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

如题所述

  第三个小冰河期
  北宋太宗雍熙二年至南宋光宗绍熙三年是第三个冷期。
  
  从北宋太宗雍熙二年(西元985年)以後,气候又急遽转寒,江淮一带漫天冰雪的奇寒景象再度出现,五千年来的第三个小冰期入侵中国,长安、洛阳一带再唐朝以後可以种植的柑橘等果树全部都冻死了,而淮河流域、江南、长江下游和太湖皆曾经完全结冰,车马可以在结冰的河面上通过。见以下的气候纪录,动植物分布情况,地理景观即可知道北宋太宗中期以後,中国的气候寒冷的程度。
  
  ◎气候纪录和花粉化石研究:太宗雍熙二年冬,南康军言:大雨雪,大江冰合,车马可度,可胜重载。北宋淳化元年(西元990年)九月,京诏府大雪伤苗稼。太宗至道三年(西元997年)冬,江南大雨雪,长江冰。研北杂志卷上:洞庭湖以种橘为业者,其利与农亩等。宋政和元年(西元1111年)冬大雪,积雪尺馀,河水尽冰,凡橘皆冻死。明代伐而为薪取给焉。」。钦宗靖康元年(西元1126年)四月,京师大雨,天气清寒。五月至六月暴雨伤麦,夏行秋令。靖康二年正月,大雪,天甚寒。冰如镜,行者不能立定,人多冻死,四月辛酉北风大起大寒。当时记载长江流域之洞庭湖和鄱阳湖、淮河流域、江南等地曾经冰封的地方志共六百馀种,可谓是漫天冰雪的奇景。而长江和淮河就我们所知道的今天是不会冰封的,加上科学家对花粉化石的研究,估计当时的温度比现在还要低约摄氏1.0-1.5度。竺藕舫在中国历史气候之变迁一文中从经统计宋朝史中关於南宋高宗绍兴元年道理宗景定五年(西元1131-1264年)的一百三十三年中,杭州晚春降雪的纪录共有四十五次,如果跟现世杭州最後一次下雪时间相比,南宋前期结冰的时间早了约两个星期。而对於南宋旱灾最少,降水却最多的情形,竺氏认为可能是因为温带气旋风暴南行以及太阳黑子数目增多有关。
  
  ◎动植物的分布。北宋初原本在河南开封以及华中一带活动的热带动物——象,由於气候转寒的关系逐渐向南移,至北宋末叶以後,中原和长江流域不再有象的存在,而仅限於华南一带。稻米需要温热而多雨的环境才能生长。汉代以前,中国华北旱中原黄河流域一带皆温暖多雨,均有稻米的生产,但东汉以後,天气渐冷,黄河流域稻米渐少,到了宋代,北方产米更少,除了旱稻尚可种植外,水稻已经很少见了。可见古代气候转寒使稻米不再是於生长。南宋朱熹在注解诗经唐风鸨羽中有云:「稻,南方所食稻米,水生而色白也。」如果当时北方还有稻米的种植,朱熹就不会做这样的注解了。竹类跟稻米一样也要高温多雨的环境,汉代以前北方多竹,分布相当广阔,但气温日低,竹类生产渐少,到北宋末期以後,,产量更少,梦溪笔谈中曾提到:「延郡素无竹」,「又非本土所有产物」。可见当时中国北方已经很少有竹类了,这也应该是气候改变的关系.。
  
  ◎地理景观改变。根据文献记载,南宋时代,新疆沙埃拉姆诺尔(Sairam Nor)地方的山岭,长年皆为冰雪所覆盖,而今日则是碧绿的草原,,可知道南宋的气候比今天还要寒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4

北宋太宗雍熙二年至南宋光宗绍熙三年是第三个小冰河时期。

关于小冰河时期:

气象史上有个“小冰河时期”,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这段时期是指从约1350年到约1850年,当时多处地区包括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福建、江苏、上海、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

中国明末清初人叶梦珠撰写的《阅世编》、清朝中后期人陈其元撰写的《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

产生的影响:

对于中国的影响、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中国气候灾害具有频率特别高,危害特别大的特点。

发生的重大气候灾害引起了社会的动乱,引起了人们的爆反,这也是温度变化与朝代更迭变化特别紧密的原因。

例如17世纪的小冰期寒冷阶段内崇祯大旱引发的李自成起义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19世纪小冰期的寒冷阶段内西南大旱引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社会经济构成了重大打击。

