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日本战国历史的进

甲斐有武田信玄,尾张有织田信长,那美浓国有什么出色的人吗
废话,因为难所以我才不知道嘛

天正十年,织田信长的领地,有近江、美浓、伊势、志摩、尾张、山城、大和、河内、和泉、若狭、越前、丹波、丹后、备前、美作、摄津、播磨、但马、因幡的全部,飞弹、加贺和纪伊的一部,合计约六百五十万石,这是他事业的最高阶段,同时也是他没落的一年。
因为实力的雄厚,使他决定统一全国的军事计划,以六将分任推进的责任。

东山道大将泷川一益,任甲州征伐的先锋,自武田氏灭亡后,以功领上野和信浓小县、佐久两郡。三月二十三日,他进驻上野厩桥,向新附的上野诸氏征收人质,号关东管领,着手经营关东。

北陆道大将柴田胜家,自平定越前一揆后,城北庄(福井),领越前,率前田利家、佐佐成政等,当越后上杉景胜。本能寺变时,他正围攻上杉属城越中鱼津(富山县)。

南海道大将丹羽长秀,领有佐和山和若狭,奉信长第三子信孝征四国。四国时有河野氏据伊豫,长曾我部氏代一条氏据土佐。河野氏素附毛利,长曾我部氏新起,虽附信长,而欲统一四国却非信长所能忍,因此有用兵四国之举。五月十一日,长秀集堺和大坂、住吉之兵,待机渡海。六月二日将发,以风雨延期。

山阳道大将羽柴秀吉,自天正九年陷鸟取城后,翌十年三月发大兵入备中,攻高松城,正与毛利军对峙。

山阴道大将明智光秀,自取丹波后,负责但马、因幡、伯耆的军事,正奉信长命赴备中援秀吉。

东海道大将德川家康,自平定武田后,领三何、骏河、远江三国。为谢二十年之久联盟的厚谊,于天正十年五月十一日同穴山梅雪离滨松,十五日抵安土。信长闻家康来,特派通礼仪的惟任光秀负接待的全责(信长进京后,曾使部下冒名族的姓,塙九郎左卫门称原田氏,明智光秀称惟任氏,丹羽长秀称惟住氏,梁田左卫门太郎称户次氏)。并召出阵的信忠返安土。为款待贵客,他特赴光秀邸,查看光秀的准备情形。谁知进门后,闻到鱼肉腐臭的他,即闯入厨房说:“这样子,不能充接待家康的卿的宴礼啊!”立以堀久太郎代光秀,并命光秀率兵援秀吉。光秀大以为耻,把器具、食品抛入濠中,于十七日赴坂本,返领国丹波。

十九日,信长在总见寺招待家康,召幸若八郎九郎大夫舞。翌日,又见梅若大夫的能乐。二十一日,家康赴京都、大坂、奈良、堺游览,离开安土。二十九日,信长与信忠亦前往京都。他宿本能寺,先发的信忠宿妙觉寺。时信长的护卫仅二、三十人!六月一日,信长观围棋,时对局双方本因坊秀哉与鹿盐利玄弈出了罕见的三劫连环无胜负局,观者皆惊。(从此三劫连环被视为不祥之局,但四百年后的现代,赵治勋本因坊居然下出过四次这种对局!)是日夜,信长召信忠欢宴,夜半宴散,信忠返妙觉寺,信长就寝。突然,他被闹声惊醒,他初以为是侍从吵闹,不久闻炮声,弹丸已如雨般打来。知道不妙的他,命侍童森兰丸说:“这是反叛哟,往看叛徒是谁!”兰丸窥见马印回报到:“好似是惟任的兵。”信长立命取弓,敌已四面攻来。信长放矢,弦断,执十字枪,不久力尽被杀。侍从,除耶苏教士赠的黑奴逃走外,均勇敢战死,兰丸与弟力丸、坊丸亦力战而亡。在妙觉寺的信忠,可以逃走的,他命前田玄以携三法师赴歧阜,自己则据二条城战死。

