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人,自幼聪颖,海内名士。大将军何进掌权时,征召荀攸入朝为官,曹操迁都许昌以后,把荀攸招至麾下,拜为军师,在曹操的智囊团中,荀攸被尊为“谋主”。荀攸在曹操讨伐张绣、吕布的战斗中都有贡献,在决定生死的官渡之战中更是奇谋百出,对战役胜利起决定性作用,无愧于谋主之名。
曹操的评价曹操在给麾下谋士论功行赏时,以荀彧为首,荀攸仅次于荀彧,后来荀彧死后,确实是荀攸接替的尚书令,可见这叔侄两人地位很高。此外,曹操对荀攸有一句让人不太好理解的评语:“智可及,愚不可及”。
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说实话,当我第一眼看到“智可及,愚不可及”这句话时,本能感觉这不是什么好话,但是结合上下文语境又不大像。那么,这句话本意到底是什么呢?曹操又为何要这样评价荀攸呢?
“智可及,愚不可及”的出处及原意这句话并非曹操原创,而是出自《论语》。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宁武子,指的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的宁俞。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卫国形势安定时,就会展现自己的智慧;而到了后期,卫国形势艰难,他就开始隐藏自己的智慧,假装愚笨,等待振兴国家的时机。他的智慧水平,别人也能达到,但是他装愚的本事,是别人学不会的。
普通人,喜欢把自己的聪明展示在明面上,通过炫耀自己,来收获满足感,但这其实是双刃剑,可能带来名声,也可能招来忌恨,杨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天底下聪明的人很多,但像这种明面上的聪明只能算是小聪明。
而像宁武子这类人,他们可以适应任何环境。顺势时,展现自我,取得非凡成就,逆势时,就行韬光养晦之举,先保留有用之身,却把自己的智谋花费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只需一个时机,他们就能完成逆转,最终达成自己的抱负。这种聪明,才是真正的聪明,可以称为大智慧。
那么,荀攸是上面说得这种有大智慧的人吗?
我认为,要想达到这个标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有高深的智谋;第二,要能适应各种环境;第三,要擅长藏拙。
那我们就来逐条分析一下。
一、高深的智谋对荀攸而言,这条是小意思啦!
所以说,不管是传记中明文记载,还是以实打实的战绩来说话,荀攸都可以称得上智谋高深。
二、能适应各种环境荀攸的仕途生涯,是比较丰富的。
所以说,荀攸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游刃有余,发挥自己。
三、要擅长藏拙这是最难得的,也是荀攸和别人大不相同的地方。
所以说,荀攸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啊!
那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能得出结论了,荀攸确实和曹营的其他谋士不大一样,有过人的地方,他就是和宁武子一类的人物,我们称他有大智慧。
结语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是客观准确的。曹操麾下谋臣众多,都是智谋过人之辈,单论智计水平,荀攸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要论大智慧,荀攸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像荀攸这样的人物,不管他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无论他遭遇了多大的挫折,他都能很好地调整自己,去努力适应外部环境。对他而言,不存在所谓的怀才不遇,也不存在什么生不逢时,他“愚”的境界,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揣摩的地方。
智可及,愚不可及:曹操为何对荀攸做出这样的评价?
结语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是客观准确的。曹操麾下谋臣众多,都是智谋过人之辈,单论智计水平,荀攸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要论大智慧,荀攸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像荀攸这样的人物,不管他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无论他遭遇了多大的挫折,他都能很好地调整自己,去努力适应外部环境。对他而言,不存在所谓的怀...
智谋过人的荀攸为什么被曹操给出“智可及,愚不可及”的评价?
荀攸在三国也算是很优秀的人物了,当时也与荀彧、贾诩、程昱、郭嘉齐名。曹操给出了他这样的评价“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表面看出可能有点笨,其实内心很聪明。曹操为什么会给荀攸这么高的评...
曹操为什么说他的次席谋士“智可及,愚不可及”
所以曹操对他评价非常高。曹操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就是说,荀攸的行事风格非常谨慎持重,他聪明的一面可以学得来,但是他的大智若愚是学不来的。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荀攸做的事情外人都不清楚。荀攸和钟...
曹操是怎么评价荀攸的谋略的?
荀是曹操的第一号谋臣,荀攸仅次之。但荀最后却被逼自杀了。荀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曹操这样称赞荀攸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他前后为曹操画奇策十二,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死于征战...
荀攸这个人物形象给你怎样的启示
荀攸是典型的大智若愚。曹操对他的评价是“智可及,愚不可及”这里不是贬低他,而是说一个人的聪明是可以学会的,但他的笨的(指真正的智慧)是永远也学不来的。就是告诉人表面的聪明没什麼,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把这些让人看见。就是要学会伪装自己,暗藏实力。
荀攸历史评价
荀攸在历史上的评价极高,被誉为智谋过人,深得曹操的信任与赞赏。陈寿认为他几乎算无遗策,通达权变,仅次于良、平(诸葛亮和郭嘉)的才能。曹操称他为“外愚内智”的人,认为他的智慧无人能及,即使颜回、宁武都无法超越,曹操甚至认为有荀攸参与计谋,天下无忧。他参与曹操的军事行动,每战必胜,皆...
三国:曹操眼中装痴卖傻的好人是谁
但这些都是以事说事,以人比人,而曹操对另一个谋士的评价,却说他外表上“愚不可及”,就是像颜回、宁武这样古代大智若愚的圣贤也不可能超过他。还说他没有丝毫缺点,是一个真正的贤人,是“温良恭俭让”都具备的人;他就像孔子称赞的古代贤者晏婴一样,“善于与人交往,时间长了人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敬重他”,这个...
看透一切而假装不知的三国谋士是谁,连曹操都夸他?
看透一切而假装不知道的人就是旬攸,他表面看上去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敢做,但其实他是很有大智大勇的,曹操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的。荀攸是个从小就很聪明的人,他的智商很高,从13岁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敏锐的观察力。他看上去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但是他的胆子很大,一旦决定了什么事,刀山火海也...
“愚不可及”是什么意思
以曹操对荀攸的评价为例,他称赞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这是因为荀攸心思缜密,智谋过人,曹操征战时他常在幕后出谋划策,连家人和朋友都不知道他具体说了什么。曹操称他为“公达外愚内智”,即使像颜渊和宁武那样的圣贤也无法超越。所以,"智可及,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尽管表面上看是在说人的...
到底谁才是曹操的第一大谋士?为什么很少有人提起荀攸?
正因为如此,曹操在评价荀攸时才会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通过曹操的这番话,我们可以看出荀攸在曹操心目中占有非常之高的地位。但是,对于荀攸,曹操还说过一句话,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