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 1、问题解读 2、作者简介 3、写作背景 4、感悟中心 5、篇章结构 6、重点探究 7、佳句欣赏

8、我的疑问 9、我的收获

以下是教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教学目标 :
知识储备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写景抒情散文。
能力培养点:
1.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文中多侧面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情感体验点:
感受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
教学重、难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型:赏析课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中精美语句的含义,发挥想象和联想,再现紫藤萝瀑布的美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4.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2.领会修辞的作用。
3.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布置: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2.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6
宋璞:著名女哲学家、教育家、爱国人士

著名作家宗璞先生是当代文坛的一棵“常青树”。50年代中期,她就以短篇小说《红豆》引起文坛瞩目;文革结束后,她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潮期,在短时间内发表了《弦上的梦》、《鲁鲁》、《我是谁》、《三生石》等重要作品;80年代中期以来,她开始创作四卷本的长篇《野葫芦引》,迄今已完成两卷《南渡记》和《东藏记》,目前正在写作第三卷《西征记》。如同那一代人,当代中国的沧桑变换深刻地镌刻于宗璞的人生经历之中,她曾这样写道:“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童年,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时满怀热忱地燃烧了青春,在以后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和无尽无休的各式运动中,过早地花白了头发”。当代历史的影响也呈现于宗璞不同时期的创作当中。但是,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宗璞的特色并不表现为历史潮汐留下的烙印,毋宁说,她始终是作为一个“本色”作家攫取着当代文坛关注的目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细腻敏锐的内心世界的呈现、优雅严谨的文字,以及对于知识分子人格的持续关注,使得宗璞的作品有着当代作家少有的一贯品格,也成为她遵循的“诚”与“雅”风格的最好注脚。
第2个回答  2011-09-30
名:宗璞,(冯宗璞)
时:当代
地:河南唐河人,生在北京
著:《弦上的梦》《三生石》
评:女作家
本文选自:《铁萧人语》
本文主旨句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本文采用的手法是: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写作角度:花形、花色、花态
本文线索:紫藤萝
写作顺序:由整体到局部(赏花—忆花—悟花)
版权所有人:自己!!!
第3个回答  2011-09-29
  以下是教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教学目标 :
  知识储备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写景抒情散文。
  能力培养点:
  1.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文中多侧面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情感体验点:
  感受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
  教学重、难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型:赏析课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中精美语句的含义,发挥想象和联想,再现紫藤萝瀑布的美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4.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2.领会修辞的作用。
  3.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布置: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2.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作者简介
  冯钟璞 ,笔名:宗璞 原名:冯钟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28年 出生地:北京 籍贯: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人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时代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容、文体不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9-29
教材全解有

紫藤萝瀑布 1、问题解读 2、作者简介 3、写作背景 4、感悟中心 5、篇 ...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

课文"紫藤萝瀑布"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和解答
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写作时间——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
《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都不足畏惧,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唤起...

紫藤萝瀑布资料!!!急需!!!(2天之内)
《紫藤萝瀑布》的意象,新颖独特,美丽动人.你看,那开花的紫藤萝,"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它泛着银光,响着欢笑,吐着芬芳,溅着水花,不停地生长着,流动着……这是开花紫藤萝在整体上给作者的美感——壮美.如果在局部,从一朵朵小花去看,就有所不同.你看,那"张满了帆"的紫藤萝...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2)方法: ①让学生收集有关作家生平,尤其是写作此文的背景材料。(利用书店、学习指导或网络) ②印发作者的《哭小弟》。 (在此基础上思考写紫藤萝瀑布到底要表达什么中心。) 2、在对物的描写中理解主旨。 (1)状物抒情类文章的特点。 通常不为状物而状物,或借物喻人、赞人,或托物寓理、托物言志(将深刻的...

7年级的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中心思想、好句点评。
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4.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

紫藤萝瀑布教案
学生会将两者进行比较,感受紫藤萝瀑布作者这一精妙的比喻,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2 整体感知课文:⑴由同学推荐两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读课文。⑵大屏幕出示听朗读时需思考的三个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抓住紫藤萝的特征来描写的?②课文哪一节侧重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紫藤萝瀑布阅读提纲,快点
2. 作者为什么把“紫藤萝花”比喻成“瀑布”,这写出了紫藤萝花怎样的特点?提示:因为紫藤萝花开得盛,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和终极,所以像一条瀑布。这个比喻写出了紫藤萝花开得繁密的特点。3.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提示:从花多、花色、花香几个方面描写。4. 作者伫立凝望紫...

《紫藤萝瀑布》初一语文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紫藤萝瀑布(初中语文七年级)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初一(3)(4)现有学生107人,都是从不同层次的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在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心理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知识面比较狭窄,动手能力差。基础薄弱,甚至有人不会拼音,连最基本的汉字都不认识。...

<紫藤萝瀑布>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