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诗经>风雅颂赋比兴

求解,风\雅\颂\赋\比\兴
的详细意思,并给每一个附上一首诗经中的诗词
求救啊!!!!!!!!!!!!!!!!!!!!!!!!
能否简单一些,只要这六个字在诗经中代表的意思,在给每一个字都附加上一首诗经中的诗词(除蒹葭外,诗词必须每个字包含的
如果好的话,我会追加20~200分

所谓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周王京畿被周人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称。“雅”分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很久没接触文学了.整天和理工科的东西拼命.所以一时间举不出那么多例子.但<关雎>的前两句用的是兴的手法.这个还记得的.
风雅颂的话摆渡直接搜就有的.或者你直接搜诗经的全文.他肯定分类的.就是按风雅颂来分的.直接拉过来就是.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25
风雅颂赋比兴统称诗经六义,但它们所指的实际不是一回事.
风雅颂指诗经的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地方乐调,内容都是民歌,比如高中人教版课本上<静女>就是;*“雅”诗就是西周王畿的乐调;*“颂”,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分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
赋比兴是写作手法.赋指的是铺陈叙事,比如<菔苢>这首诗歌,全诗说的是妇女门采野菜的情景,但全诗用了六个动词来详说怎么采,怎么捡,怎么装等等.比就是打比方,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和兴一般是一起用的,用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比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那几句.

如果是高中学生,你只要知道诗经的六义,了解赋和起兴就可以了.
第2个回答  2007-09-25
“赋比兴”的观念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不断积累,先由《周礼·春官·大师》总结:“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1]汉代《毛诗序》的作者,根据《周礼》的说法提出了“诗之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2]很明显,风、雅、颂是属于《诗经》的文体分类,赋、比、兴是指什么,则没有说明。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意思是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一般说,赋、比,都比较清楚,兴就有疑问,后人的解释分歧很多。至今也没有定论。刘勰所谓“风通而赋同”,即风雅颂相通,赋则作为诗的一般表现手法,“通正变,兼美刺”,也是相同的,这些都比较好理解,惟独比和兴问题,历代解释很多。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三种解释的方法,即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
一、三种不同角度的解说

政治的解说。如汉代的“比刺兴美”说。这是汉儒的经学的解释。郑玄注《周礼》“六诗”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而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3]这种说法是以汉代的社会文化中的美刺论生硬地来解释比兴,与文学艺术离开得比较远,与文学创作没有多大关系。《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抒情的诗歌中,离开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所描绘的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例如把爱情诗《关雎》说成表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等,就和这种对于“赋、比、兴”的牵强附会的理解,有着直接关系。唐代孔颖达就不同意郑玄把“比兴”分属“美刺”的说法,指出: “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毛诗正义》)并非比一定与“刺”相连,兴一定与“美”相连。这种经学家的政治解释方法,在中国古代仍有不小影响。连刘勰也不能不受其影响,如“比兴”篇中说:“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鸠贞一,故夫人象义。”意思是关雎雌雄有别,用以比喻后妃的美德,布谷鸟专一,所以诗人用来比喻夫人的专一用心。这种读诗的方法承继的是郑玄的政治解释方法。这种方法特点是用政治遮蔽艺术,用意识形态曲解诗义,离开了诗歌的常识,是不可取的。

语言的解说。朱熹的解说可作为代表。朱熹在《诗集传》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辞。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4]赞成此说的人最多。在朱熹的解说中,强调比兴是一种修辞手段,一种语言技巧。这种解说与郑玄的政治教化说大异其趣,无疑把解说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训诂的角度看,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作为一种语言解说,用之于非文学著作中是可以的,但用之于文学作品似乎就还隔着一层。因为诗歌的语言是情感的语言,离开情感,单纯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很难把属于情感世界的诗歌解说清楚。实际上,对于这种解说,连朱熹本人有时也是怀疑的。(详下)

