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福利费在工资总额的14%范围内扣除。差旅费中列支补助按人均100元1天标准以内。
员工在出差途中,因工作需要,临时增加出差行程到新的出差地点,或者变更出差行程到其它出差地点,都需要经领导书面审批后方可进行,否则擅自变动或者更改行程,差旅费是无法报销的。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规定: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原来工资总额的14%属于税法规定的扣除比例,不属于财政部规定的企业计提比例(会计处理应遵循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因此职工福利费属于没有规定计提比例的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利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差旅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业务招待费
...各自占的比率是多少?超出比例部分如何处理?
福利费、差旅费、招待费、各自占的比率是多少?福利费:工资总额的14%之内;差旅费:税法未限制;招待费:营业收入的0.5%;超出比例部分如何处理?:进行纳税调整,调增纳税所得额。会计上不作处理。
...各自占的比率是多少?超出比例部分如何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福利费在工资总额的14%范围内扣除。差旅费中列支补助按人均100元1天标准以内。员工在出差途中,因工作需要,临时增加出差行程到新的出差地点,...
招待费,应付福利费,差旅费,不能超过收入的?多少啊
第四十三条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第四十四条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
超实用!!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福利费等各项费用抵扣指南。
1、招待费 当公司邀请客户王经理共进晚餐时,你可能会疑惑餐费是否可以抵扣。根据财税[2016]36号文规定,餐饮服务适用6%的税率,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交际应酬的餐费与娱乐消费均无法抵扣,除非是为公司员工个人住宿支付的费用,这同样属于个人消费范畴,无法抵扣。2、差旅费 公司员工下...
招待费及福利费超出了怎么增加利润呀
按照税法规定,对于收入低于1500万元的企业,其业务招待费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额度为收入的0.5%;而对于收入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则可扣除的比例为0.3%。如果企业的业务招待费超出这些额度,超出部分将被视为利润,需要缴纳所得税。因此,对于希望控制成本、增加利润的企业来说,合理控制业务招待费的开支...
招待费、福利费、的抵扣标准是多少
企业可以将不超过职工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用于职工福利。这样的支出在税务申报时是被允许的。对于业务招待费,企业可以扣除实际发生金额的60%,不过这个扣除额度不能超过企业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万分之五。具体来说,如果企业全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那么业务招待费的最高扣除限额就是1000万元乘以0....
企业招待费超标,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招待费按照发生额60%不超过收入千分之五可以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出部份不能企业所得税前扣除。1.招待费超出入账方法:1)会计上,对于招待费用支出全部如实入账。平时的餐饮票,用于招待的计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科目;用于员工个人午餐的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 2)税法上,业务招待费支出...
招待费超过60%部分如何做会计处理
超过部分要做纳税调整,就是要并入利润交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 国税函〔2008〕264号 三、关于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问题 2007年度的企业职工福利费,仍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未实际使用的部分,应累计计入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
请问差旅费报销的上限是多少?是不是多出的就要补交所得税?谢谢...
目前,差旅费还没有报销的上限,业务招待费有限制,收入1500万一下的,不得超过收入的千分之五,季度超出的部分可以暂不调整,等到年终在汇算清缴。
差旅费占收入多少比例合理
会计做账中无明确比例要求,按实际计入。企业所得税对三种费用的税前扣除有收入比例要求:(1)差旅费没有比例要求,可以据实扣除;(2)业务招待费按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五;(3)职工福利费按发生额扣除,但不得超过工资薪金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