光秀为何要杀信长呢,理由众说纷纭,有的说法是光秀曾暗通武田胜赖,武田灭亡后,恐事泄,故先发难。但若真是如此,当信长兵入甲府后,当会发现,不会迟到天正十年。有的说法是稻叶一铁的部属斋藤内藏助利三,以故改仕光秀。一铁面诉信长,信长命以斋藤还一铁,光秀不听,信长大怒,面辱光秀;也有人说,信长曾抽刀迫光秀饮酒,使光秀难堪;还有人说,信长阵信浓诹访时,光秀自称功大,信长大怒,以杖击光秀头。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即使光秀对信长素怀不满,反叛的念头也是在短期内形成的,否则,他会早求外援,至少事前会与毛利、上杉联系。

再说光秀的计划:他由安土返坂本后,五月二十六日赴龟山。翌日,他到爱宕山拜神。二十八日,与连歌师里村绍巴唱和,他的连歌是“トキ イマ シタ シ サツキ カナ 时は 今あめ下 知ゐ 五月 哉”他的词句表现他的决心,“トキ”与“土歧”同音,而光秀系土歧氏的后代。这首连歌的双关意思是:土歧氏取天下于手中!光秀返龟山的翌日,信长离安土。信长的行期,光秀在坂本就已知道,所以当连歌唱和时,曾问绍巴本能寺濠的深浅,绍巴答曰无濠,他即闭口不言。但他却在思索,所以用膳时,吃粽却没有脱去包叶。当夜与绍巴同榻而眠,辗转反侧,有叹息声,绍巴问他,他却说在思索佳句。

六月一日,光秀在龟山城召集明智左马助、明智右卫门尉、藤田傅五、斋藤内藏助、沟口胜兵卫五人,说明自己的决心。他并告五人:如不同意,请斩光秀之首。五人皆允,并草誓文,交人质以表诚心。黄昏,他率兵扬言赴丹波。翌日黎明突然返军渡桂川。渡毕,光秀策马扬鞭对将士喊道:“敌在本能寺!自今日起,本光秀为天下之主。下至取草履者,要多多努力!”“敌在本能寺!”已成为日本人的口头禅,这句话的牺牲者,不仅是战国的风云儿,四十九岁的织田信长,还有它的提出者,五十五岁的明智光秀。而唯一的受益者,却是日本历史上的安徒生童话------羽柴秀吉!

天正十年三月,奉信长之命攻毛利的秀吉,离姬路,四月四日入冈山备战。时冈山城主宇喜多直家已于前年二月死去,子八郎秀家仅十一岁,袭为城主。毛利方以小早川隆景督军防守。鉴于高松城急攻难下的秀吉,曾遣使招清水长左卫门宗治,被据,于是准备总攻击。时适梅雨季节,四周河川水涨。秀吉筑足守川堤,灌水入城,并以大军,阻毛利的援军。虽然高松旦夕可下,但深知信长好大喜功性格的秀吉,不欲以为己功,且与毛利决战,似嫌兵力不足,无必胜把握。于是他向信长求援,信长欣然同意。得到信长亲自出马消息的毛利家,大为震惊,鉴于武田胜赖的灭亡,决定遣使求和。秀吉接受,但提苛刻条件:一,除美作、因幡外,其余八个国中,以五国给信长;二,清水宗治切腹。毛利方所允的土地,仅备中、备后、美作、因幡、伯耆五国,并求保全高松城内将士的生命。于是,和谈陷入僵局。毛利家代表安国寺惠琼,在探知秀吉的态度是五个国的条件可以满足,但必欲得宗治性命以后,暗告清水。清水慨然许以身救主君,愿自杀。这大概是五月末的事。到六月三日夜半,秀吉突然接到京都方面长谷川宗仁本能寺之变的报告。接讯的他,一面拘禁飞脚,以免消息外泄,另一方面,若无其事地巡视阵地。

但是外表的镇静,却不能消弥内心的焦虑。信长之死,依他的性格,早在秀吉意料之中。但当前的问题,是他应尽快回师,击败光秀,夺取政权。如果动作稍慢,霸权就会落入他人之手,但回师的前提,是取得毛利家的和平。于是他召惠琼,表示可以接受毛利的条件,但以织田家的面目计,高松守将必须切腹。惠琼请示辉元,辉元不能接受清水自杀,惠琼无奈回报秀吉。秀吉部将蜂须贺彦右卫门正胜等,特招覆命的惠琼,告之以毛利家诸将多已暗中通款的信息,并出示誓书。惠琼是安芸武田氏后,素来忠于毛利(光荣《三矢之誓》中对此有传奇的描写),鉴于事态的严重,即赴高松见清水,告以实情,清水毅然决定自杀,事已至此,辉元也就不反对了。

