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朝非常重视军事法规建设,有代表性的军事法规有哪些?
发布时间:2007-4-29 21:23:15 发布人:信息百科
ggg
宋朝(960--—1279)是在结束唐末五代割据纷争基础上重建的统一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阶段。其军制奠定于北宋初年,南宋相承,但又有差异。北宋开国后,赵匡胤为矫治前代将帅拥兵自重、割据分裂之弊,即进行军制改革。采取兵权集中于皇帝,臣僚分揽军政,中 央萃集精兵,更番戍守边城要地,抑制将权,以文治武,内外相制,守内虚外等改革措施,对强化中 央集权,开创宋代基业,起了积极作用。但其后继者奉此为基本国策,遵从不变,又导致了冗兵坐食,战力积弱,国势日衰,致使两宋百万兵将,在与辽、西夏、金的抗衡中屡遭失败,最终为起于漠北的蒙元所灭。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弱小的王朝,虽然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取得了较前代更为高的成就,但军事力量上的积弱,又是极为突出的。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在对外战争中的屡战屡败。这固然有统治阶级内部的原因和统治者自身软弱的因素,但与军队建设无疑也是有着极大的关系的。
两宋兵制概况
军事领导体制方面,宋朝军队的建立、调动和指挥大权由皇帝直接掌握。其下军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直接秉承皇帝旨意,"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值,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正副长官为枢密使、枢密副使,或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一般由文官担任,与宰相对持文武二柄。南宋中期,规定宰相兼抠密位为定制。三衙,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为中 央军事指挥机关,分统全国禁兵和厢兵,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武帅,其地位低于枢密院长官。枢密院与三衙分握发兵权和管兵权,互相牵制。率(帅)臣在平时统领同驻一地的各司军队,即同驻一地的军队平时要受三衙和率(帅)臣双重统辖。战时,军队受枢密院调发,由皇帝临时派遣统帅(率臣),给以都部署、招讨使等头衔,率兵出征,事毕则罢。这样就使兵将分离,将不专兵。军事行动一般须奉命于皇帝、宰相和枢密院。枢密院、三衙、率臣,职权分割,上下相维,使军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此外,尚书省还没有兵部,掌管仪仗、武举、兵器、马政、地图事宜,兼管厢军、乡兵、土军、蕃兵、边境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封与承袭等。
兵役制度方面,宋朝主要实行募兵制。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每遇凶年饥岁,就大量招募破产农民,又往往收编"盗贼"为兵,即所谓"除盗恤饥"。此外,还鼓励营伍子弟接替父兄当兵,或以罪犯充军,兵源缺乏时也抓民为军。一经应募,终身为伍。北宋规定,诸路募兵由长吏或都监施行,初有"兵样",按身长、体魄划分若干等,分送诸道,令如样选募。以后用木梃代"兵样",差以呎吋高下。对应召者根据身长、体魄以及技巧等确定等级,再按等级编入不同部队。凡"亢健者"拣入禁兵,"短弱者"即入厢兵。新兵入伍,即在脸部或手臂刺字,以标明军号,故招募又称招刺。家属可随住军营。宋军实行拣选制度,每年春秋按上、中、下3等标准进行训练考核,壮健有武技者,可由厢军升禁军,武技出众者,优给赏物,可补阙阶官。武技不及下等者,马军降为步军,又不及降为厢军。老弱者或降低级别,或削除军籍,或降充“剩员”和供军中杂役。禁军、厢军以及土军,一般60岁退役,衣粮供给减半。阵亡军士家眷有抚恤,伤残也有安置。
宋朝军事通信,主要由设于全国要道的急脚递或马递铺担任。凡有军令公文,递铺兵乘马接力传送,规定日行四五百里,昼夜兼程,不得误期。传令的凭信有银牌、铜牌,木契,传信牌等。通常银牌为皇帝的凭信,铜牌为枢密院发兵凭倍,木契、传信牌为诸路主将发兵凭信。凭信须与传输的文件相符才能发兵。为保守秘密,还有“字验”规定,即战前制定常规事若干条,每条配一字作暗号,置于传信牌中,即使传信牌落入敌手,也不致泄密。
宋军后勤供应,主要是粮食、兵器及战马。粮食实行定仓供应制度,统一实施。兵器以冷兵器为主,火药兵器为辅,由首都及重要州府设置的兵器工厂按照军器监设计因式、规格、用料标准等统一制作。造好的兵器送交兵部各库,遵枢密院命令发放。战马主要从西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购买,其次内监牧饲养。南宋时,因陕西丧失,军马缺编较其。后勤运输主要是水运及陆路车运,战时则大量征调民夫和畜力运输。
