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1、区分诗类,注意风格

应该有准确、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相应的激情以及丰富的表达技能之外,对风格的把握也不能够忽视。不同类别和不同风格的诗应该有不同说完表现形式,朗诵时要区别对待,选择最适当的方式来表现。

2、不模仿他人

别人的表达处理源于他的性格、气质、经历、体味、情感等。如果不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是一味地去模仿别人的情感,就会有一种缺少内心支撑,有形无魂的感觉。

3、不上调,要自然

由于诗歌具有节奏感强、音律音韵方面的特点,所以有些人从朗诵起来喜欢上调,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使人听了很容易厌倦了这种固定模式。

4、注意“啊”的处理

诗朗诵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感叹词“啊”用的比较多。诗人往往用“啊”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浓郁情节,但是如果朗诵者体会不到或者是表达功力欠缺,都不能够处理好语气词。

扩展资料

技巧

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一)选择朗诵材料

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

2.深刻,细致的感受

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3.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朗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3

1、配乐

背景音乐在起到的作用比朗诵本身要大。契合的音乐能更快更好的把观众带入意境。

2、姿态

端庄的仪态、丰富的表情。朗诵者还可以适当化妆,可以运用灯光布景。

3、不模仿他人

朗诵切记模仿他人。比如说,曾因此诗一举成名的人,或者是在朗诵方面已经获得成就的名家。因为别人的表达处理源于他的性格、气质、经历、体味、情感等。如果不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是一味地去模仿别人的情感,就会有一种缺少内心支撑,有形无魂的感觉。

4、不上调,要自然

由于诗歌具有节奏感强、音律音韵方面的特点,所以有些人从朗诵起来喜欢上调,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使人听了很容易厌倦了这种固定模式。

5、注意“啊”的处理

诗朗诵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感叹词“啊”用的比较多。诗人往往用“啊”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浓郁情节,但是如果朗诵者体会不到或者是表达功力欠缺,都不能够处理好语气词

扩展资料:

诗歌朗诵举例:

《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朗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28

首先要避免"矫揉造作"。诗词朗诵和其他文体的朗诵一样,要自然,决不可以做作。诗词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

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计"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

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自信。

扩展资料:

举例

《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

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朗诵

第3个回答  2020-04-13

应该有准确、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相应的激情以及丰富的表达技能之外,对风格的把握也不能够忽视。不同类别和不同风格的诗应该有不同说完表现形式,朗诵时要区别对待,选择最适当的方式来表现。

2、不模仿他人

别人的表达处理源于他的性格、气质、经历、体味、情感等。如果不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是一味地去模仿别人的情感,就会有一种缺少内心支撑,有形无魂的感觉。

3、不上调,要自然

由于诗歌具有节奏感强、音律音韵方面的特点,所以有些人从朗诵起来喜欢上调,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使人听了很容易厌倦了这种固定模式。

4、注意“啊”的处理

诗朗诵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感叹词“啊”用的比较多。诗人往往用“啊”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浓郁情节,但是如果朗诵者体会不到或者是表达功力欠缺,都不能够处理好语气词。

第4个回答  2016-12-23
诗歌的语言

“诗实际是一种语言”、“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也和用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用语言把意造的形象表达出来。在这方面,诗又有两种事要做: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黑格尔《美学》)

诗的根本语言是意象语言。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意象语言具有直觉性、表现性、超越性等特点,它更应该符合诗人主观的感觉活动与感情活动的规律,而不是客观的语法规律。这是诗性语言与实用语言的本质差别。所以,诗歌这种艺术无法以日常实用语言为媒介。

诗人只有对实用语言加以“破坏”、“改造”,如艾略特所说那样“扭断语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为诗的语言。为此,作诗必须研究诗的语言修辞,也就是要掌握诗的语言的表现手法。诗的语言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起兴,借代,反衬,象征,通感,矛盾修饰,虚实组合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修饰方法,它们都有助于诗情诗意的表现。习作者唯有通过阅读、研究和多写才能掌握诗的语言修辞技巧。写诗,不仅要重视修辞,还要重视词句锤炼。古今的著名诗人都注意诗句的推敲和锤炼。诗句的推敲,决不是单纯的形式技巧问题,它与诗意、诗味,和表现诗的主题密切相关。像 “黑夜过去了就是光明”这样一个意思,如果平白地直说出来,会令人觉得淡然无味,臧克家反复寻思,最后才把它写成:“黑夜的长翼底下,/伏着一个光亮的晨曦。”

