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是什么时代的作家?

如题所述

 赵丽宏,是一位男青年散文家,民进成员。1951年出生,汉族。也是上海市崇明县人。
  背景:
  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198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著有散文集《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赵丽宏:书是永远的朋友
  按常理说,专业作家是以写作为生的。然而,先后著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种文学专著四十余部,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大奖的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却一直觉得对自己而言,“写作还是业余的”。他说:“要说我有什么专业,只有读书”。在新近出版的《赵丽宏读书随笔》一书的自序中,赵丽宏又一次表白“最大的实惠和快乐就是读书。”
  出生于上海的赵丽宏,从小就是个“书虫”,读书从来不管时间场合,“只要拿起一本有意思的书,就能沉醉其中,忘了一切。”赵丽宏往往是走路读,吃饭读,睡觉读,上厕所也读。从连环画、童话、神话,到《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再到《唐诗三百首》、《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和《红楼梦》,赵丽宏总觉得“这些书要比课本上学的历史有趣得多”,常常读得入迷了,大人的一声叫喊才把他从痴梦中惊醒。
  从小学高年级到中学,赵丽宏开始接触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无论什么书,他拿到就读,平时除了读鲁迅,读茅盾,读巴金,读冰心,他还把上高中的姐姐从图书馆里借回家的一些外国文学名著,都读了一遍,如《安娜·卡列尼娜》、《唐·吉诃德》和《复活》、《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以及《基督山恩仇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特别是赵丽宏在上海旧书店里淘得的一套平明出版社出版的新诗丛,更令他兴奋不已。这一套新诗丛都是普希金的诗歌,译者是查良铮,出版于1955年。它们成了赵丽宏中学时代最喜爱的书。可以说,赵丽宏后来写诗,和当初读这几本诗集有很大的关系。这几本书,赵丽宏很珍惜,为减少磨损,他就用透明的纸很仔细地将封面包起来,但它们还是被赵丽宏翻得很旧。赵丽宏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我读得多而杂,读得囫囵吞枣,读得没有章法,然而就是靠着这样的阅读,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中学毕业后,赵丽宏离开上海市区去崇明岛“插队落户”,简单的行囊里寥寥几本印刷品中,有一本《野草》。现实中,很多小说往往读第一遍时觉得新鲜,看第二遍便觉无味。《野草》这样的书却可以让赵丽宏“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因为读这样的书“可以让你反复回味,时时能品出新的韵味来。”当时,赵丽宏就想,“倘若鲁迅先生没有那厚厚的十几本著作,只有一本薄薄的《野草》,他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漫长岁月中,赵丽宏“曾感到过孤苦无援,前途渺茫。”可就是那些和赵丽宏朝夕相处的书,使他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在一盏飘忽不定的油灯下,是书伴他“度过了许多温馨而愉快的时光”,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也是书“帮助他选定了人生目标”。
  1977年恢复高考,赵丽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可供赵丽宏选择的好书就像‘春天的花草一样,多得叫人眼花缭乱”。一九八一年赵丽宏毕业后到《萌芽》工作。那时,赵丽宏住在浦东,每天坐公共汽车经过黄浦江隧道,要花很长的时间到市区上班。由于“在车上的时间是特别难熬”,赵丽宏每天手握一本好书,便把难熬的时光化为愉快的瞬间。在公共汽车上,赵丽宏总能聚精会神地读书,任何噪声都不能干扰他的情绪,即使有人挤他,有人推他,他都木然无知,因为他正“躲进书里作一次愉快的旅行”。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岛人笔记》、《赵丽宏散文选》、《艺品》、《人生韵味》、《喧嚣与宁静》、《死之余响》、《在岁月的荒滩上》、《读书是永远的》、《唯美之舞》、《日晷之影》,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沧桑之城》,报告文学集《心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其中,《山雨》等文就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9
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2月生于上海市区,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著作有散文集《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等。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738.htm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赵丽宏是什么时代的作家?
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198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著有散...

赵丽宏序跋集作者简介
赵丽宏,一位备受尊敬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1951年2月,上海这片文化热土孕育了他的艺术才华。在动荡的"文革"时期,他经历了一段特殊的下乡"插队"生活,曾在田间劳作,也在教育一线和政府机关积累了丰富的人生体验。1982年,赵丽宏完成了学业,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投身于文学编辑工作,加入了...

赵丽宏的资料
赵丽宏,这位才华横溢的男青年散文家和当代作家,于1951年诞生于繁华的上海市崇明县,身为汉族,他的文学之路颇具传奇色彩。自高中毕业后,赵丽宏便投身于故乡的基层生活,历任木匠、乡邮员、教师和县机关工作人员。这段经历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1977年,他成功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此步入...

音乐的光芒作者简介
赵丽宏,一位杰出的中国作家,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在文学界享有盛誉。他出生于1952年,成长于繁华的上海,原籍为上海市崇明县。在“文化大革命”那段特殊时期,他投身于农村生活,体验了“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这无疑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1982年,赵丽宏从享有盛誉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

赵丽宏的 简介
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2014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荣誉...

作家赵丽宏简介 关于作家赵丽宏简介
作家赵丽宏是一位中国当代知名作家。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是一位广受赞誉的当代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赵丽宏的创作领域广泛,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体裁。他的作品常常以人性、情感和社会现实为主题,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

赵丽宏简介
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中国散文家,诗人,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8月9日-1983年10月28日)。专业作家,中国政协委员。著作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是新时期中国文坛的诗人、散文家,出版著作70余部,作品20余次...

云中谁寄锦书来作者简介
赵丽宏,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与散文家。1952年,他出生于上海,其早期生活与许多那个时代的人相似,经历了“文革”时期的特殊挑战。他曾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这段经历无疑为他的创作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与生活体验。1977年,赵丽宏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他的文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

赵丽宏人物介绍
赵丽宏简介赵丽宏个人资料介绍赵丽宏(1951~)上海崇明人。民进成员。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历任《萌芽》月刊、编委,专业作家,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第七、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

作家赵丽宏简介关于作家赵丽宏简介
1、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2014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