六月四日,勇敢的清水宗治,乘船赴两军阵地中央,秀吉派堀尾茂助乘舟携酒食慰宗治,宗治欣然接受,饮罢,宗治起舞,并作辞世歌,而后切腹,介错是幸市之丞。宗治首级置木桶中交与茂助,随后市之丞亦以死殉。接下来,是秀吉和毛利交换誓书,后者将高松交出,秀吉命杉原家次守之。

由接到信长凶讯到与毛利和,仅一日的时间,争取时间,是成大事的前提。但是,这时有一个问题,如果信长死讯泄露,一纸誓文,能保证毛利军不追击吗?如果追击,那么,处于夹击之中,还能迅速击败光秀取得霸权吗?这无疑是秀吉所考虑的。最后,经过严密的考虑与估计,他决定一面把消息告诉毛利——因为瞒是瞒不住的,一面撤军。

四日午后四时,接到秀吉通报的毛利,立即召开干部会议,讨论对策。会议中,主张追击的是骁将吉川元春,主张不追击的是小早川隆景,他的理由是,“秀吉不仅是智勇双全的大将,且怀有取天下的大志,如果我们违誓,他必恨之入骨,恐非吾家之福”。(这一理由,是有历史眼光的。秀吉取天下后,厚酬小早川,除赐予大片领地外,还列其为五大老之一。此外,毛利家能最终在战国的残酷条件下生存下来,迟至二百余年后,长州为雄藩之首、倒幕主力,小早川之功不可谓不大了)会议的结果,持重的辉元,采取小早川的意见,遣使告秀吉“信长父子因惟任反叛而逝,对阁下惆怅,不胜同情。某当严守誓约,如有所需,愿助一臂之力。”这一返辞,引起秀吉的高兴,那是不用说的,但他所求的,是毛利的中立,不是参战。因此只要铁炮一百五十挺、弓一百张、旗三十面以壮声势就够了。

六月四日和议成立后,秀吉下令撤军。午后八时,宇喜多军开拔。秀吉自己,则迟至五日凌晨二时出发。他将军队分为两路:一路由宿渡西大川,过金谷至三石;一路由竹田附近渡西大川,经沼等地出西片上,与前军会于三石,而后全军向姬路进发。六日,秀吉冒风雨,海路兼程至姬路,部队则于七、八两日相继而至。

现在,我们应说明智光秀。自杀死信长父子后,对于未来的局势,他自然也有整个的计划。他最关心的,同时也是最害怕的敌人,是胜家和秀吉。但依他的估计,正与毛利对峙的秀吉,和正用兵北陆的胜家,不会迅速回师的。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牵制,他派急使驰告毛利、上杉两氏,同时亦遣使与北条氏、长曾我部氏、德川氏等联络。但是,负这么大责任的浪人原平内,因风波延迟行程,不及秀吉飞脚的迅速,别的使者亦误投秀吉的阵营,也就是说,毛利氏不能由光秀方面得到本能寺之变的消息。至于其他的使者们,也没能完成他们所负的使命。

除外交上联络信长敌人采取共同行动外,光秀又派人四出诱信长的部属。同时,他自然要在胜家、秀吉回军前,平定近畿各地,并占领安土城。

根据上面的计划,光秀在本能寺变后,一面搜索追捕信长残党——一直继续到四日;一面遣兵取安土的门户——濑田。濑田城主山冈景隆,拒绝光秀的诱降,毁濑田桥,先放火烧居城,而后逃往甲贺山。光秀军急修濑田桥,六月五日桥成。

光秀本人于六月二日晚返坂本居城(本能寺之变约在上午九时结束)。三至四日全力调略近江、美浓各地的士卒。五日亲自率军经濑田桥赴安土。安土此时的情况呢?