诗歌的语言是最本色的文学语言,有其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于描绘功能小的音乐。

B、有机信息系统,一个字,能产生神奇效用。如“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成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有很多含义,还有作者和读者的感受。

C、独立审美价值,可以把玩。小说可以抛开语言,复述故事,而诗歌不能离开语言。

D、总的要求是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具体要求有四:

一是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主要用象征手法。如松梅雪竹、长城、百合花等。传统象征过于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还有暗示、双关、婉转等。

二是跳跃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因为表现心理快速活动。不要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还可以逻辑混乱,任意交错。如时间和空间交错。如《背时的爱情》中诗人与古代的美人谈恋爱。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化抽象为具象)。诗中有画。

四是音乐性,既有内在音乐性即情绪的律动,又有外在音乐性即声音的回环(押韵、节奏和声调)。对原始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节奏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一字一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古诗:五言“二、二、一”。新诗自由开放,独特创造,变化中有规律。

诗歌的音乐性的作用是对原始、粗硬、强烈的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使之转化为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加深诗味,唤起读者的审美注意,把一些实用的非诗的想法排开去

如何快速掌握诗歌朗诵的方法?
1.熟悉诗歌内容:首先要对诗歌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主题。这样才能在朗诵时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意义。2.把握诗歌节奏:在朗诵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可以通过多次朗读来熟悉诗歌的节奏。3.注意语音语调:在朗诵时,要注意语音的准确发音和语调的抑扬顿挫,...

怎样快速掌握诗歌朗诵的方法和技巧?
3.注意语调和节奏:在朗诵时,要注意语调和节奏的变化。通过调整语调和节奏,可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4.运用声音的变化:在朗诵时,可以通过改变音量、音调和音色来表达诗歌的情感。例如,可以通过提高音量来表达激情,通过降低音量来表达悲伤。5.注意停顿和呼吸:在朗诵时,要注意停顿和呼吸。适当的停...

朗诵诗歌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2、注重诗歌的艺术性 朗诵是一种比较精细、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要能分析欣赏诗歌,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前提;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要熟练掌握标准发音和发声技巧。要善于正确地运用语调语气,这是表情达意的关键;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艺术的修养,要敢于在...

朗诵诗歌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气息?
4. 注意停顿的使用:在句子、段落或重要词汇之间适当地停顿,可以调整呼吸,保持气息稳定。5. 发音练习:清晰准确的发音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气息。多加练习,尤其是对那些发音容易出错的词汇。6. 投入情感:在朗诵时,将个人情感融入诗歌之中。全身心投入会使气息自然地变得更加稳定。7. 录音与反馈:录下...

如何掌握朗诵诗歌的技巧?
3.注意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其魅力所在。在朗诵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使朗诵更加和谐流畅。同时,可以适当地运用停顿,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4.发音清晰:朗诵时要确保发音清晰,特别是对于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要特别注意发音的准确性。5.表情和肢体语言:在朗诵时,可以适当运用表情和肢体...

诗歌朗诵应注意哪些问题?
1、配乐 背景音乐在起到的作用比朗诵本身要大。契合的音乐能更快更好的把观众带入意境。2、姿态 端庄的仪态、丰富的表情。朗诵者还可以适当化妆,可以运用灯光布景。3、不模仿他人 朗诵切记模仿他人。比如说,曾因此诗一举成名的人,或者是在朗诵方面已经获得成就的名家。因为别人的表达处理源于他的性格...

诗歌朗诵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
1. 理解诗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和情感。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2. 把握节奏:诗歌朗诵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来把握节奏,使朗诵更有韵律感。3. 注意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要根据诗歌的情感来调整语音语调,使朗诵更...

朗诵诗歌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1. 理解诗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境。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2. 发音准确:朗诵时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一些生僻字或多音字,要确保发音正确,以免影响整体的朗诵效果。3. 节奏感:诗歌有其独特的节奏感,朗诵时要把握好节奏,使诗歌的韵律...

诗歌朗诵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细节问题?
1.发音清晰:诗歌朗诵的发音必须清晰,每个字都要发清楚,不能模糊不清。2.语速适中:诗歌朗诵的语速不宜过快,也不能过慢。过快会让人听不清楚,过慢则会让人感到无聊。3.情感表达:诗歌朗诵不仅仅是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因此,要注意在朗读时将情感融入其中。4.语调变化...

新手朗诵诗歌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1. 选择适合自己的诗歌: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风格和情感,选择一首适合自己的诗歌可以让你更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情感。2. 理解诗歌内容:在朗诵之前,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和节奏。3. 注意语音语调:朗诵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运用,根据诗歌的情感和节奏来调整自己的语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