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去来兮辞》谈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如题所述

(一)
  公元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在彭泽通往浔阳的路上,迎面走来一位身体健硕,面带笑容的中年人,他就是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回家后不久,他写出了自己这一生最好的文章《归去来兮辞》。这一年他41岁。
  这一年浔阳的春天,来的似乎比往年都要早。乍暖还寒时节,寒风直往人的衣服里钻,早晚肆虐个不停。而陶渊明的心情,此刻却好像心满意足的样子,仿佛是刚刚从沙场上载誉而归的老将军,怡然自得,箭步如飞。
  我们不禁为之困惑:陶渊明自小胸怀大志,欲成就官场事业,今日壮志未酬就辞官回家,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他已经心灰,想忘却过去?
  也许他真的就忘了,不忘也只是平添烦恼而已,毕竟已不再年轻,气血不比当年。自从步入中年之后,归隐的念头时不时在头脑中折磨着他,这一次的决心,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了。坦白的说,对于官场上的那一套尔虞我诈,他已经受够了。
  到家之后,看到小儿子正倚着门等着他回来,陶渊明的心里顿时一片暖意。家人团聚的欢乐冲淡了他对外界仅存的一点点依恋,从此他自称园中的小路为“三径”,只与当时号称浔阳的另外两隐刘遗民、周续之等少数友人来往。到了农作之时,亲自农耕,乐此不疲,俨然一位忘忧的隐士。后来他有诗形容自己的入仕: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如此对过去的悔恨,好像真就对应了他如今的快乐。
  (二)
  然而在《归去来兮辞》中,我们发现,诗人并没有乐到最后,细细品读之后,一声声的叹息和一个失落的灵魂便栩栩然于纸上了。
  关于名和利,陶渊明很清楚,无非是过眼烟云,他也想开了。唯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没有人认同他的志气与才气。忙碌了十多年,也只给了他祭酒参军的小官做做而已,至于县令,几经算开恩了。于是归去。
  人之将死,诗人在归隐之后第一次感到了生命的无奈。站在时间的此岸,彼岸就是过去,而过去的一切,既无法追回,也无法触摸。换句话说,过去已经死了,生命在消逝,谁都无法回到过去。于是,他写道: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寓行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也许,他想起了孔子那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确,在仕宦梦破灭之后,诗人的人生价值只有寄托虚无,寄托山水之间了。
  (三)
  无论是快乐,或者痛苦,对诗人来说都不重要。快乐是暂时的,痛苦深埋心底相对长久,但相对于人生之河又显得那么倏忽既散。这样,诗人所要找寻的精神归宿只能是自然,即潜心于道。
  然而诗人又叹到: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可见他深知自己无法达到真正的归隐,完完全全的物我合一。所以陶渊明选择的是痛苦。他很清楚人类的弱点和性格的局限性,这从他后期写的大量反映政治的诗歌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也正因为痛苦,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才更显得庄严肃穆,这种真正的人格境界让许多虚伪的文人为之汗颜。称其伟大,决不为过。由此他的诗和他的文章,更多了许多人生的思考在里面,平淡之中,哲理永远。
  无疑,他的伟大来源于他的真实。北宋的欧阳修说:“东晋无文,惟《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只因为他的真实,真实的痛苦让所有同时代的奢侈倚靡之文失了颜色。这种真实让人不敢正视。
  (四)
  德谟克利特说:“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道出人生的真实。也道出了人生的虚幻。
  陶渊明的人生痛苦正在于对将来的无能为力。无法成功,只有归去。于是他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了一个桃花源,一个体悟生命的精神高地。快乐何其短暂,何其浅薄,伟大的陶渊明,伟大的哲人!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有句话至今仍发人深思:“我们的命运并不因为它不是真实的而令人毛骨悚然,我们的命运之所以可怕正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时间是吞噬我的河流,而我正是这条河流……世界的可悲在于它是真实的,我之所以可悲正因为我是博尔赫斯。”
  事实上的陶渊明正是如此,他无法逃避,即使归隐也无法安心。他也明白,就算自己真的实现了官场上的追求,也不过是更多的虚空。早一天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之间,也算是明智的。此后陶渊明在矛盾中挣扎了一生,这篇辞仕归隐的宣言书是他灵魂的最强烈的绝唱。正如博尔赫斯一样,陶渊明完成这篇辞赋时也一定在想:
  我之所以可悲,正因为我是陶渊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8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
第2个回答  2013-09-18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趁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第3个回答  2013-09-18
德谟克利特说:“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道出人生的真实。也道出了人生的虚幻。
  陶渊明的人生痛苦正在于对将来的无能为力。无法成功,只有归去。于是他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了一个桃花源,一个体悟生命的精神高地。快乐何其短暂,何其浅薄,伟大的陶渊明,伟大的哲人!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有句话至今仍发人深思:“我们的命运并不因为它不是真实的而令人毛骨悚然,我们的命运之所以可怕正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时间是吞噬我的河流,而我正是这条河流……世界的可悲在于它是真实的,我之所以可悲正因为我是博尔赫斯。”
  事实上的陶渊明正是如此,他无法逃避,即使归隐也无法安心。他也明白,就算自己真的实现了官场上的追求,也不过是更多的虚空。早一天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之间,也算是明智的。此后陶渊明在矛盾中挣扎了一生,这篇辞仕归隐的宣言书是他灵魂的最强烈的绝唱。正如博尔赫斯一样,陶渊明完成这篇辞赋时也一定在想:
  我之所以可悲,正因为我是陶渊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从《归去来兮辞》谈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也不过是更多的虚空。早一天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之间,也算是明智的。此后陶渊明在矛盾中挣扎了一生,这篇辞仕归隐的宣言书是他灵魂的最强烈的绝唱。正如博尔赫斯一样,陶渊明完成这篇辞赋时也一定在想: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生命哲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决绝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陶渊明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其生命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体现了他的生命哲学。 一、高洁品格的人生追求 陶渊明出生书香之门,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曾祖陶侃曾因战功而被任为太尉,祖父陶茂、父亲陶敏都担任过相当于地方太守的职务,少...

【从《归去来兮辞》看中国文人的归隐情结】 古代文人的归隐情结
一篇《归去来兮辞》,照出了陶潜一生的心路历程,也照出了所有中国古代文人要走的路。(作者单位:温州市 第二高级中学)

归去来兮辞中最能表现陶渊明归隐心情的一句是?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

归去来兮辞归隐原因
1、根据《归去来兮辞》剧情显示,本性不爱做官:陶渊明在序言中提到自己本性不爱做官,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感到做官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心力交瘁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2、妹妹的去世:陶渊明在诗中提到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妹妹的去世让陶渊明感到...

陶渊明归去来辞体现他怎样的审美观?归去来辞代表陶渊明什么思想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体现了洁身自好,淡然乐观,向往田园生活的审美观。《归去来兮辞》代表陶渊明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思想。《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用之句『富贵非所愿,帝乡不可期。怀...

归去来兮辞 说说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之一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二、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

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什么思想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辞赋,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的厌恶。2、《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

归去来兮辞序文中用现代汉语阐述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在哲学上有主体和客体之分,有自我,社会,自然几个不同的概念。陶渊明在官场,在社会中,他感到与天地万物的疏离,于是他要回归故里,融于天地万物之中。陶渊明的归隐,是道家哲学对儒家哲学的反叛。那就是脱离社会人伦,放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回归自然。在自然之中,他找到了真,他说“此中有...

归去来兮辞序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生活态度
归去来兮辞序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