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刚开始,想问一下化学1,2单元的知识点,多谢啦!

如题所述

初三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5)
实验分析与结论: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极易溶于水不占有体积,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冷却后大
气压把烧杯内的水压进集气瓶,压进的水约是集气瓶内消耗的氧气体积。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约
占空气体积的
1/5.

1
)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如果红磷的量不足,
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红磷过量,燃烧时才能比较完全地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完全消耗,原因是氧气
含量低时,
红磷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
所以红磷熄灭后,
瓶内仍有少量残余的氧气。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
到原剩余空气的体积的
1/5
,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
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
)导管事先未注满水,会引起测量结果如何改变?

导管未注满水,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有一部分存在导管中,所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故氧气的体积减少,测量结果偏低。


4
)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测量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实验要求只有冷却到室温时,才能打开弹簧夹。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去瓶内
水的体积减少,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
)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一般不用。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均为气体)
,而生成的气体
的体积会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导致测得结果误差加大;而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瓶
内空气的体积几乎不会变化,因而集气瓶内水面几乎不上升。

由以上分析可知,做此实验选择可燃烧时的两个条件:一是该物质在空气中就能燃烧;
二是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为固体。

小结:在分析与探究中,就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类详解,可归纳为以下几
种可能的原因:瓶内仍混有残余的氧气;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没有将氧气耗尽;④装
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⑤导管未先注满水。

试题: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
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
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进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
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1
、瓶塞未塞紧,造成装置漏气


2
、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水


2

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
装置和操作同上,
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不能;木炭燃烧生成的
CO2
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压

强不变


3
)丁同学由本实验得到如下一些结论:①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②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③氮气难溶于水.其中错误的是:①
②(填序号)


解析:

1
)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要从是否进入空气和氧气是否全部被消耗等方面考
虑.进入空气就是瓶塞没有塞紧或装置漏气,另外,如果装置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
止水夹,进入的气体也会比实际的少.


2
)用木炭代替红磷时,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为的生成气体会影响
实验结果.


3
)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一定的,故集气瓶中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上升,
故此结论错误,②本实验只能得出空气中含有氧气及氧气的体积分数,不能得出空
气中的其他成分,故此项结论错误,③根据水位不再上升可以得出氮气不溶于水,
此项正确.故错误的结论是①②.

答案:

1
)瓶塞未塞紧,造成装置漏气;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水


2
)不能;木炭燃烧生成的
CO2
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
内的压强不变


3
)①②

6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氧气

1
、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氧、
固氧呈淡蓝色,固态为雪花状;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
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能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的方法)
,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木炭
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生成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
发出蓝紫色火焰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红磷
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发出白光。


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蜡烛
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生成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等含氧物质。

2KClO
3
2KCl+3O
2
↑;
2H
2
O
2
2H
2
O + O
2



2KMnO
4



K
2
MnO
4
+ MnO
2
+ O
2




②反应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③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3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利用各组份的沸点不同。

物质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木炭

在空气中燃烧,处于红热状态,释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充足:

C+O2
点燃
CO2
氧气不足:

2C+O2
点燃
2CO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硫磺

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点燃
SO2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红磷

在空气中燃烧,有黄白色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冒出浓厚的白烟。

4P+5O2
点燃
2P2O5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
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2H2+O2
点燃
2H2O
铁丝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有黑色固
体物质生成

3Fe+2O2
点燃
Fe3O4
镁带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冒出白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白有色固体物质生成。

2Mg+O2
点燃
2MgO
铜片

在空气中加热灼烧,红色的铜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物质

2Cu+O2
加热
2CuO
铝片

在空气中,铝能与氧气迅速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4Al+3O2 2Al2O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等含氧物
质。

2KClO3 2KCl+3O2
↑;
2H2O2 2H2O
+
O2



2KMnO4 K2MnO4+
MnO2+
O2




②反应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③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3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利用各组份的沸点不同。

MnO
2



MnO
2

4

在实验室里,
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
分解过氧化氢、
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分解出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实验步骤:
a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添加药品;
c
、预热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d
、收集气体;
e
、取出导管,停止加热。

②注意事项:
a
、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
管炸裂;
c
、用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堵塞导管;
d
、导管口不能伸入
试管内过长,防止气体不易导出;
e
、试管外壁要保持干燥;
f
、加热前要先预热;
g
、待气泡均
匀连续地冒出时才能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h
、停止加热时应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
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至试管中导致试管炸裂。

5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6
、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为氧气。

7
、验满方法:

1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
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大量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

8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操作步骤: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气体按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完毕后,
都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
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并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
塞塞紧试管。

3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
、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试管的底部加热。

5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
、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7
、熄灭酒精灯。

以上步骤可概括为:
查—装—定—点—收—离—熄,
谐音记忆为:
茶庄定点收利息。


2
)注意事项:

1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2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
遇冷凝成水珠倒流
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
、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离试管口的
1/3
处)

4
、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5
、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下面)

6
、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局部加热。

7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
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
否则收集的气体中
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瓶内氧气已满。

8
、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
气温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9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
导管。

10
、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可以减
少空气的逸散。

这是在网上摘的,引用高手的总结,我们共同学习吧,希望可以帮助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7
第一单元很简单
第二单元图多。
这里没法给你。
给个邮箱吧。我下班之前发给你。

初三刚开始,想问一下化学1,2单元的知识点,多谢啦!
内空气的体积几乎不会变化,因而集气瓶内水面几乎不上升。由以上分析可知,做此实验选择可燃烧时的两个条件:一是该物质在空气中就能燃烧;二是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为固体。小结:在分析与探究中,就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类详解,可归纳为以下几 种可能的原因:瓶内仍混有残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网络,一到七单元!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四...

求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二章复习资料,急!!
4、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 +O2↑ 实验可证明: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6、硬水指含有较...

初三化学1到4单元的复习提纲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请各位高手们写一下今年初三化学1~2单元的公式
三、质量守恒定律: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2.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的知识总结,第一章是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二章是水和溶 ...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知识点:1、水的三态变化 2、分子 3、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4、淡水资源与水的人工净化 5、几种常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6、纯净物与混合物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知识点: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 2、分解反应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4...

初三1-2单元的化学方程式总结
1.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 燃 2CO2 蓝色火焰 煤气燃烧 2. 3.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 燃 2CO2 + 3H2O 蓝色火焰 二.几个氧化还原反应:4.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 5.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 温 2Cu + CO2↑ 6. 焦炭还原氧化铁...

初三的化学第一章有哪些知道的帮个忙,谢谢
下面我给你找到一个初中化学所有考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常用口诀一、 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

求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 谢谢、
初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适合各阶段老师教学,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谁把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2 3所有的物质的关系...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