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学好材料力学课程

如题所述

        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材料力学是研究工程问题的,其研究对象和任务都与具体的工程结构相关,它的理论、方法和各种结论都是围绕工程问题形成的。可以说,离开工程结构问题,就没有材料力学。多数同学开始学习材料力学课程时,比较习惯抽象思维,对各种具体工程结构及其基本设计要求了解得很少,因此,要学好材料力学,首先要建立工程概念,注意用工程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解题时应画好结构图,用简单的近似计算方法代替复杂的精确计算,用有理数计算而不是用无理数计算等。对工程概念和工程方法持忽视、漠视乃至抵触的态度,极易产生浮躁情绪,如不看清楚问题就解题,解题不画图,误以为知道公式就能解题,抄作业,实验课应付差事等,这对学习都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需要提高学习境界。学习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止于模仿,这是最初等的。每逢考试前,总有人问做过书上习题后考试是否就能通过,这些同学就是处于这种境界。我们做过尝试,允许同学考试时带一页 A4 纸入场,上面可写满他认为对考试有帮助的内容,有不少同学用很大篇幅写满了他认为是难题的解题过程,这些同学也是处于这种境界。注意力放在记公式和结论上,满足于会使用公式,不注意分析问题的思路,学而不思,为应试学习。尽管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模仿得好,在初等教育阶段可能得高分,但是到了高等教育阶段,这种方式显然是落后的,它使人缺乏自主性,缺乏创造性。大学生需要尽早超越这种境界。
  第二种境界是抓小放大,这是中等境界。所谓抓小,指的是对每一章每一节都读得很细,不但熟知每个公式和结论,而且对这些公式和结论是怎么来的也很清楚,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也基本正确,考试成绩中等偏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能正确无误地使用书中公式和结论。很多同学以此为满足,认为达到这种程度就算是一个好学生了。其实,材料力学和其他课程一样,有自己的一个大思维,比如解决强度问题,问题本身是复杂的,但是如果建立拉压、扭转和平面弯曲等几个简单受力模型,通过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组合起来解决各种复杂受力状态下的强度问题,相信这种用简单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大思维会对解决许多问题有参考价值。因此,抓小放大不能算是学习的完美境界。
  第三种境界是系统化,这是学习的高级境界。这种境界是抓小也抓大,以大带小把一门课当做一个系统来学习,既注意掌握细节,又注意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我们提倡的研究式学习方法就是指系统化方法。这种方法是把学习过程同时当做研究过程,时刻清楚课程在解决的问题(如强度),了解并审查所选择参数的必要性和完备性(如内力和应力),了解并检查获得这些参数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如各种简单变形下横截面上的应力公式,试验方法),归纳并审查解决问题的总程序和各分程序(如用简单模型解决复杂强度问题),以及每个章节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地位等。系统化学习方法能使我们从课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最大化,是值得每个人都掌握的方法。
  第三,注意课程中特殊表现方法和手段。材料力学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因此需要画工程结构图,但不是详图,而是力学简图。材料力学一般需要进行受力分析,以搞清全部外力,因此需要画受力图,即分离体图。材料力学一般要进行内力分析,以确定危险截面,因此需要画内力图。材料力学通常要进行变形分析,也是通过图形表现的。图形是材料力学分析表达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画好各种图形是学习的基本要求。
  第四,重视训练。材料力学课程的目标要求分两类,一类是知识性要求,另一类是能力性要求。知识性内容可通过阅读和传授解决,而能力性要求则主要靠训练提高。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变形分析、危险状态判断、危险点判断等都属能力性要求,没有足够的训练是很难达到要求的。训练有时是很枯燥的事情,需要勇气,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应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训练,不要轻易放弃一个机会。做作业是训练,试验是训练,快速阅读是训练,理解是训练,综合应用是训练,记忆也是训练。同学们入学时水平差不多,毕业时差距却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训练火候和质量不同。所以不要轻视训练。
  第五,开放性思维。学习材料力学课程,不要也不应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材料力学范围以内。有的同学学材料力学看不懂曲率公式,不清楚一个受力体最多可列出几个平衡方程,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把学过的数学、理论力学知识忘了,实际这是思想的局限性造成的。材料力学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想。因此,解决材料力学问题的方法不是惟一的,它必然会和其他学科发生联系。开放性思维有利于学好材料力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