对于美国的影响、

恶劣的天气在美国产生了一些相当奇特的场景。

1780年的冬天,纽约港被冻结,人们可以从曼哈顿步行到斯塔滕岛,冰的厚度可以承受最重的大炮的重量。

对于英国的影响、

在1683年至1684年、1715年至1716年、以及1739至1740年冬天,英国伦敦泰晤士河被冻结,期间人们在冰上举行冰冻博览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01
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和华北平原是北方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随着气候变冷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这些地区也成为森林最早破坏的地区。吕梁山原来是森林茂密的地区,唐朝时,六盘山、陇山、岐山的森林还不少,但到了宋朝就不见六盘山、岐山有森林的记载了,关中平原到唐宋时已几乎没有森林了。
土壤上,北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养分流失,土质变差。汉代时,关中地区的黄土是农业生产的最好土壤,但黄壤的自然肥力随着垦耕年限的延长而不断下降。更加严重的是,疏松的黄壤最易遭受水土流失。唐代时,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现象仍不严重,但北宋以后就日益加剧,黄土高原面积开始缩小,且沟壑纵横的局面已然形成。

为什么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
北宋初原本在河南开封以及华中一带活动的热带动物——象,由於气候转寒的关系逐渐向南移,至北宋末叶以後,中原和长江流域不再有象的存在,而仅限於华南一带。稻米需要温热而多雨的环境才能生长。汉代以前,中国华北旱中原黄河流域一带皆温暖多雨,均有稻米的生产,但东汉以後,天气渐冷,黄河流域稻米渐...

初一历史】第21题
原因:那时南方地区战乱相对北方较少,大量中原人南迁,为那里带去了科技和劳动力;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

...冬季的温度比现在高,那是否夏天的气温也同样比现在高?为什么...
应该和冰期、间冰期的形成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就是地壳和宇宙磁场的问题,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所以现在即使气温升高,也不一定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毕竟在没有人类活动的时候,地球上的气温曾经比今天高很多过。在商代、汉代很多现在只出现在亚热带的动植物都出现在黄河流域,并且大量繁衍,比如亚洲象,曾...

为什么南北方气候差异很大?
1. 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显著。北方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的年较差较大。相比之下,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冬季较为温暖,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2. 冬季温差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纬度的显著差异。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昼长夜短,晴朗天气较多,因此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与南方相比较小。此外,北方...

在中国历史上,从南宋到金的时期,气候是怎么变化的
北丝南麻布局的改变发生在宋代.由于气候变冷,气温已低于现代,北方不利于桑蚕生产生殖,再加上唐末五代时北方战乱,南方经济上升,丝织业规模逐渐超过北方.北宋时镇江、三台已形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南宋时,南京、常州、镇江、苏州都拥有巨大的丝织业生产能力.丝织业重心南移,正好相当于我国气候由温暖到寒冷的时期,这个历...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从东晋时期还是唐朝开始的?要绝对正确的答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受到当时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原因一是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大量劳动力。二是气候影响,宋朝时期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湖泊增多,南方更适合农业的发展。另外还有中原地区过度开发,环境恶化等。这些基本都集中在唐宋时期,所以我们采用了上面的说法...

南方罕见高温,北方剧烈降温,为何南北方的气温差异这么大?
6. 降水量的差异也是影响南北方气温的一个重要因素。夏季时,南方降水充沛,而北方降水稀少。7. 南方雨季从4月持续到10月,而北方雨季仅限于7月至8月。冷空气南下时,南方由于山脉阻挡,冷空气影响减弱。8. 冬季,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方白昼较短,得到太阳辐射较少,导致北方气温较南方更低...

我国气温为什么南北差异较大
气温一般跟3个有关系,大海,海拔和纬度,我国地域广,纬度跨度大,地理北方多高原南方近海多平原,南面大海暖气流向北影响逐渐减小而北面冷气流向南影响逐渐减小,自然差异大

经济重心的南移讲解???
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 历史上我国气候的演变大致呈现冷暖交替的状态,总的趋势是由暖变寒,即温暖期时间趋短,程度趋弱,而寒冷期时间趋长,程度趋强。7世纪中期,气温高于今天,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0世纪后半叶。11世纪初气候转冷,12世纪初更趋寒冷,气温比今天要低,13世纪初开始回暖,但气温仍然低于今天,这种状况一直...

为什么中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使气温大大降低。南方则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冬季大多是温和的。这个是气候的原因。3、东西走向的山脉比如秦岭阻挡了冷气团的南下,使南方气温偏高而北方气温很低,温差自然就大了。这个是地形的原因。在多个地理因素(太阳辐射,气候,地形)的综合作用下,使得我国南北温差冬季比夏天大很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