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用什么语言交流沟通?

中国土地面积巨大,人口众多,方言繁多不一。民国以前全国没有普通话吧,我想知道这么大一个国家,尤其在元朝时期疆域面积那么大,整个国家的人民是用什么语言来沟通交流的?统治者又是用什么语言来治理国家的?

古代中国用古汉语交流沟通。

广义地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在部分方言中有遗留,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指书面语言。

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和近古四个时期。远古指的是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

扩展资料: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以这种书面写成的作品。

一般认为上古的时候,口语与书面语十分接近。《诗》、《论语》等与上古的口语较为接近。秦汉以后,书面语与口语逐渐脱离。上古书面语定型以后,各代一直使用这种语言书写,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这种文言写作的。

魏晋以后,某些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文字,例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古白话的正式形成。这些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汉语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8
春秋战国时期与方言同时并存着天下共同语,叫做“雅言”。这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你想啊,当时天下百家争鸣,论辩和游说十分盛行,法家、名家、墨家、儒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各派人物周游天下鼓吹自家学说,能说别人不懂的家乡话吗?只能说天下各国都听得懂的雅言。苏秦、张仪奔走七国宣传合纵连横也必须说雅言。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里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是说孔子在诵读《诗经》、《尚书》和主持典礼的时候,都是说雅言而不是说自己的家乡话鲁国方言。孔子有来自天下各国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可以推想孔子在讲台上一定是说雅言而不是说鲁国话。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成集的《诗经》,收集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些诗歌来自如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各地,大多数来自民间创作,本来应该反映出各地方言语音的差异,但经过文人(例如孔子)的修订和删改,在押韵方面已经很成熟,说明《诗经》是用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定稿的。
当然,古代的共同语(雅言、通语)跟今天的共同语(普通话)还不能说完全是一回事。我们说的不同,并不是说雅言、通语和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有差异,古代的共同语跟今天的共同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当然有巨大的差异;我们所说的不同,是说古代的共同语并没有像今天的普通话一样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明确的规范标准,只是大家能够听懂即可,而且古代的共同语只为数很少的士大夫阶级服务,只在王室宫廷和读书人的书斋以及一些商贾圈子里流通,跟今天的普通话通行全国各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生活服务,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汉代以后至宋代,虽然没有指代共同语的一个名词,但是共同语是一直存在和应用的。今天我们用普通话诵读唐诗宋词,觉得大多数作品在音韵上都是很美的,只是少部分作品好像押韵不太严格,有的平仄有点问题,是不是唐宋的诗人们不太注意诗词格律呢?其实不是。因为古代至现代,语音变化很大,例如古代的入声字在今天的普通话里都分别派入阴阳上去四声了,声母、韵母都有不小的变化。唐宋诗人们用的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音韵,而且不管原作者的籍贯是哪里,他们在音韵格律上倒是高度一致,因此我们也能断定唐宋时期仍然存在着一种能跨越方言障碍的天下通语。事实上,从魏晋六朝历经隋唐南北朝到宋朝,虽然没有出现新的类似“通语、凡语”这样的共同语的新名称,但是产生了大量供写作诗词韵文使用的韵书,比较著名的有魏·李登的《声类》、晋·吕静的《韵集》、梁·沈约的《四声谱》、隋·陆法言的《切韵》、唐·孙愐的《唐韵》、宋·陈彭年等人的《广韵》、丘雍等人的《韵略》等等。韵书的作用是正音,以何为正?当然是通行天下的共同语,决不会是一方之言。
汉代以前的共同语有“雅言、通语、凡语”之称,明清以后的共同语有“官话”之称,而这中间自魏晋六朝至唐宋之间却没有对共同语的称呼,我想这原因是,汉代以前(具体说是汉武帝之前),天下一直处于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状态之中,社会盛行“合纵、连横”、周游列国游说辩论、聚天下才子论道讲学,而且人才靠的是自由竞争,因而口才之学繁盛发展,孔子、老子、晏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许行、孙武子、孙膑、蔺相如、毛遂、曹刿等等,无一不是口若悬河的演说家。《孟子》、《战国策》、《史记》等典籍都记录了不少论辩的精彩场面。然而汉代以后,大一统的封建制度日趋牢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日益发达,人们的横向交往越来越少,人才的选拔也越来越不重视口才(从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的举荐到索性以一篇八股文定终身),共同语的社会需求相对减少,共同语的社会影响自然渐趋缩小,以致缩小到没有一个固定的称呼。到了明清时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萌动,城市、商业、戏剧、小说乃至对外贸易都日益繁荣,甚至西方殖民主义者或者炮舰相见,或者教会传教,西方科学渐渐东来,我国社会对于民族共同语的需求再次上升,民族共同语终于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了一个“官话”的称呼。
古代共同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虽无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但一定是以当时的统治中心的方言为基础的。自商周直到北宋,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中游的长安、洛阳一带,因此雅言、通语应该是以长安、洛阳方言为基础,或者说大体是当时的长安话、洛阳话。到了北宋、南宋以及同时代的辽、金,天下的政治、文化中心东移,而元、明、清以来的800多年间北京一直是首都,所以中古以后的共同语,有了较大的变化。普通话就是元代以后的共同语发展而来的结果。
元代定都在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元代朝廷规定学校教学要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元代盛行杂剧和散曲,这是两种接近口头语言的新的文学形式。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都是大都人,他们的作品《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反映出当时大都话的面貌。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根据元杂剧的用韵编写的,书中归纳的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已经相当接近今天的北京话。中原,原指长安、洛阳一带,这时的中原已经扩大到以大都为中心的广大北方地区了。
明清两代的共同语称作“官话”。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担心读书人“拘于方言,无以达于上下”(使用方言不利于上下级沟通的意思),命人编纂《洪武正韵》并颁行天下,这是官定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语音标准。“官话”的名称出现在明代中叶。“官话”可以解释成官员在官场上说的话,也可以理解成是大众公用的话,因为“官”有时也当“公共”讲,如围棋中双方均未占领的地盘叫“官”,因而有“收官、官子”之说,旧时称“公路”为“官道”,称“公共厕所”为“官茅房”。“官话”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早期形式初步形成。当然,官话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统一的规范,只要是不说家乡话,改说官场里通行的话就算是说官话。由于官场上通行官话,所以文人墨客也愿意学说官话,以会说官话为时尚。“官话”甚至都有了个mandarin的外国名字(据说因为满清官员都说官话,所以mandarin是“满大人”的音译)。外国人称官话为mandarin,葡萄牙传教士称满清官员为“满大人”,于是连“满大人”说的官话也叫“满大人”,mandarin就是这么来的。
第2个回答  2020-07-18
古代的普通话是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从上古、中古一直沿袭至近代官话,历时4000多年。清中后期北京话成官话语言。官话以中州音为准,指的是洛阳的读书音为办公用语,并非洛阳口语,更非现在的洛阳口音。
资料
第3个回答  2013-09-18
以前各国的字都 有些许差别的,而统治者就只要管以前的大学士的官员门就行了,通过大学士向各个地方的私塾发布教学的任务,所以那时的字的种类有许多,直到秦始皇统一才文字统一为大秦文字,但这一切被我门今天统称为古文!
第4个回答  2013-09-18
也是汉字,它是一直沿袭下来的通用文字。

