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问答题

1.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原因有哪些?

2.有人说,两宋时期是一个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时代。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1.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原因有哪些?

  东汉末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使南方的经济得到了发展;魏晋南北朝时,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特别是人口大量南迁,使南方进一步开发;两宋时期北方人民抗击周边少数民族入侵,南方相对稳定,正所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2.有人说,两宋时期是一个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时代。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两宋时期,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气象。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读书找出两宋农业的新特点。
  农业人口的增加:人口达一亿;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秧马;
  农田水利方面的进步:钱塘江海塘;
  耕作技术的提高,水稻种植普遍推广,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占城稻、太湖流域。

  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1、宋代商业繁荣:
  指出:两宋时期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城镇的兴起、纸币的出现和使用,海外贸易的兴盛。
  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读书找出两宋商业的繁荣的表现。
  城镇的兴起:城镇的兴起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它是由贸易集市发展而来的;
  纸币的出现和使用: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2、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读书找出两宋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周边民族的兴起,迫使宋与中亚地区的陆路往来中断,必须通过海路与外国发展贸易关系;高度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政府的鼓励政策。
  表现:“蕃客”、“蕃坊”、“蕃市”、“蕃学”的出现;重要外贸港口的出现;市舶司的出现;外贸范围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01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课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如果说课标是课程的“灵魂”,那么,教材是课标的“肉体”,因此,改“大纲”为“课标”的意义,在于教师正确、灵活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中我们打破了本节教材程序,按着学习方式重新组合,同时开发教材的伸缩点,使学生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教育。

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为此,本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在学习方式上,更好地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采用先分后总的原则,步步深入。

1、由英语单词CHINA切入新课,联想到除有“中国”之义外,它的另外一个含义是什么?结合新课改精神,实现与英语学科间的整合,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有所收获,增强民族自豪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2、从每天学生的主食------大米饭,联系到水稻的广泛种植,通过图片或农村学生实践讲解,联系农村生产实践,认识农作物的种植。目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分清五谷,并使学生认识到粮食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3、从今天的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联系到宋代货币制度的发展,铜钱在流通货币中占主导地位,金银在流通领域里虽然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依旧居于次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四川、陕西等地区还有铁钱。由于四川地区流通铁钱,而成都府路的社会经济水平在全国仅次于两浙,若以铁钱交易,会带来许多不便。所以,宋代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了南宋,由于铁钱铸造量的锐减,原先局限于四川流通的纸币,就很快成为南宋统治地区内普遍使用的通货了。南宋发行量最大、流通面最广的纸币是会子。

4、通过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与发展,设计《两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表》,并运用图片进行教学。并结合前面教学相关的知识全面分析,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两宋经济发展的原因。

5、宋代经济高度发展与欧洲封建庄园的闭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宋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6、最后,通过设计《东汉至南宋经济重心南移表》,展示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明确南方经济超出北方,既有北方战乱、人口南流的因素,也有南方得以不断开发的因素,以及南方暖湿气候的自然因素,更有沿江临海便于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因为,这是自南宋完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之后,一直保持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突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和平的环境,树立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三、教学方式的构建:

1、教学设计和手段的使用。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制作直观性很强的课件,对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增强记忆,活跃课堂气氛,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通过查阅《英汉词典》、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识图、实际生活体验及联系当前伊拉克战争等方法搜集教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处理使用,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探究学习,并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真正作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3、教学经历及体验。多年来的教学,使我体验最深的是新课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力和活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前的伊拉克战争,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心事实政治的态度。

4、教学参与的切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亲身体验切入,实现新课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5、教学评价的选择。注重从学生的量性评价到质性评价,体现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和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并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6、课外学史。从我国饮茶习惯的调查了解,介绍茶叶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

四、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棉花种植的扩大、茶叶的经济地位;浙江丝织业占首位、棉纺织业兴起、景德镇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交子和会子。)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字南宋成为定局。

②通过探讨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交流与合作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三大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历史的奥秘,具有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结合当前的伊拉克战争,使学生认识到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呼吁世界和平,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这一经济格局的形成,一直延续到近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通过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有关经济发展涉及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内容琐碎,比较枯燥,如何吸引学生,需要在教法上有所探索和创新,这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研讨、探究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实物教具和图片。

(六)、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英语单词CHINA切入新课,联想到除有“中国”的意思外,它的另外一个含义是什么?通过查阅《英汉词典》获取答案,并推算其原因是中国被誉为“瓷之国”。直到今天许多陶瓷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结合新课改精神,目的是实现与英语学科间的整合,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有所收获,增强民族意识。

2、讲授新课:

通过图片展示,宋代精美的瓷器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其特点,注意与陶器的区别。通过图片对比、实物比较、小组讨论,指出瓷器的优点,突出宋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今天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有中国的瓷器出土,更说明中国的瓷器已经打入国际市场,而且,深受中外人们的喜爱。

通过瓷器联系到其它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例如:南方的丝织业产品已跃居全国首位;棉纺织业的兴起在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在于棉布既扩大了衣着的来源,又具有极强的保暖性;观察课文插图,知道宋代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铁、铜等金属的冶炼也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煤的开采居于世界第一,并用史料进行证明。突出科学地理解历史,从中学到探究历史的方法。

结合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情况,设置情境。让学生假设“假如你是扬州知府,你怎样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多媒体显示,史书资料: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灰,无一燃薪者”。-----庄绰《鸡肋编》