宋朝武装力量主要由禁军、厢军、乡兵、蕃兵构成,此外,还有土军和弓手。禁军是中 央军。包括皇帝宿卫军和征战戍守部队,分别隶属三衙。其任务是"守京师,备征戍。有步军、印马军两个兵种,水军和炮军附属于步军。其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4级。厢辖10军,军辖5营,营辖5都。每都100人。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部头(马军称副兵马使)。指挥(营)是禁军基本的建制单位,调动、屯戍和作战,常以此计算兵力。为防止武将叛乱,禁军在兵力部署上,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戍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同时实行“更戍法”,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以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禁兵的给养按规定较优厚,月俸分等发给,年节有赏,大典有赐,行军另有行装钱等。但有的妻室随营,又军吏克扣严重,禁兵生活都很困苦,特别是社会地位低下,深受将校欺凌和虐待,以致常常发生兵变。
厢军属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 央机构的杂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 央机关统管,“内总于侍卫司”。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卫、迎送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分军、指挥、都3级,统兵官与禁军同。
乡兵也称民兵。是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或募集土人组成的地方民众武装。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担负修城、运粮、捕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各地乡兵名目很多,编制亦不统一,或按指挥、都,或按甲、队,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编成,最多之时,陕西、河北、河东谙路总数达42万余人。
蕃兵是北宋西北部边防军。由陕西、河东与西夏接壤地区的羌人熟户部族军组成。诸部族首领被封军职.率部族军戍守边境。其编制因族而异,或按部族、性、族,或按族、标、队,至神宗时才统一采用指挥、都的编制。南宋时因陕西的陷落,事实上已不存在。
土军和弓手属地方治安部队。由巡检相县尉统辖。土军为神宗时所设,隶属各地巡检司;原为吏役,轮差民丁充当,后改为雇募民丁,隶属于各地县尉司。土军和弓手人数不多,通常采用都一级编制。
宋神宗时,为增强国防力量,曾推行王安石改革军制的新法,主要有省兵法、将兵法、保甲法和保马法。省兵法,即简编并营,裁汰老弱、冗兵。将兵法,将兵法,即改变原来的"更戍制",在全国重要军事地区置将统兵,平时就地训练,战时接受调遣,"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保甲法,是对乡兵制度的改革,"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5户为1小保,25户为1大保,定期习学武艺,夜间轮流巡警。其中,凡是经严格训练的乡兵,成为禁军的辅助力量,少数还被升为禁军。保马法,保马法,即与保甲法相配合的牧养军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由官府给予马匹,或按市价发钱自买,每户养1~2匹,免一定赋役,马匹如有死病等情须补偿。
南宋军队变化较大。初期,北方禁军主力大部溃散,南方各地的系将和不系将禁军虽保留原番号和建制,但已不是主力,而降为与厢军相类的杂役兵。重新编组的中 央军亦即此时的主力为屯驻大兵。后来,朝廷为加强对各屯驻大兵的控制,屯驻大兵的番号几经更易,初为御营军、东京留守司军、陕西军3支大军,后统改为行营护军。分前、后、左、右、中5支大军。绍兴十一年(1141),又剥夺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大将的兵权,把他们的部队改为御前诸军,"遇出师取旨,兵皆隶枢密院"。至中期,先后在长江和川陕交界设置10支彻前诸军,其统兵官为都统制和副都统制。三衙长官职权降低,与10都统制大致平级,各统率1支大军,负责守卫首都临安(今杭州)和建康府(今南京),事实上也是屯驻大兵。这13支屯驻大兵,均按军、将、部、队序列编成,其统兵官分别为统制、统领,正将、剔将、准备将,部将,队将等。屯驻大兵的军士一般分效用和军兵两级,两者内又分若干等级,以示身份和待遇的差别。此外,各屯驻大兵有一定比例的“不入队人”,包括火头、辎重兵等非战斗人员。南宋中、后期,为加强对屯驻大兵的控制,进一步扩大由文臣出任的制置使、宣抚使等官的统兵职能,使之逐渐取代、剥夺各都统制的统兵和指挥权,并在13支大军外陆续创设各种番号的新军发展为主力,而原有的屯兵逐渐消弱。
军队的兵种及军事法规方面,两宋时的兵种主要是步军,其次是马军。弓弩是重要武器,考核兵士较重视其挽弓能力。另外还有水军。南宋水军规模比北宋为大,已常用车轮战船作战。宋朝重视制造武器,兴办若干厂作,能大量生产弓弩,也能成批生产火药兵器。还设置专门管理武器的机构。同时,宋朝重视制定军事法规,曾颁布《赏罚格条》。北宋仁宗、神宗时设立武学(军事学校),实行"武举"、"御试"等制度,培养、选任军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北宋王朝非常重视军事法规建设,有代表性的军事法规有__、__、__。
宋朝重视制定军事法规,曾颁布《赏罚格条》。
北宋王朝非常重视军事法规建设,有代表性的军事法规有...
