后,朱诺比白被害身亡。
这起命案,震惊了整个美国社会,也引起了很多社会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
后来,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罗丁在1969年做了一项实验:他们让一位女士假装从隔壁办公室的椅子上重重摔下来,并大声叫喊:“哎呀,我的脚……我……不能动……它。哎呀,好疼,我……拿不开……这个……东西...”
实验显示,在只有1位陌生旁观者的情况下,有70%的被试者会去帮助受害者;可如果在场出现了2名旁观者,这个比例就降到了40%...
当受害者周围的旁观者越多,伸出援手的比例却变得越低,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可能会去帮助她的,帮助的责任被分摊了,于是,最后谁都没有伸出援手…
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旁观者效应」。
这就是共变法。通过发现有两个因素(旁观者数量 & 伸出援手的比例)总是同时变化而得出的结论。
5. 剩余法
1846年,天文学家在观测天王星的时候,发现它有四次偏离了预定轨道。经过分析,发现其中有三次偏移是因为分别受到了已知行星的引力影响,还有一次原因不明。
于是,科学家就推测,一定存在着另外一颗还没有被我们发现的行星,导致了这次天王星的偏离。
根据这一猜想,天文学家们运用天体力学的理论,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并且最终在 1846 年 9 月 18 日,用望远镜在与计算相差不到一度的地方,发现了这颗未知的行星:海王星。
海王星的发现,就是运用了剩余法。
类比法,就是拿一件事来理解另一件事。
它不像「演绎法」那样,是从一般到特殊;也不像「归纳法」那样,是从特殊到一般,它是从特殊到特殊。
就比如说:人就像一瓶饮料,你别看他外表有多么靓丽,朋友圈的动态有多么令人羡慕,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是烈酒还是苦水,你只有打开瓶盖,和他深度接触一次才知道。
这个就是类比法。
但是你细细一想,饮料和人,这两者其实是毫无关系的,但是被这么一连,好像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形象又深刻,这就是类比思维的奇妙之处,他可以帮助我们用一个熟悉的事物来快速的理解另一件陌生的事物。
再比如,小米生态链中,有很多既不高科技,也不智能的生意,比如毛巾、床垫等等。小米不是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吗?怎么现在不科技的也做呢?
小米科技的副总裁刘德说:“这类生意对小米来说,是「烤红薯生意」,什么意思?小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亿用户了,其中2.5亿是活跃用户。他们除了需要小米手机、充电宝、手环等等科技产品之外,也需要毛巾、床垫等高品质的日用品。所以,与其让这些流量白白耗散掉,不如利用这些流量来转化一些营业额。就像一个火热的炉子,它的热气散就散了,不如借助余热顺便来烤一些红薯,这就是「烤红薯生意」。”
短短5个字,就把这个事情概括清楚了,通熟易懂而又透彻传神。
类比法,就像你大脑里的「封装技术」。
它帮助你把一些极其复杂的逻辑,概念,信息,用一个非常简单易用的外壳给包裹起来,你一看到这个壳,不需要理解里面的具体构造,就知道他是什么,能怎么使用,从而能帮助你降低认知负载,提高思考效率。
比如,你的公司网站也拥有富余的流量,你就可以马上联想到,也可以试着做一做「烤红薯生意」,而不需要再复杂的解释一遍…
光说不练假把式...
如果你只是知道这三种连接的方式是没有用的。
不会有人来问你,什么叫归纳法?什么叫演绎法?
就算你能倒背如流,但是却无法使用,你的思维就是处在「零维」的状态,你还是在学校里准备考试呢….
你得把这些方法,锻炼成你大脑的基本功能。
具体怎么锻炼?
大脑就是一块肌肉,大脑中各个神经元的连接强度是需要经常连接才能加强的,所以,你得把握每一个机会,不管看到新知识、旧知识,都会习惯性的去做一些连接的练习。
1. 学习新知识后的连接练习
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规律
就可以试着找到一个现象,然后用「演绎法」做出一番预测。
比如,你刚学会了供需理论,就可以试着结合目前的大豆产量,市场的需求状况,预测一下明年大豆价格的走势…
结果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与你的既有认知连接起来...
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概念
你就可以试着寻找一下,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归纳」出这个结论?
比如,你今天刚学到了一个概念叫做「旁观者效应」,那么你可以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看看是否也出现了这个效应?