早在二日午前十时左右,安土即风闻本能寺之变。不久,接到确报,人心为之不安,上下骚然。美浓、尾张的人们,仓皇之中,携妻子家财逃往东部。留守大将蒲生贤秀,知道不能据城抗战,三日午后二时奉信长妻妾等退往居城日野。五日光秀率军入城,即散信长所藏金银珠宝,赐予部下。

光秀的所作所为,显示他不是日本历史学家所说的叛逆成性的人,而是有大志的军事领袖。可惜,当本能寺之变时,日本的社会已抛弃室町末期的伦理,按新生社会的需要,正在创造新的伦理。因此,他的“下克上”不仅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反而众叛亲离。

当光秀叛变成功时,曾致书女婿细川忠兴和其父藤孝,请求他们参加,并说:在五十日、百日平定近国后,把领地交给儿子十五郎和忠兴,,自己引退。目前以摄津与忠兴父子,以后还可以给但马、若狭。细川藤孝系足利义昭的近侍,因此,与信长和义昭的联络人光秀,有很深的友谊。早在天正元年,光秀奉信长命,以第三女嫁忠兴。由这样的关系,光秀自信可以拉拢细川氏。谁知在丹后宫津居城的细川父子,一听信长被杀,立即剪发,以示吊意,并遣使告秀吉,示决无二心。

不仅细川家绝光秀,还有筒井顺庆的态度,也不明白。早在天正四年,光秀奉细川命,以第四子为顺庆的养子。后来,围石山、攻信贵山、取大和等战役,光秀给顺庆的帮助不小。又当顺庆奉信长命援秀吉时,是属光秀军。六月二日,他从居城大和郡山城出发赴京都,途中闻本能寺之变,即回军。以后,曾与光秀军合攻近江。按说,筒井是光秀的同盟者,谁知到九日,他的态度突变,不仅中止军事行动,且准备退守郡山。到十一日,他明白地送誓书给秀吉,表示忠诚。十三日山崎合战时,他列兵洞垰,初持旁观的态度,到光秀兵败,即攻光秀军。

当时附光秀的,只有微不足道的人物:山本山的城主阿闲贞秀,山崎的城主山崎坚家,企图趁机恢复旧领的京极高次,和与信长有杀父之仇的织田信澄(信行子,光秀婿)等,但信澄于六月五日被织田信孝杀于大坂城。

虽然形势如此,光秀仍不灰心。八日,他离安土赴坂本,九日在公家们的欢迎中,进入京都。他马上献银五百枚给朝廷(七日,天皇曾派敕使吉田兼见赴安土会见光秀),五山和大德寺各给银百枚,以为信长的祭仪和供养费,另给吉田兼见银五十枚。至于京都的田赋,下令免除。这些措施,无需说是收买人心。十日,光秀离京都,率兵阵于山城八幡的洞垰待筒井顺庆来会,共同出兵河内。十一日,他得到秀吉军进至尼崎的情报,并且知道筒井态度暧昧,摄津东部大名:茨木中川清秀、高槻高山长房皆参加秀吉方,即撤军返下鸟羽,并积极修淀城,以防秀吉的进攻。此时,他已知与秀吉的战争不可避免。但为后来的军事家所不解的,就是他何以不守战略上的要地——山崎,而退兵入胜龙寺。也许他的打算是:阵下鸟羽,防守京都,并待援军。这时,他的阵地,司令部在下鸟羽,前线在胜龙寺城,淀城是左翼。他的全部兵力约一万六千人。

再说秀吉。他入姬路后,马上入浴。在浴池旁,他颁发命令,命护卫准备明天出阵的事。接着召金奉行,询问库银的多少——只有银七百五十贯目,金八百余枚,他把它们全部交给蜂须贺彦右卫门正胜,再由蜂须贺分发将士。再召藏奉行,问存米的多少——只有八万五千石余,他命令以俸禄的五倍发给下属。最后召高松阵军需官,问剩金的数目——仅银十贯目,金四百六十枚,他命明日携来,以应使者、飞脚的赏赐 。浴后,他与高级将领谈笑自若,似不知明日的血战。

八日午后十时前,他在布置完毕后,面告留守姬路城的三好武藏守、小出播磨守说:“万一我战败而死,将我的母亲、妻全家杀死,放火烧居城,不留一物。”午后十时,第一次吹号角,命将士进食。十二时许,第二次吹号角,命人夫以下出发。到第三次吹号角时,他亲自出马,在城外点灯点将,这时是九日凌晨二时许。天方黎明,全军分五路出发。