文学的解说。最值得重视的解说。具体代表性的有四人,即刘勰的“比显兴隐”说,钟嵘的“文已尽意有余”说,宋人李仲蒙的“叙物索物触物”说。近人徐复观的现代解说。这里先简单介绍钟嵘、李仲蒙的说法,然后再回过来重点阐述刘勰的说法以及徐复观的观点。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有尽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在钟嵘看来,三者都是文学的方法。因为运用赋比兴都要“干之以风力,润之者丹采”,最终目的都是要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其中,对兴的又以“文有尽意有余”来解说,这就把“兴”的含蓄蕴藉的文学功能说得比较清楚。这种看似“与训诂乖殊”(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解说,“说得不明不白”(黎锦熙《修辞学·比兴篇》)的解说。恰恰揭示了“兴”的文学功能,是十分有意义的。钟嵘对“兴”的这种解说影响很大,唐代以来的诗学实际上是沿着“文有尽而意有余”的旨意往前推进。

宋人李仲蒙的解说也很有意义,他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5]李仲蒙分别从“叙物”、“索物”、“触物”的角度来解释“赋、比、兴”。在他看来,作为赋的“叙物”不仅仅是 “铺陈其事”,还必须与“言情”相结合,就是说作者要把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又要把客观的物象描写得真切生动。这就比传统的解释进了一大步,更加符合创作中对于“赋”的 要求。唐代许多诗人用“赋”,的确都表现了这样的特点,如杜甫的《北征》、《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主要是用“赋”,却也十分尽情。作为“比”的“索物”,即索取和选择物象以寄托感情,不完全是一个运用比喻手法问题,作者还必须在比喻中表达作者真挚的感情。唐代许多诗歌中的比喻,如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这里用“比”,却以情附物,而不象某些汉赋那样把各种比喻变成单纯词藻的堆砌。作为“兴”的“触物”,由外物的激发以兴情,反过来又把情感浸透于所描写的物象中。显然,李仲蒙对“赋、比、兴”的解说,最后都归结到一个“情”字上面,这就更符合文学的审美特征。

急救!!!<诗经>风雅颂赋比兴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很久没接触文学了.整天和理工科的...

什么是风雅颂,赋比兴
1、风雅颂:风、雅、颂是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2、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

风雅颂赋比兴是什么意思
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是重要的文学概念,最早出现在《诗·大序》中,详细阐述了诗的六种表现形式。其中,“风”、“雅”、“颂”代表了诗的不同分类,而“赋”、“比”、“兴”则属于表现手法。“风”主要描述的是各诸侯国的音乐风格,这些乐调反映了各地的风俗和民情;“雅”则特指京城地区...

{风、雅、颂;赋、比、兴}是什么?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诗经》内容:风、雅、颂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

诗经中风、雅、颂、赋、比、兴各是什么意思
风、雅、颂是属于《诗经》的文体分类,赋、比、兴则没有说明。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意思是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一般说,赋、比,都比较清楚,兴就有疑问,后人的解释分歧很多。至今也没有定论。刘勰所谓“风通而赋同”,即风雅颂相通,...

什么是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赋比兴,起源于诗经,合称“六义”,唐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赋、比,较清楚,兴有疑问,后人分歧很多,没有定论。 夏荷的舞蹈 | 发布于2012-12-03 举报| 评论 2 2 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 cxh8981369 | 发布于2011-06-25 ...

风雅颂赋比兴是什么意思
风雅颂赋比兴是《诗经》中重要的篇章体例,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域、场合和主题的诗歌。风,是15个地域的民歌,共160篇,多为民间音乐。雅,是周朝中央地区的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大部分为贵族文人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歌颂祖先功绩,共40篇,全为文人作品。时间上,...

风雅颂赋比兴是什么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它与“风,雅,颂”合称“六义”。朱熹《诗集注》指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叙事);“比者,...

风雅颂赋比兴分别什么意思
“风雅颂赋比兴”分别指的是:“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比”: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

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比:比喻;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风雅颂赋比兴,起源于诗经,合称“六义”,唐孔颖达《毛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