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成为国语(普通话)。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说,当时在国会内订立国语时,要求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
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惟孙中山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说以汉语北方话作为国语。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一说为三票)败北,汉语北方话成为中华民国国语。但是粤语“差一票”成为国语只是个民间传说。
其实不止广东、四川这些地方,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在民国初年,本地方言都差点当选为国语,也就是普通话。
落选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最离谱的是说有一位代表在投票的时候去上厕所了,导致本地方言落选。当然,稍微懂点道理的人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关于粤语落选,最流行的说法是这样的。由于广东处于沿海,最先接受新思想,人民也比较进步,当初订立国语的时候,广东籍的参会人员超过半数,粤语当选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国父孙中山考虑到,粤语与北方汉语发音区别实在太大,很不利于全国推广。为了国家大计,团结全民族人民,孙中山对议员们一一游说。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败北。
著名作家王蒙曾到陕西河南等地去考证,洛阳人跟他说洛阳话差一票就当选了,陕西人跟他说陕西话差一票就当选了。这让王蒙也感到很头大,他把这个事情提出来跟大家讨论,却被标题党们写成:王蒙说,洛阳话和陕西话都只差一票当选普通话。
那么,各地人民口中最终夺魁的是什么语言呢。北京话。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知道,普通话跟北京话还是有些差距的,并不完全相同。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民国元年,教育部总长是著名的蔡元培先生,为了方便各地语言的交流,他让吴稚晖组织,对每一个汉字审定标准的读音,确定下来以后,还要用字母标注音素(拼音的前身)。
参加拟定读音的人员,由教育部直接任命了50人,然后其他各省推举2位代表,内蒙和西藏各1位代表。
这样就又有了分歧,因为当时教育部任命的人员中,大部分都来自江浙一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经过了激烈的讨论以后,又决定实行一省一票的制度。
这个投票过程非常复杂,并非人们想象的对某一地区的方言进行投票。而是对审定的6500个汉字逐一投票。所以,普通话的形成并非来自哪一个整体的方言体系,而是经过议定新的一套语言。当然,其中最多的还是保留了北京话的读音。
读音确定了以后,就开始确定音素,也就是以前的拼音。有人认为应该像日本片假名,用偏旁做字母,有人认为应该用罗马字母,有人认为应该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号,各方相持不下。
最后由鲁迅等人建议,就使用之前商议国音的临时符号,把它转正。最终,这套方案被确定下来,直到现在的汉字拼音系统出现之前,中国一直使用的这一套音素。
由此,我们知道,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兼容并包之后的结果。从投票方式来看,根本不存在什么“一票之差”的说法。
而中国各地之所以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都是因为地区自豪感。人们对本地方言怀有深厚的情愫,所以愿意用这样的传说来为它增添光彩,口口相传,也无可厚非。
扩展资料
现代粤语在正式场合里一般采用二十世纪初兴起的现代白话文书写系统,全中文都可以共用,即全中文通用书面。因为粤语是中文其中一部分,所以书面表达形式上本身粤语书面跟通用书面可以做到齐驾并驱。
这种通用书面的语法、词汇和用语与粤语书面有较大的差别,不过人们似乎已经基本上习惯了这种差异,不觉有大的不便。但当人们用粤语读通用书面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完全按照字面来读的。朗读者会习惯上根据粤语语法、词汇及用语调整字面文句,用粤语复述出来。
大众媒体为贴近民众,不时会加入大量粤语固有词汇。部分杂志会采用另外一套自己的粤文书写系统,大量按照粤语语法及用语书写,不懂粤语的中文使用者是难以理解这种粤语白话文的。
报纸则会采取折衷方法,主要行文都是以通用书面书写,但在对话和引言中,会使用粤文书写。这些广东话对白令文章更为生动,更传神,更直击人心,并避免在翻译成通用书面时出现失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粤语 (汉藏语系汉语族下的语种)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民国初年粤语差一票成为国语?
粤语差点成了国语?
不是。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成为国语(普通话)。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说,当时在国会内订立国语时,要求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惟孙中山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说以汉语北方话...
中国七大方言中,为什么粤语差点成为“国语”?
是因为,粤语是语音不是方言,这是世界认可的。粤语传承自唐代雅言,以汉语来说比普通话正宗得多,唐诗用粤语读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另外没有差点成为“国语”,因为根本没有过所谓的选“国语”投票。当时,广东国会议员占了一半以上的席位,所以粤语成为国语不是问题;但孙中山考虑到中国的统一,就一个...
差一票成为普通话的是?
粤语曾经差点成为普通话。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认为在辛亥革命成功、民国成立的初期,粤语在评选为国家语言时,仅仅因为一票之差而未能当选。据说当时国会议员中广东籍的代表占据了多数席位,因此粤语似乎很有机会成为国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普通话的科学规范和标准是在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
差一票成为普通话的是?
差一票成为普通话的是粤语。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成为国语(普通话)。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说,当时在国会内订立国语时,要求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科学规范、标准统一的普通话 1956年2月...
差一票成为普通话的是什么?
粤语。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成为国语(普通话)。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说,当时在国会内订立国语时,要求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惟孙中山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说以汉语北方话...
民国初年,哪种方言“差一票”就成为国语?
其实,说粤语当初只差一票就差点主宰中国普通话的说法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直到现在,陕西以及河南还在传说自己的方言险些成为国语呢。这应该就是当时各地都有议会参加人物,并且话语权还不小而产生的误传吧。我们是中华子孙,传统讲究“字正方圆”,若连个拼音也拼不清楚的话,那就有失神州五千年的伟大...
中国七大方言,民国初年到底哪种方言差一票成为国语?
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惟孙中山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说以汉语北方话作为国语。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一说为三票)败北,汉语北方话成为中华民国国语。著名作家王蒙有着不同的观点,他举了一个例子:“普通话是建国后的官话,继承的是历朝历代的国语,...
笑谈粤语三大谣言之“ 粤语差一票就成为国语了”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传言,粤语差一票成为国语。粤语真的差一票成为国语吗?民国初立,为选官方语言,粤籍议员与北方议员互不相让,粤语和北京话票数持平,关键时刻为顾全大局,孙中山先生对粤籍议员,晓之以情动之理,亲自投给北京话一票,才避免了更大的语言之争。相信了,别急,还有一个版本...
差一票成为普通话的是什么方言?
差一票成为普通话的是粤语。粤语,广东地区称为广东话、广府话,广西地区称为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方言。是广东地区广府民系和广西地区白话人的母语。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东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需知:关于粤语的起源,有...
民国的时候是不是有过粤语差点成了国语的情况?
粤语尤其多。而且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前,普通话的国际影响力比不过粤语,美国加拿大七八十年代的一些华语播音频道,新加坡、大马这些国家通用的华语都是粤语。这些都是民国时期,提倡把粤语作为国语的有利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话的影响力更大,因此促成了国语以北京话为蓝本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