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介绍

如题所述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主要作品与小说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海燕》。

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3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高尔基从小就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他在学校时,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秀奖,然而贫穷使他只上了两年学。

为了养家糊口,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过读书,他常常冒着危险找书看。为了躲避老板的监禁,他常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做了个油灯,收集主人烛盘里的残油,躲在贮藏室、板棚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油灯,他就在月光下看书。

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高尔基发奋自学,从而掌握了很高的文化水平,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他(高尔基)又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1901年他亲自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并创作了着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扩展资料:

俄罗斯作家高尔基在俄家喻户晓。2018年3月20至21日进行的民调是为了纪念3月28日高尔基诞辰150周年。2000位18岁以上的俄罗斯民众参与了本次调研。

民调报告称:“高尔基之名家喻户晓,仅有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听说过高尔基,61%的受访者能够立刻联想起他的文学作品。”

这项调查表明,71%的受访者敬仰高尔基。91%的俄罗斯民众读过他的作品,71%的民众看过相关的影视作品。高尔基的作品中最不为人熟知的是他的剧作,仅有34%的受访者对此有一定了解。民众最熟知的高尔基作品是长篇小说《母亲》、剧作《底层》和散文诗《海燕》。

报告中强调,在二十一世纪,相较于思想家和“革命文学的领军人物”,民众主要视高尔基为一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杰出的文化人物。

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研究部门主任斯捷潘·里沃夫指出:“高尔基的作品以其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洞察人性的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事实上,他的作品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玛克西姆·高尔基