大军一入摄津,茨木中川清秀送八岁女,高槻高山长房送八岁男以为人质。怀着与光秀决战决心的秀吉,知道若战胜则取得霸权,若战败则身死,胜败未定之时,所需的是人心。信不由心,质无益也。所以分别送还他们。十一日午前八时,部队推进至尼崎,他马上入禅寺,剃发,以示不忘旧主。秀胜(信长子,秀吉养子)也要剃发,他阻止,仅剪前发。他斟酒赐秀胜说:“明智是你的杀父仇人,又是主人之敌,你当先战死,我则继之。”十二日,池田信辉、中川清秀、高山长房等皆应召而至,全军的战斗部署,也已完毕。他的兵力,约两万六千五百人,都是精锐的斗士。

鉴于兵力的分散,与前线兵力单薄的斋藤内藏助利三,向光秀建议:罢决战之兵,退守坂本,以待局势的变化。光秀不肯。十三日早,秀吉军的高山部入据山崎町的关门,中川部进占天王寺。光秀闻讯,移司令部于御坊冢(在胜龙寺城西南约六百米,为要害之地)。午后四时,光秀的右翼开始攻击,以解除天王山东麓敌军的压迫。秀吉即命黑田孝高、神子田正治等援中川部。依秀吉的希望,以攻击的胜利,迫胜龙寺侧面的敌人退却,进占天王山,不仅牵制山崎方面的秀吉主力,而且可以以包围之势击退敌军。可是,秀吉的右翼攻击光秀的左翼,颇为得手,并包围光秀军,鉴于形势有利的秀吉,即下总攻击令。光秀军斋藤部,虽勇敢善战,但因寡不敌众,大败,伊势与三郎等大将皆战死。光秀遂于午后七时许逃入胜龙寺城。战胜的秀吉,迅速包围该城,并分兵追击败军。这次所谓“山崎会战”,明智军死者三千余人,秀吉军死者三千三百余人,尽管秀吉胜利,但从明智军的英勇奋战,可知光秀是颇能得士心者。

十三日夜,知道胜龙寺不能固守的光秀,为会合近江来的残部,即率从者五、六人潜逃。他们间道经淀川右岸,奔向伏见。越大龟谷,将出小栗栖时,突遭山伏的袭击。自知万事皆休的他,托后事于沟尾庄兵卫茂朝,而后拔刀切腹,茂朝惊而“介错”,把光秀首级用鞍包裹,匿于沟中。在胜龙寺的城兵,多逃往丹波,十四日该城入秀吉之手。光秀的辞世颂为“逆顺无二门,大道澈心源。五十五年梦,觉来归一元。”

十三日夜,接光秀败报的明智弥平次秀满(光秀婿,亦称光春,时守安土),于十四日未明即整军赴坂本。信雄与蒲生贤秀子赋秀(后称氏乡)合兵进安土。十五日,为驱逐明智残党,放火烧安土町,大火延及居城,这一信长经营多年的名城,化为焦土。

胜利的秀吉,十四日入近江,阵三井寺,得明智光秀首级。他的先锋堀秀政,在攻安土的前进中,与明智秀满部发生遭遇战,秀满虽受损失,仍安全入坂本。十五日,堀军进围坂本,得知光秀死讯的秀满,觉大势以去,将珍玩宝器等付堀秀政族人堀直政,手刃光秀妻子及自己妻,放火烧城,而后切腹死。殉者有明智光忠等。

十六日,秀吉入安土城,十七日,杀光秀老臣斋藤内藏助利三。党于光秀的阿闲贞征、贞大父子,与京极高次等企图逃往敦贺,途中被杀,只有高次以旧臣堀秀政的关系,被堀藏匿得免。于是,近江、美浓全部平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05
很多啊,号称全日本第一军师的竹中半兵卫重治就是一个,他为秀吉出了很多的主意。不然秀吉的事业哪发展的那么好啊、可惜病死得早
斋藤道三,你肯定也知道。外号 蝮蛇。是日本第一阴谋家。(宇喜多直家还只被派第二),从一个浪人靠自己的本事先后夺取了主家长井家,以及长井家的主家土岐家的实权,进而成为美浓的国主。
还有 明智光秀 刚成年时也是在美浓出仕于斋藤家的,只是义龙杀死自己的父亲后,把亲近斋藤道三的明智家灭了,光秀就只好到其他地方谋生了,先后在 朝仓家 足利义昭 下从事。但是最后还是信长相中了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8-05
明智光秀 不被神所爱的男人(明智光秀~神に爱されなかった男~) 富士电视台电视剧

