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全国人口是多少?

如题所述

一、亿万生灵:明末人口总量估算

改朝换代,哪有不死人的道理?但清朝定鼎,杀的人确实也太多了。

明清换代,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毁灭事件之一,只有蒙古帝国崛起的过程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根据杜车别(孙海宁)在《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减少之谜》中所作的估计,直接或间接死于清军屠刀之下的中国人,超过了两亿。这就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的总和。

一直以来,很多历史学家、人口学家认为,明朝末年中国的人口当在六七千万左右,最多也就一点几亿。但明朝初年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七千万——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为了制定收税标准,对全国户口和土地进行过普查登记,根据这个普查资料可以推算出明朝人口大约在7000万左右。这个数字是很靠谱的,因为当时国家已经统一了二十来年,各级行政机构运行成熟。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政府机构的清廉高效保持的相当不错。

此后两百多年,明朝内部始终保持总体的和平稳定,人口应该会持续增长。具体的增长率,明朝之前,北宋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到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的129年间,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是千分之九点二,人口达到了一亿一千万。明朝之后,中华民国时期,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是千分之八点二。明朝的社会稳定程度超过了北宋和民国,增长率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即使按照千分之八的增长率计算,明朝经过两百多年的和平时期,人口总量也可以从七千万增长到五亿,即便增长到两三亿以后增速放缓,打个折,超过四亿总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多人,当时的生产力能否养得起呢?答案是不仅养得起,还能丰衣足食甚至奢侈享乐。就土地的供养力来说,明朝后期张居正主持变法,对天下田亩进行测量统计,明朝全国耕地面积是12亿2542万亩。耕地测量的数字是拿来给国家交税用的,只会少量不会多量。明末农耕技术高度发达,江南地区亩产可以达到四五百斤,北方地区也可以达到两三百斤,偏低的估计是全国平均亩产260斤(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偏高的估计是平均可以达到400斤(杜车别《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即使按照260斤算,一亩半土地的产量养活一个人绝无问题。

明朝中后期,大量的耕地并没有被用来种植粮食,而是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比如棉花、桑树等等,以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耕地之所以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那也是在粮食够吃的基础上才能有土地剩余。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和手工业的高度繁荣,也说明当时不存在土地供养人口能力不足的情况。

12亿亩的耕地,只需要一半的土地也就是六亿亩用来种粮食(实际比例更高),就可以养活4亿人没有问题。剩下的用来种植蔬菜油料、动物饲料或者棉花桑树等为手工业服务的经济作物,供四五亿人吃穿用度,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还可以创造极大的农业剩余,供上层阶级奢侈享乐。

为什么明末的实际人口数量会大大高于官方的统计数据呢?

明朝征税实行土地税和人头税(含劳役)并行的制度。土地数量曾经多次重新丈量,以作为征税的新依据。但征税的户口,两百多年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的重新调查登记,都是各个地方根据人口的死亡出生等每年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到了中后期已经完全沦为形式:一年一年原样照抄,或者随意做一点增减的调整,以免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登记在册的纳税和服劳役的户口数,洪武二十年是一千零六十五万户;到了两百年之后的万历六年,竟然还是一千零六十二万户,还少了三万户。

纳税人口和实际人口之间的比例,万历年间出使中国的西班牙人拉达在《记大明的中国事情》中举了两个实际的例子:“有个叫夏苏的人对我们说,他户内有七十人,但他只纳七个人的税;另一个人对我们说,他户内约六十人,他只交四个人的税。”在这个记录中,第一个例子的纳税人口与实际人口的比例是1比10;第二个例子是1比15。若是1比15,则7000万的纳税人口,就要对应超过十亿的真实人口;若是1比10,则对应七亿的真实人口。就取一比十,再打个八折,也已经超过五亿了;若打个六折,也就是一个纳税人口后面还隐藏着五个未纳税人口,人口总数也可以超过四亿。这样的估算很粗略,样本也太少。但确实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支持了我们根据人口增长率算出来的结论,也就是明末人口在四亿到五亿之间是合理的。

