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第一点,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我们就会在大年初一去爷爷奶奶家,在吃过晚饭,爷爷奶奶就会给我们每人一个大红包。
第二点,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家就会提前早早地贴上对联,妈妈还会买几个小老虎,今年是虎年,早早地磨好浆糊,开始粘对联。
第三点,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等等。我们家一般贴在门上,妈妈还说,让福倒着进来。
所以,春节真的特别有意思,新年的气氛。其次各个地方不一样所带来的习俗也不一样,总之春节是一个合家团聚,可爱可亲的地方。
大年三十下午贴对联、放鞭炮。标志着过年即将开始。春联具有鲜艳、生动、喜庆的特色,贴春联是庆贺春节的一项民俗活动,一般在春节前贴完(最晚除夕)。
除夕吃饺子,我们这边会在饺子里面放硬币,一家人的饺子里面会有一两个硬币,谁吃到这样的饺子预示着一年中有好运降临,有吉祥的寓意。因为天气寒冷,我们会把一些水果冻一下,最常见的是冻梨和冻柿子,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过后吃冻梨可以解酒。当然吃完饭后就是守岁了。包纸,在老家,家里的男人们会和一个宗族的其他人聚一起包纸,俗称给祖宗们包制冥资。纸包好了后在封面上按照辈分写收冥资人的称谓叫‘襆纸’。只有纸襆正确了,亲人才会收到,否则,亲人就会受穷一年。书写必须用毛笔写。古人认为,阴间的人只认毛笔字,其他笔写的都不认,不认就收不到。还有就是必须从右往左竖着写。给三年以内的新逝亡人用白纸包,三年以上的亡人用黄纸包。而且送纸的时间也不一样:新逝亡人的应在大年初二午后送,已故三年以上亡人的纸应在大年初三午后送。大年初一开大门烧香。我们这边初一起床第一件事是开大门,又叫接财神。大门一开,鞭炮声立即响成一片,我们欢呼热闹非常,在爆竹声里 迎来新的一年。然后去寺庙里烧新年的第一次上香。回来之后就是给家里长辈拜年,长辈们开始发压岁钱。到大年初三送纸。送纸也就是将腊月三十傍晚请回家的祖先以烧冥币的方式送回天堂,以示对祖先的祭奠和安抚,祈求祖先平安无忧。
大年初四迎灶神接财神。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这日,灶神就要上天将所保护监察的一家在这一年中发生的所有事情向玉皇大帝汇报,决定来年是对这家人降灾还是赐福,灶神汇报完了,就会在大年初四重回到民间。接五路财神,传说正月初四这天是诸神从天上返回人间的日子,人们要接五路,五路本指的五路行神,后来逐渐变成了接五路财神,受五行观念影响,五行中的木金火水土分别对应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拜五路财神就是代表收进五方之财。恭迎五路财神的到来,保佑新年发大财,财源亨通、好运连连。后面的日子就是走亲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就不介绍了。
以上便是我们农村的一些过年习俗啦!
春节在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习俗和习惯,其中许多的风俗至今仍在流传。
贴春联
春联又称门对、春联、对联、对联、桃符等,用工整、双重、简洁、细腻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表达美好祝愿。它们是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每家每户都要选一副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一习俗始于宋朝,明朝开始流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驹的春联专著《井联从化》探讨了春联的起源和各种作品的特点。
春联有很多种。根据使用地点,可分为门中心、门框副、水平雨披、弹簧条、战斗广场等。门板上端中心贴“门中心”;左右门框上粘贴“框对”;门横梁上粘贴“水平窗帘”;根据不同的内容,在相应的位置粘贴“弹簧条”;它被称为“菱形门”和“影子门”,也被称为“影子门”。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也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能烘托节日气氛,而且集装饰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中国流行的民间艺术。几千年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它大多贴在窗户上,所以又被称为“窗花”。窗花以其独特的概括和夸张,将吉祥的事物和美好的祝愿表达得淋漓尽致,用繁荣的气氛装饰节日。
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有些人会在门、墙和过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在春节时贴上“福”字是中国一个由来已久的民俗。“福”一词指的是好运和好运,它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为了充分反映这种渴望和愿望,有些人干脆把“福”字颠倒过来,表示“幸福到了”和“祝福到了”。民间也把“福”字刻画成各种图案,如长寿星、长寿桃、鲤鱼跳龙门、粮食丰收、龙凤等。
贴年画
春节期间挂年画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也很常见,厚重的黑色和浓重的色彩为千家万户增添了繁荣、欢乐和节日气氛,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们反映了人们简单的习俗和信仰,并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像春联一样,年画起源于“门神”。随着木版印刷的兴起,年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门神等单调的主题,而是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里,制作了幸福、财富、长寿三星、天佑、丰收、六畜兴旺、春天祝福等经典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庆祝和祈祷新年的美好愿望。中国有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它已经形成了三个中国年画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色。
守年
除夕夜守年是最重要的年度活动之一,除夕夜守年的习俗由来已久。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西晋周初的地方志中:除夕之夜,每个阶段和礼物都被称为“送岁”;酒宴请柬,称为“告别”;孩子和老人聚在一起喝酒,互相赞美,这被称为“年龄划分”;大家彻夜未眠,等待黎明,被称为“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除夕晚餐,点上蜡烛或油灯,围坐在炉子旁聊天,等待告别旧岁、迎接新年的时间,整夜守夜,象征着驱除一切邪恶的瘟疫,期待新年的好运。这种习俗后来逐渐流行起来。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写了一首诗《守岁》:“寒叶冬雪,暖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仍然习惯在除夕夜守夜迎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