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9-09
1、《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作,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用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抒情淋漓尽致,在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2、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3、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此诗风格上所仿效的初唐体歌行,是一种流行的通俗诗体,遣词浅显流畅,音节回环复叠,抒情淋漓酣畅。如初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都足以让曹雪芹在创作《葬花吟》上取法利用。至于葬花情节,明唐寅有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雪芹祖父曹寅有“百年孤冢葬桃花”诗句,也都能启发作者的想像构思。但《红楼梦》一经问世,黛玉葬花就几乎完全取代了以前类似的种种描述文字,这也可见其艺术上的成功。

曹雪芹《葬花吟》诗词赏析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

黛玉葬花原文,评价及赏析
赏析:《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

林黛玉《葬花吟》的赏析是怎么样的?
林黛玉《葬花吟》的赏析: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

林黛玉《葬花吟》赏析是什么?
林黛玉《葬花吟》赏析如下:《葬花吟》全诗感情深沉,想象丰富,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和全部哀音的代表。它与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誺》一样,是作者着力塑造林黛玉、贾宝玉这一对贵族叛逆青年的典型材料。风格上仿效初唐的歌行体,叙事简洁,抒情淋漓尽致,议论集中精炼。全诗以花自喻,以葬花的过程和情感...

林黛玉《葬花吟》赏析?
林黛玉《葬花吟》赏析: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
此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葬花吟》与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璧。花儿凋谢飘飞,飞舞满天;鲜红的颜色消褪,芳香的气息散去,有谁怜惜,飘游的柳丝柔软地系在...

《葬花吟》赏析
《葬花吟》:生命的哀婉与深沉 这首诗如一幅细腻的画卷,展现出林黛玉对生命无常的独到洞察。她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一诗句,道出了生命的短促与孤独,仿佛飘飞的花絮与闺中少女的愁绪交织,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瞬息万变。黛玉对花的怜惜,寓言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深深忧虑,如“...

葬花吟赏析
1、《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作,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用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抒情淋漓尽致,在艺术上是很成功的。2、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 一、概述 《红楼梦》中的《葬花吟》是林黛玉的传世之作,以其深邃的情感、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文学经典。该吟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映射出林黛玉性格中的敏感与悲情,同时也揭示了《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隐喻。二、诗歌内容与情感分析 《葬花吟》中,林黛玉以...

葬花吟逐句赏析(关于葬花吟原文)
而位于金陵十二钗之首的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寄人篱下,父母双亡,漂泊辗转,兼体弱多病。在本就污浊压抑的社会环境中,更加细腻敏感,不仅在秋雨的凄凉中秉烛落泪,更是在明媚之春,悲鸣不能自已,以落花自况,手把花锄,忍踏落花,寂寞芳霏下,伤时哭出一篇后难再拟的《葬花吟》。“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