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出自哪个历史时期?描绘了什么现象?反应了什么音乐特点?

如题所述

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同期出土的还有其它乐器近百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 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在鼓中部和左面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22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阶名称的对应关系。另有一件镈钟,位于下层甬钟中间,形体硕大,钮呈双龙蛇形,龙体卷曲,回首后顾,蛇位于龙首之上,盘绕相对,动势跃然浮现。器表亦作蟠虺装饰,枚扁平。镈钟上有铭文,记述此镈钟乃楚惠王赠送的殉葬品)。 此外,更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体只 曾侯乙墓编钟能发出一个乐音,但是编钟的每件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并且互不干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4
古代先民在礼乐制度方面,有一套完整的行为标准和规则。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启迪人类的智慧,规范人的行为,更是宗教、政治、伦理之功能的凝聚点。在探索曾侯乙墓钟磬乐器与乐悬制度时,它的弦乐诸器不应被忽视。从曾侯乙墓弦乐诸器可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制关系。琴瑟弦乐亦称弹拨乐器。琴瑟与钟乐乃有刚柔相济,激荡而又舒心并起到了和谐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文献记载中每每相提并论,此与曾侯乙墓中所出弦乐诸器相印证。
曾侯乙墓形制独特,考古学者称其为“不规则多边形”。一般王室墓主皆置于中间墓坑,曾侯乙主棺则陈于东室,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当以信奉礼乐为主旨。中室、东室是曾侯乙墓的主体结构,西室、北室长宽不一,当为主体之附属。墓葬为岩坑竖穴,深至11米以上,外棺、内棺总重约9吨,土坑竖穴,未设墓道,可印证所谓“诸侯皆悬柩而下”,这对研究古代墓葬制度和礼制极为重要。

曾侯乙墓在坚硬的红砂岩上开凿墓圹,墓壁垂直光滑而不见斜坡墓道,也没有供构筑者上下的二层台,均在“直悬而下”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数量众多,青铜重器除编钟之外,礼器精品在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体现出其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极高水平,再现了曾国的悠久历史和厚重的礼制文化。青铜器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广泛应用,使当时社会面貌和生活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农业、畜牧业、商业、手工业、音乐、文字和科技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的成就。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期,周王室政治、经济不断减弱,相继影响到青铜文化发展与铸造,因其原材料和铸造成本太高,周王室青铜文化走向衰落期,而诸侯列国的青铜器发展之快,以曾国铜器为例,曾侯乙墓随葬一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成为时代的典型器物。

一、九鼎八簋礼器与礼制

春秋战国丧葬制度与习俗发生不断异化,商风周俗仍然承袭相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