除了总量的计算以外,对4亿人口的空间分布,杜车别在《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中也有详细的测算和史料分析。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南京和苏州,人口大约三四百万;杭州、北京、广州则在两百万左右。这种估算有第一手史料作为依据,比如,史书记载,杭州最主要的粮食供应仓库,每两个月就要消耗60万石粮食,这个数量足够养活200万人;1650年清军在广州屠城,事后和尚收集尸体就收了七十万具。

一般地区级别的商业中心城市或政治中心城市,如扬州、济南、福州、开封、武昌、临清、南昌、西安等,人口则在百万左右。此外,府城、州城的人口数当在十万至五十万之间,县城人口在两万到十万之间——崇祯元年,湖北荆州公安县一场大火就烧掉了五千多间房子,受灾人口在2.5万以上。而公安县只是一个偏僻的普通县城,不是区域商业或交通中心。

公元1558年,陕西华阴县地震,死亡人数统计出来,有名有姓的竟然超过了83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人口死亡最多的一次地震记录。陕西在明朝属于偏远地区,人口和华北、四川、华中、江南等地比起来是比较稀少的。一场大地震,震中只在县城而不在省城西安,就死亡约百万人,当时中国人口密度之高可以想见。我们可以作一个对比,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烈度最高的地震,也就死了24万人。

此外,当时还有很多乡村集镇,这些集镇在沿海地区因为手工业发达的缘故,也可以聚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江西景德镇就聚集了数万制作瓷器的工人。[1]明朝有一千四百多个县,若县城平均人口五万,就有七千万城镇人口。再算上大中城市和商业手工业集镇,则明末中国城镇人口超过一点五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再看农业人口,根据明朝典籍《沈氏农书》和《补农书》中数据,嘉兴、湖州地区一位常年雇工可耕种稻田八亩,同时再负责管理桑田四亩,一个人可耕作的土地是12亩。何良俊在《四有斋从说》中提到,松江地区,西边平坦的土地上,一对夫妇利用水车等工具,可以种植25亩地,若勤劳肯吃苦可以耕作30亩地;但东边是丘陵地形,耕作施肥引水都非常麻烦,一对夫妇就只能种植5亩地了。全国各地平原耕地和山地上的耕地的比例不太好说,若简单算术平均一下,(30+5)/2=17.5亩。但一般来说平整的耕地往往用于种粮食,坡耕地则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即使考虑平地种粮、山地种桑的特点,人均可以多种点地,全国平均下来一对夫妻耕作二十亩地应该是上限。再参考“一个常年雇工可以耕种稻田八亩,桑田四亩”,雇工应该是男性,耕种能力更强,女性耕种数量较少,主要起辅助作用。则男女平均大致每人平均可耕种约10亩地——男性12亩,女性8亩,不会更高了。明朝12亿多亩的耕地,就需要一亿两千万的劳动力(含女性)。

古代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大致是50%,另外一半就是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五十岁以上的老人。1.2亿劳动力,大约就对应两亿四千万的总人口。但明朝的城镇人口中“流民”居多,也就是没有城镇户口,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流民”必然以青壮年为主,老弱更多的会留在农村,则农村人口中老弱的比例会更高一些,这跟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工进城,老人妇女儿童往往留在农村是一样的。这样,农村人口两亿五千万肯定是有的。把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相加,也有四亿人。