如果,你刚学会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
那么你就可以试着用「类比法」,寻找一个简单、形象的物体来给它做一次封装,让它变得更简单易懂。
比如,什么是「零维」的思考方式?你可以回答:大脑就像是个「录音机」的状态,只能播放预先设置好的固定内容…
2. 练习写作和演讲
除了刚学会新知识后的连接练习,你还可以通过练习写作和演讲来锻炼自己的线性思维能力。
这两种方式不能像思维导图那样,把所有的知识,彼此的关系,都平铺在一个平面上,而必须通过线性的方式展开。
因此,上下文之间就需要很强的逻辑关系来连接,需要结构严密,经得起推敲才行,不然读者就会看不懂,或者理解起来很吃力,或者你的内容破绽百出…
有些人说,写作和演讲是把学到的东西输出出来,输出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其实,输出并不是重点,而是通过输出的手段,强迫着你把学习到的知识点建立起结构严密的逻辑连接,这才是重点!
因为只有发生了连接,特别是需要输出,让给别人能听懂的,逻辑严密的,高质量的连接,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等等,很多人说线性思维有毒!
嗯,没错,讲了那么多,线性思维确实有它的致命缺陷!
线性思维会让你的思维变得单向而局限,会让你看不到事物之间更多方向、更复杂、更曲折的因果关系,让你只关注到局部,而忽略整体。我也不建议你日常的思考方式都用线性思维….
那我费那么大劲,给你讲这些干嘛?
因为它是一切思维能力的基础,就像造房子用的「砖瓦」,如果砖瓦的质量不行,你是造不出摩天大楼的,就算碰巧造出来了,也会是个豆腐渣工程,一推就倒的!
————
回答者:谢春霖。答案提供者:东方智慧开发研究院,国学实效治企执牛耳者,始终坚持「知行合一、仁爱立本」的理念,企业家的国学治企学习和交流平台。
对一个复杂的情况,能够瞬间分析出不同的类型。多读书,多读清晰的书,上课做笔记,记录课堂上重点。
怎样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听完张召忠讲述后,让人深思!
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 阅读广泛,丰富思维的素材。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在于知识的丰富与视野的拓展。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地阅读,不仅限于书籍,还包括各种文本、资讯和数据。阅读是系统性地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采用快速阅读技巧,可以显著提高知识吸收的效率。2. 写作练习,深化思考的技巧。在阅读之后,通过写作来...
逻辑思维能力差怎么提高
逻辑思维能力差提高的方法如下:1、多疑问 逻辑思维产生于你的观察和发现,然而单单只是观察并不能使你逻辑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您应该对自己陌生的事物多一份好奇,默默在心里问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必要时可以记在自己的随身小本子里面。这样才能让自己视野辽阔,见识倍增。2、多猜想 因为...
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提高表达能力?
1. 培养好奇心,提升想象力。从小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保持大脑的思考状态,逐步增强逻辑思维能力。2. 训练心算,激发大脑活力。通过心算练习,保持大脑的活跃度,从而激活逻辑思维能力。3. 积极参与辩论。辩论不仅锻炼逻辑思维,也有助于口才提升,通过辩论发现和想象论据的充分性。4. 观看推理类节目。通...
如何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1、热爱逻辑学,学习逻辑学,多看看逻辑学方面的书,深入地和逻辑学交朋友打交道。2、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要想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仅靠感觉,感知,感官是不行的,经常思考大脑才可以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间接地、概况地、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和事物的本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不迷信权威,敢于...
逻辑思维怎么提高
多加练习是提升逻辑思维的关键。可以通过做题、解谜、辩论等方式,不断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例如,解数学题时,要寻找规律、归纳总结;辩论时,要分析对方观点,寻找漏洞。多思考,意味着要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而非被动接受答案。可以将日常遇到的问题作为练习题,思考其背后的逻辑,尝试找出更优...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1. 深入研究逻辑学:掌握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阅读逻辑学相关的书籍,了解不同的逻辑结构和推理方法。2. 积极思考:培养持续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信息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不断的思考练习,可以提升大脑的逻辑分析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和事物的本质。3. 保持怀疑态度...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1.学习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你理解有效的推理方法和论证技巧,从而提高你的逻辑思维能力。2.阅读和写作:阅读高质量的书籍和文章可以帮助你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写作则可以让你练习组织思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3....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1. 阅读和学习逻辑学相关书籍:了解基本的逻辑概念和原理,例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2. 练习逻辑题:可以从简单的数学逻辑题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这将帮助你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怎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阅读分析与批判性思考 1. 阅读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阅读经典著作、逻辑清晰的文章,学习作者如何论证观点、构建逻辑框架,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2. 培养批判性思考习惯。对于所接收到的信息,要学会质疑和验证,不盲目接受,通过对比、...
怎样提高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
学习辨别逻辑谬误,是提高分析能力的关键。通过识别一个句子中的错误,找出逻辑谬误,增强逻辑推理能力。每天完成数学和智力游戏,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寻找网上游戏或购买智能玩具,实现实践。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是技能,需要不断练习和反思来提升。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提升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