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14
1、正面评价给予信心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由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唱游表演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而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学生在课堂中从老师的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如“你的想法很棒”、“这种办法很有创意”、“你的方式很独特”;或者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等等。通过教师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棒的,只要自己敢唱、敢想、敢说、敢动,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有了信心,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就更浓了。
2、提示评价维护自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一些课上不专心听讲、爱讲话的学生,老师要及时地用目光注视他,或轻轻摇摇头暗示他这样是做是不行的,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当孩子们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小动作时,教师可以不动声色,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这种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让他明白他做的不对,促进他改正。不伤害学生,又会及时给予学生提醒。
3、实践活动式评价促进成长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水平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要求课堂评价面向全体、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实践活动工作评价学生,就可以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因此,在雏鹰争章活动中,鼓励有一、两项艺术爱好(唱歌、跳舞、演奏等)的孩子向同学、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争得“艺术章”。向各班班主任建议在班级的墙上增设“小百灵”、“表演能手”等专项评比,歌唱得好的可上“小百灵”榜,而那些五音不全、却喜爱表演的孩子则能在“表演能手”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特别适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在音乐会、音乐小品、“六·一”文艺会演等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来综合评价学生的音乐素质。用这种方式检测学生,学生也乐于接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