总体而言,我们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明末人口数量都应该在4亿人到5亿之间。基本逻辑是:明朝初年有七千万人,经过两百年的和平,就算按照北宋和民国的增长速度打个折,也可以轻松超过四个亿;再看土地产量,养活四亿人口很轻松;再看城市人口数量,各种一手资料的抽样调查表明,它可以支持四亿人口的推论,四亿人分布在什么地方可以说清楚。至于官方统计的人口为什么会大大低于四个亿,也有合理的解释。以4亿为基数来计算明清换代的人口损失,只会少算不会多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3
清:
公元1652年,清世祖顺治9年,全国总人口1448.3858万。清实录世祖卷61
公元1713年,清圣祖康熙52年,全国总人口2358.7224万。清实录圣祖卷257
公元1741年,清高宗乾隆6年,全国总人口14341.1559万。高宗实录卷157
公元1834年,清宣宗道光14年,全国总人口40100.8574万。宣宗实录卷261
公元1887年,清德宗光绪13年,全国总人口37763.6万。光绪会典卷十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02
清:
公元1652年,清世祖顺治9年,全国总人口1448.3858万。清实录世祖卷61
公元1713年,清圣祖康熙52年,全国总人口2358.7224万。清实录圣祖卷257
公元1741年,清高宗乾隆6年,全国总人口14341.1559万。高宗实录卷157
公元1834年,清宣宗道光14年,全国总人口40100.8574万。宣宗实录卷261
公元1887年,清德宗光绪13年,全国总人口37763.6万。光绪会典卷十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清朝时期我国有多少人口
清朝各个时期我国人口如下:公元1652年,清世祖顺治9年,全国总人口1448.3858万,清实录世祖卷61;公元1713年,清圣祖康熙52年,全国总人口2358.7224万,清实录圣祖卷257;公元1741年,清高宗乾隆6年,全国总人口14341.1559万,高宗实录卷157;公元1834年,清宣宗道光14年,全国总人口40100.8574万,宣宗...

清朝人口最多时有多少人?
1. 清朝时期,中国的人口大致保持在4亿左右。2. 清朝建国初期,人口约为5亿4167万。3.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即1965年,人口已达到7亿。4. 文化大革命后,1977年,人口超过8亿。5. 1982年,人口数量超过10亿。6. 由于改革开放导致人口快速增长,中国在1982年意识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并将其...

清代“中国人口大爆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顺治九年(1652年),清朝首次大规模统计全国总人口数据是1448.3858万;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朝基本统一中国时,全国总人口数据是1913.7652万。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总人口数据是2576.3498万;雍正十二年(1734),全国总人口数据是2735.5462万 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总人口数据是14341....

哪个朝代的人口最多有多少
1. 清朝时期,我国的人口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2. 道光十四年(1834年),清朝的人口总数达到了401,008,574人。3. 在清朝乾隆年间,丁赋人头税被并入地税,此后新增加的人口不再纳税,这一政策导致了人口的快速增长。4. 乾隆六年(1741年),在籍人口总数为143,411,559人,这是中国历史上全国总...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人口最多?
清朝在刚刚入关中原时人口数只有1430万丁,在康乾盛世之后,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人口是也是大量的飙升的,在道光年前人口数达到了4.13亿。自此清朝也创造了历史上第三个人口数量高峰,4亿多的人口数也是古代中国时期人口数量最多的朝代。不过在民国时期人就数量就出于停滞阶段。2、第二位:明朝 明朝...

中国人口最多朝代
清朝时期人口最多。顺治八年(1651年): 人丁10,633,326 总人口约3000万 顺治十二年(1655年): 人丁14,033,900户 推算为4、5千万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推算7、8千万人---1亿3千万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亿5千万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人丁24,621,324 康熙帝为确实掌握人口数,...

为什么清朝人口达到四亿
为了稳固统治,清朝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如剃发令,导致人口锐减。顺治十二年(1655年),全国在籍人口仅为1403万。然而,不到一个世纪,人口恢复至一亿,又两个世纪后,人口数量达到四亿。这一变化背后的主要原因包括:1. 政治稳定:清朝政府实施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以及稳定的农业政策,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清朝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呢?
序言:在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当时的全国总人口已经突破了3亿。而且每年仍然以0.94%的速度往前快速发展,看到这里你不免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这段时期人口能够快速的增长呢?人口的发展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文章。(一)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收政策的改变对康乾盛世时期人口的...

大清全盛时,中国的人口有多少?
大清全盛时,中国的人口有3亿。明末清初,番薯、玉米和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和康熙“圣世滋丁,永不加赋”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迅速从1.4亿增长到3亿。人口的增长河粮食作物的引进,推动了人口迁徙,促进了西部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但人口的过度增长,...

清朝人口最多时有多少人?
清朝时期中国人口大概维持在4亿人左右,建国初期是5亿4167万人,文化大革命之前(1965年)是7亿,文化大革命后1977年超过8亿,1982年超过10亿,因为改革开放到1982年人口增长很快,所以1982年国家意识到实现计划生育的必要,提出计划生育国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