美浓国:
美浓国,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东山道,又称浓州。美浓国的领域大约为现在岐阜县的南部。
明智光秀(1528年—1582年)出身于美浓国的土岐源氏支族。其父明智光纲早亡,受叔父明智光安的照顾。官位日向守。正室为熙子(实为光秀第二任妻子)。光秀的嫡男是光庆,三女是玉子。
早年:
关于他早年的事迹,记载甚少。根据明智军记记载,光秀最初侍奉美浓明智城主斋藤道三,后来道三成为大名,他亦成为斋藤氏家臣,后来因为义龙和道三的内乱,光秀支持道三,后来道三在长良川战死,于是光秀及家人来到若狭武田氏来避难到越前朝仓氏,其后随足利义昭一同投靠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家臣时代:
与信长结盟后,在京都执行政务工作。加入织田信长家臣团后因功勋卓著而受到重用,1568年协助攻打观音寺城,但是足利义昭突然谋反,试图与织田氏邻接大名成立信长包围网,光秀决定叛离义昭,成为了织田信长的直臣,其后为信长在攻打浅井及朝仓立下功绩,在1572年被分封到近江国滋贺郡,并筑起坂本城,赐姓惟任,官至日向守。

一国之主:
其后为信长参与一向宗以及应付荒木村重的内乱,及后被信长任命攻打丹波国的波多野氏,在1577年成功击败波多野秀治,成为一国之主,接着光城在该地筑起了新的龟山城及福智山城,拥有指挥织田家附近城主的重要武将。由于他的领地在近畿地方亦被称为“近畿管领”(与关东管领不同,纯粹是一个称呼,并非实在的官位)

本能寺之变:
1582年5月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光秀被羽柴秀吉派遣为支援中国地方的援军,信长在京都开办茶会,当光秀来到京都的时候,决定讨伐织田信长。于京都本能寺包围织田信长,信长寡不敌众,放火烧本能寺然后切腹自尽。其后立命令其下属与信长派的武将对抗,很快明智军包围由织田信忠和村井贞胜防守的二条御所,两人战死。光秀希望找到附近的人物支持,不过筒井顺庆和细川藤孝没有什么反应。十日后,即1582年7月2日(天正十年六月十三日),山崎之战中,羽柴秀吉以极快的速度由备中回到近畿,并在山崎之战中抢得了优势,结果明智军惨败,光秀传被民兵或土民杀死,亦有传被土民袭击后受重伤然后自杀,但真正生死不明(当然也有人认为战后仍然生还)。年殉不明,但从明智军记记载光秀的诗句其中一句是五十五年梦,推测于1528年出生,但亦有说法指1526年。俗话的“光秀的三日天下”就此划上句号。

明史记载:
《明史》外国列传二百一十外国三也曾记载日本部份的该段史迹,不过可能源自于听说,所以文中出现阿奇支为织田信长部下,但织田最后死于明智之手的记载,阿奇支(日文明智的念法)与明智事实上都是明智光秀。

本能寺之变之谜:
关于明智光秀为何突然叛变织田信长,到今天仍然是未解之谜
第3个回答  2007-08-05
当然是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了,从一个卖油郎出身,逐步得到赏识而成为主上的宠臣,最后竟然将主公放逐而自领天下名城稻叶山城。

他还是织田信长的岳父呢,他眼光独特,在织田还被称为傻瓜的时候,就看出织田无穷的潜力,对旁人说,未来自己的后代,恐怕要向这个青年臣服了。

他被儿子篡位而亡,但依然巧妙设计,借助信长之手为自己报仇。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9445.html

第4个回答  2007-08-05
操,小日本那几千个人打打群架也敢叫战国,简直大言不惭,他们那叫战国,那我们中国的战国应该叫什么?