同时,宋朝重视制定军事法规,曾颁布《赏罚格条》。北宋仁宗、神宗时设立武学(军事学校),实行"武举"、"御试"等制度,培养、选任军将。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蜗牛得快跑 2007-08-12 · 生于平凡,活于不凡,死于安然 蜗牛得快跑 采纳数:8337 获赞数:43968...
北宋王朝有代表性的军事法规有哪些
北宋王朝非常重视军事法规的建设,这是其强盛的根基之一。北宋时期,有几部代表性的军事法规,对后世军事管理影响深远。其中一部是《赏罚格条》,这部法规详细规定了奖惩制度,旨在激励士兵士气,同时约束军纪。另一部法规则是《军政要略》,它对军队的组织、训练、作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定,为北宋军事...
北宋王朝有代表性的军事法规
斥堠铺
北宋时期的特点是怎么样的?
宋王朝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轻民的传统做法,义利并重相当重视经济立法。法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专门设置了专卖法,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其立法活动频繁,法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法规的制订、实施各方面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宋的经济法令,注意...
宋朝除了在军事上比较积弱之外,其他方面算不算是我国古代最完美的一个...
在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王朝都采取“抑商”的政策而惟独宋朝例外宋初太祖赵框胤就言“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后宋太宗也号为“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神宗在位时“尤先理财”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这样的重视经济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宋朝这是保证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在宋之初...
军事思想概貌有哪些?
一是具有坚实的古兵法的理论基础。宋辽金元各政权,尤其是宋王朝对学习研究古人优秀军事文化遗产十分重视。早在北宋太宗朝,当时编修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共1000卷,其中专门记述军事的《兵部》就有90余卷,占全书总量近十分之一;继后,真宗朝时编修的大型类书《册府元龟》亦有1000卷,其中专门记述军事的《将帅部》有...
国防法规的产生、法的来历
大体来说,律是刑事法规,令是关于国家和军队基本制度的法规,格是具体的行政法规,式是办事行文的程序。元朝,蒙古族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也十分重视军事法制建设,它独到之处是,在法典中首次设置了《军律》专篇,并制定了各种军事“条画”,诸如《省谕军人条画二十三款》、《晓谕军人条画十四款》等...
急求有关宋朝的相关资料(内有详细),谢!
英宗也非常重视书籍的编修,《资治通鉴》的写作就是英宗所提出发起的。 熙宁变法与新旧党争 有“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当开元天宝时”之叹的王安石英宗死后,他的长子神宗赵顼即位。神宗在位期间,宋朝初期制订的制度已经产生诸多流弊,民生状况开始倒退,而边境上辽和夏又虎视眈眈。神宗因此锐意改革。神宗启用著名改革派名臣...
宋朝最终会覆灭,是因为哪些方面的腐败和怎样的文化基础?
由于宋太祖赵匡胤自己黄袍加身,以兵变夺权,他为了防止属下效仿,所以才有了"杯酒释兵权"剥夺禁军将领的兵权,且颁布了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法律法规,没想到正是这些法律法规影响了整个宋朝三百多年的发展。 即使在宋真宗时期开始,宋朝就在探索"武举",但宋代武举考试以文为主,武举考试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增添文试,且文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