师生共同分析“汴京”、“石灰”、“薪”等词的含义,培养学生会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更突出宋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首位,还可以增进学生民族自豪感,进行情感教育。

调查每天学生的主食------大米饭,联系到水稻的广泛种植,通过图片或农村学生实践讲解,联系农村生产实践,认识农作物的种植。目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分清五谷,并使学生认识到粮食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了解纸币的产生以及产生在四川的原因,知道北宋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的纸币叫会子。探讨纸币产生的原因及纸币产生在四川地区的原因。这样,与单元主题相呼应,突出宋代经济的繁荣,更突出了宋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宋代的造船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结合插图,指出著名的港口城市。

类别
发 展 成 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代经济高度发展与欧洲封建庄园的闭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宋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大屏显示《宋代经济分布图》,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当时开一个对外商贸易的新闻发布会,你或代表南方,或是北方,为争取更多的贸易伙伴,你将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阐述呢?

结合《宋代经济分布图》,识别宋代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繁荣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长江流域,目的让学生认识地图,识别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并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突出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设置研讨题目: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特别是南方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中除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知识外,还应结合前面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第一,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二,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第三,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学生从中受到的启示是:和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当前的伊拉克战争相联系,呼吁和平,感受到中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是正确的。

3、课题小结: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4、知识反馈。
5、介绍好的网站。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材分析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本课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学习习惯。

学生分析
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历史只有朦胧的认识。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由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也让学生主动参与,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把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就需要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习法。
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历史知识。因此,我充分利用本地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宋朝城市的特点,古今联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作用之一——探寻社会发展规律的感受,进而增强学习历史的动力。通过小品的表演让学生展示自我,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根据已有的本地民俗知识,向全班同学介绍今天我们的社会节日,认识到节日娱乐活动数不胜数、多姿多彩,社会生活实在是丰富多彩。
可是今天的很多节日及风俗在宋朝时就有了,同学们非常喜欢的足球运动在宋朝时就有类似的运动叫蹴鞠。宋朝的社会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由此引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学习。
[以本地民俗资源为切入点导入新课,缩短了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哪些人创造的?
引导学生得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创造的。所以,让我们首先了解宋代的社会各阶层的构成和状况。
二、小品表演,了解士农工商。
让四组学生分别表演四个社会阶层特点的小品,每表演完一个小品,就让其他同学看书猜小品表演的是宋代哪一阶层的人。
[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宋朝各阶层的生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品表演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赞赏学生的表演,同时热情鼓励学生认真看书,大胆地猜,对猜对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按照猜出的结果板书。)
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及社会地位。
1.士指读书人,是国家官僚阶层的后备军。他们或出身贫寒或出身中小地主家庭,是有知识、有文化而未得官职的人,他们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就是名正言顺的官僚阶层了。由于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
策,相当一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所以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地位很高,在农工商之上。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士这个阶层在宋朝的重要作用,我让学生讲“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赵匡胤重用文人的原因。]
2.农就是农民,农民是指以种地为生的农户,有白耕农、半自耕农和无地农民之分。自耕农有土地,有农具、耕牛等,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半自耕农有土地但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无地农民又称客户或佃户,承租地主的土地,基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是他们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已较为松弛。其中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占农民的主要部分。
3.工是各种手工业者。这个阶层人数不少,多集中于城市、集镇他们的人身相对自由一些,
4.商是行商坐铺之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而他们的地位开始提高。
[为了突出商人在宋朝的地位提高了,我让学生在书上寻找有关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历史史实,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教师指出由于宋朝文人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宋朝的社会生活的发展。(由此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三、乡村生活。
多媒体展示王安石的诗《元日》和陆游的诗《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之后要略作解释,并探讨他们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宋岁朝图》和《清明上河图》,要求学生结合课本介绍北宋的风俗习惯(岁首、寒食节、端午节),说明宋朝乡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由学生联系本地的风俗习惯,比较宋代的风俗习惯和家乡的风俗有什么不同。
[这节主要让学生把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历史回到现实,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学生讨论:古代的风俗习惯有的能传承下来,有的却不能?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传承下来的节日和风俗具有除旧布新、增进亲情友情、祭祀祖先、吉祥如意等特点;抛弃的节日和风俗具有封建性、愚昧性等特点,是农业经济不发达的产物。这都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在科技高度发达、社会主义经济繁荣昌盛的今天,除了传统的节日外,还兴起了许多新的节日,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师:两宋经济的继续发展不仅使乡村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城市迅速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风貌。
观看电视剧《一脚定江山》的蹴鞠片段(多媒体展示),再让学生猜猜这个运动叫什么,随后让学生板书“蹴鞠”这两个字,认识这两个字。
四、城市风貌。
多媒体展示唐朝长安和宋朝东京的城市平面图。要求学生思考:唐朝长安和宋朝东京的城市特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宋朝城市的特点及表现,并进行板书设计比赛。
(①城市规模大、人,多;②打破市坊制,改变前代都城的城市布局;③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界限,有了早市和夜市;④出现了娱乐场所舍。)
[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板书设计能力,以及享受小组合作学习的愉快。]
宋代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经济发达、文明发达的时期。

情境创设:(可以在讲完课后让学生体验)

假如你生活在北宋的东京,有一天梁山好汉李逵让你领他逛逛东京,请你设计一个浏览的路线。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愿意生活在农村还是生活在城市?

课后评析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在小品的表演中),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在课后,发现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能融入热烈的学习氛围,如何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是我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