懂日本战国历史的进
(这一理由,是有历史眼光的。秀吉取天下后,厚酬小早川,除赐予大片领地外,还列其为五大老之一。此外,毛利家能最终在战国的残酷条件下生存下来,迟至二百余年后,长州为雄藩之首、倒幕主力,小早川之功不可谓不大了)会议的结果,持重的辉元,采取小早川的意见,遣使告秀吉“信长父子因惟任反叛而逝,对阁下惆怅,不...

熟悉日本战国历史的进
长篠之战,又称长篠合战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图为长篠之战古绘图)▲战争经过 ①开始 1575年5月武田胜赖包围长筱城。长筱城当时只有守兵500人。被围的德川家康向其盟友织田信长求救。5月18日,织田信长的救兵到达,与德川家康会师。②设乐原决战 武田胜赖得知德川家康、织田信长的...

请懂日本的历史的大致说说日本战国的历史时期,与重大事件??
日本战国历史可与中国战国相比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而且也是“无义战”。 其间人名地名繁多,大战小战难以数计。不过,从地区划分讲也许更 容易了解其中形势。现在的日本可分为四部分: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九州,四国,本州和 北海道。战国时的九州,四国与现在所称相差不大。北海道则...

日本战国历史的书
你好!介绍书的话,当然首推赤军长胜的《宛如梦幻》和《织田信长传》对于初始了解日本战国历史的人来说,这两本是非常适合的。而且非常符合你的描述!非常详细描述战国时的各地方的各大战役!还有就是赤军长胜的新书《乱龙上杉谦信》非常详细描述战国时的各地方的各大战役 以及大名如何治理国家的书 毕竟...

想了解日本战国历史可以看什么书
对于了解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也推荐看日本人写的、中国人翻译出来的历史小说。推荐一些已经在中国大陆翻译完并出版的日本战国的历史类小说:海音寺潮五郎《上杉谦信——天与地》,新田次郎《武田信玄——风林火山》,津本阳《丰臣秀吉——梦中梦》《德川家康——乾坤梦》《宫本武藏》,吉川英治《宫本...

玩过太阁立志传或信长的野望或懂日本历史的进来
陆续降伏个大名,统一日本。官至关白(猴子不是源氏后人不能开幕府),天皇赐下除源平藤橘第五个姓丰臣。秀吉死后,德川龟龟通过大阪冬夏两阵消灭丰臣秀赖,就任征蛮大将军在江户开创幕府,夺取天下。战国时代就此结束。是明治天皇不是明智天皇,明治维新距离战国时代好几百年,即使光秀在山崎合战中没...

日本战国时代各国首领知道的进!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不是叫各国首领,是叫大名,日本没有分裂成各个国家,只是想唐末的藩镇割据那样的状态,要说这些大名,你漏了大名鼎鼎的织田信长,比较有名的还有岛津义久,本愿寺显如,朝仓义景,到了丰臣秀吉死后,所有的家臣都有自己的领地,那么就非常多了,像什么福岛正则,加藤清正,加藤嘉明...

我们学习古代日本历史 对你有何启示
日本战国史也是一个人才备出的大乱世,有复兴有衰退,也是日本古代历史最重要的,从足利的室町幕府到德川幕府,我认为有很多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比如长宗国亲的卧薪尝胆,信长的一鸣惊人

日本战国史书单推荐(入门级)
首先,选择一本易懂且中文版的简明通史,如教科书性质的书籍,便于消除语言障碍。例如,一些整理清晰、事件概述完整的历史教科书,如《日本战国史概要》或《战国烽烟:日本历史速读》。对于喜欢故事性阅读的朋友,推荐尝试阅读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系列。他的作品如《关原》(豆瓣评分8.8),以生动的笔触...

日本古代近世历史简述: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1467-1600或1615), 是室町幕府后期至安土桃山时期的动荡历史。以武田信玄的《甲州法度之次第》中提及“天下战国之上”为标志,应仁之乱后,大名崛起,织田信长在桶狭间战役中崭露头角。织田、丰臣秀吉相继统一日本,期间经济转型,文化世俗化,思想开放。战国时代,幕府威信下降,守护大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