古人的语言不相通,他们是怎样进行交流的呢?
1. 在古代,人们使用一种被称为“雅言”的统一语言进行交流。"雅言"相当于古代的普通话,一般由首都居民使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雅言"应运而生,通常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但总体上保持相似。2. 孔子时代,周朝的都城位于洛阳,即今天的河南。因此,河南话成为了当时的"雅言"。作为山东人,孔子在...

古代中国用什么语言交流沟通?
古代中国用古汉语交流沟通。广义地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在部分方言中有遗留,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指书面语言。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交流用什么语言文字
交流语言为雅言,交流文字为大篆。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雅言”就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其音系为上古音系,至今已无方言可完整对应。洛阳雅言就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其音系为上古音系。“雅”、“夏”古代互通的例证很多:《左传》“公子雅...

古代中国是讲普通话吗?
古代中国,各地方言差异显著,为解决沟通问题,古人提出了“雅言”。雅言,即共同语,与方言相对,其含义为正言,为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据《辞海·雅言》记载,雅言最早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成为了当时的全国雅言。在孔子讲学时,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

古代人不同地域人是怎么交流的
1. 在古代,没有普通话的情况下,古人是怎么来沟通的呢?毕竟大家都是地方方言。2. 据说古代人们把普通话称之为雅言,一般是以国都的方言为标准普通话。3. 除了西周之外,夏商周都把都城设在河南,所以当时所用的普通话也就是河南话。4. 当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之后,洛邑的方言也就成了雅言。5. ...

古代中国用什么语言交流沟通?
古代的普通话是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从上古、中古一直沿袭至近代官话,历时4000多年。清中后期北京话成官话语言。官话以中州音为准,指的是洛阳的读书音为办公用语,并非洛阳口语,更非现在的洛阳口音。资料

古代没有普通话,两个不同地方的人是怎么交流的?
如果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各地人们都用各自的方言,没有统一的官话,那么古代皇帝治理朝政时,光是理解大臣们的方言就会非常头疼。事实上,古人并不笨,他们用官话同样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所以,尽管没有现代的普通话,古代人们仍然能够通过官话或其他方式,有效地进行沟通。

古代人是说什么语言的?
在古代,各地使用方言交流。但中央地区存在统一语言,为官方沟通提供基础。周朝时期,官方语言被称为“雅言”,指的是京畿之地的正式语言。后来,明代将官方语言称为“官话”,民国时期称为“国语”。直至现今,官方语言被称为“普通话”。总的来说,古代官方语言的使用范围相对有限,多数情况下各地仍使用...

古代中国用什么语言交流沟通
周 至 西晋 古代雅言(时洛阳话)官方通行 和今天洛阳话差别较大。东晋 至 南北朝 北方雅言(时洛阳雅言)官方通行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中国官方话开始分为两种:北方雅言和南方雅言。北方雅言是北朝标准音,和今天洛阳话差别较大。

古代人说话是文言文吗?
古人说话不用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用口头语言。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