人民网——俄罗斯民调:高尔基在俄家喻户晓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1
高尔基介绍:
玛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
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
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
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1917年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革命出现的混乱、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及各种暴力事件,高尔基与列宁及新政权之间产生了矛盾
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
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病去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0-27
我国读者对高尔基这位俄罗斯文学巨人的名字是十分熟悉和热爱的。半个多世纪以来,
大师的作品通过鲁迅、翟秋白、戈宝权等翻译家的大笔被介绍给广大读者。人们把《童
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阿尔达莫洛夫家事》、《克里姆·沙姆金
的一生》等作品深深地印在心田里。
高尔基(1868—1936)原姓彼什科夫。“高尔基”这位词在俄文里是“苦
的”、“痛苦的”意思,高尔基为什么要改姓?这也许是个谜,但可以这样猜测,高氏比常
人理解的人生之苦要多一些和深刻一些,也许“痛苦”是“人生”的互换词吧!
高尔基是这样描绘他的出生和童年生活的:“我于1868年或69年3月14日出生
在尼日尼的染匠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卡希林的家里,母亲是他的女儿瓦尔瓦拉,父亲是
彼尔姆的一名小市民,他名叫马克西姆·萨瓦季耶夫·彼什科夫,职业是装饰裱糊工。从那
时起,我就光荣而清白地享有油漆业行会成员的称号。我五岁丧父,母亲死在库拉文纳村。
母亲去世后,外祖父把我送进鞋店当学徒。九岁,外祖父就用《圣经集》和《日课经》教我
认字。我不想干修鞋做靴这种活计,终于逃跑了,后来又到绘画师那里当学徒,我还是溜之
大吉了。不久,我进了画圣像的作坊,后来又到轮船上当伙夫,后来还帮花匠打杂。在15
岁前,我就靠干这些活计维持生活。我酷爱书籍,经常读一些不知名作者的古典作品,如
《古阿克——一名无可战胜的忠诚者》、《安德烈·别斯斯特拉什内》(即《无畏的安德
烈》)、《亚潘恰》、《致人死命的亚什卡》等书。”高尔基从不隐讳自己的卑微出身。
在高尔基当伙夫的那条轮船上有一个对他以后的文学道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这人就是
厨师斯默雷。这位极富同情心的厨师经常帮助高尔基学习文化知识,迫使他阅读《圣行者
传》、果戈理、格列布·乌斯宾斯基、大仲马以及许多共济会员的作品。
15岁以后,高尔基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便独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学,他以为“科
学是无代价地教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们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学,只好在面包店学做“环
形小甜面包”,起早贪黑,每个月仅有三个卢布的工钱。高尔基求学的尝试终于失败了。他
只好走进下九流社会,同那些“沦落的不幸者”长久地生活在一起。在高尔基的《科诺瓦洛
夫》、《沉沦的人们》等作品里,人们可以看到他在底层呻吟的缩影。俄罗斯乌斯杰河口码
头可以为高尔基的青春岁月作证。当年高尔基在码头上背负沉重货物和拉大锯度日的情景被
许多画家感人和生动地描绘过。1988年磨难曾一度折服过高尔基,他曾企图自杀,以此
一了百了。意志终于占了主导地位,他战胜了死神。大病一场之后,他在街头当苹果贩子,
吆喝着:“快来买呀,又大又甜又脆的乌克兰苹果……”
人世间的艰辛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书
是他在贫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892年,他终于当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师拉宁的文
书。这位律师曾给高尔基很多帮助,他的高度文化修养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高尔
基得到了许多平日得不到的东西——做人的深刻内涵和处世的细微洞察力。高尔基曾说:
“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俄国著名作家柯罗连科(1853—1921)慧眼识珠。1893年,柯氏把高尔基
的处女作推介给俄罗斯文学界的知名人士,使他踏上了高尚的文学界。柯氏为高尔基修改作
品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批评,就像老师对待刚进学堂门的小学生那样诚恳,热情,循循善
诱。
高尔基早期的作品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同时并存,反映了他热衷于探索新的
艺术方法。充满浪漫色彩的小说《马卡尔·丘德拉》、《伊泽吉尔老太婆》(1895)等
名篇赞美了俄罗斯人酷爱自由、向往光明、夺取胜利的坚强个性,《鹰之歌》(1895)
表现了普通群众在压抑中渴望战斗并夺取胜利的激情。作家歌颂的已经不完全是愤世嫉俗的
英雄,而是以燃烧自己照亮人们前进道路的丹柯。
无论是短篇佳作还是长篇巨著,高尔基始终把普通人的美好品质和深重灾难联系在一
起,表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描绘了他们的无垠的精神世界。《海燕之歌》和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为什么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
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
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
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取力量……”
第3个回答  2017-04-11
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1917年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革命出现的混乱、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及各种暴力事件,高尔基与列宁及新政权之间产生了矛盾。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病去世。
第4个回答  2020-12-13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主要作品与小说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海燕》。
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3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高尔基从小就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他在学校时,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秀奖,然而贫穷使他只上了两年学。
为了养家糊口,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过读书,他常常冒着危险找书看。为了躲避老板的监禁,他常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做了个油灯,收集主人烛盘里的残油,躲在贮藏室、板棚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油灯,他就在月光下看书。
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高尔基发奋自学,从而掌握了很高的文化水平,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他(高尔基)又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1901年他亲自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并创作了着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高尔基人物简介 高尔基相关介绍
1、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3.28—1936.6.18),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2、1868年3月28日,高尔基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工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

高尔基的个人简介
高尔基的个人简介如下: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生于苏联下诺夫戈罗德镇。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其代表作有《母亲》《...

高尔基原名 高尔基介绍
1、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bai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2、1868年3月28日,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玛克西姆·高尔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的一个木工家庭。3、1892年,在《高加索报》...

高尔基的全名是什么?
高尔基人物介绍:高尔基的父亲是一个木匠。高尔基四岁丧父,被母亲带回外祖父母家。后来除短期随母亲和继父在外地居住外,童年时期主要在外祖父母家度过。外祖父母对高尔基影响很深。外祖父出身贫苦,年轻时做过多种苦工,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后来从业印染致富,成为所在城市印染行会会长,有相当的社会地位...

作家高尔基简介
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

名人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的简介(50字)
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13) 627 176 羽毛纷飞飘零 采纳率:42% 擅长: 暂未定制 其他...

高尔基是哪国人?
高尔基是前苏联人。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今俄罗斯)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

高尔基作者简介高尔基作者介绍
1、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1],生于苏联下诺夫戈罗德镇,苏联作家、诗人、政论家。2、他先后加入民粹党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随后参与主持《真理报》专栏,因十月革命的影响与布尔什维克政权产生分歧,后受斯大林邀请回国,...

高尔基是哪国人?
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个人的社会活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在中国,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