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公卿、宰相都是做什么的?

如题所述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

二 <<宋代的宰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04
相国是宰相的前身,相当于总理。时间是先秦。
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不是官职。时间是秦——隋。
宰相是有了六部之后的称呼。隋——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国、公卿、宰相都是做什么的?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宰相的官职有多大宰相是什么官
1. 宰相是中国历史上广泛认知的高级官职,其名称中的“宰”代表主宰,“相”意味着辅助,宰相因而成为辅助君主处理国家大事的最高官位。2. 夏、商、西周时期的宰相职责与巫史相关,而到了西周和春秋时期,宰相主要由公卿充任。战国时期开始,宰相成为正式官职,官名多变,包括相国、丞相、大司徒、司徒、...

宰相的官职有多大
1. 宰相职位的由来: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在夏商时期,宰相被称为巫史;西周和春秋时期,称为公卿;战国以后,则称为宰相。2. 宰相职务的变迁: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变化,先后出现过丞相、相国、大司徒、中书令、尚书令、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几十种官名...

宰相的官职有多大 宰相是什么官
1、宰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为主宰,相是辅助,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2、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司徒、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几十种官名。据记载,...

汉朝有哪些主要官职,主要职责是什么?
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

大秦赋:秦国官员制度之三公九卿
《汉禅神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是秦国最高的行政长官,‘上承皇帝诏命,下统百官,总揽政务’,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首相。”秦国出任丞相的人均要封侯爵,这是政府定制,如范睢封应侯,吕不韦封文信侯等。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嬴荡设立...

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宰相大权概括有三:权、钱、兵。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列三公之首。其职责是典领百官,总理政务,掌管律令。汉代,设置尚书台,复还三公,分割丞相权利。将国家权利集中于内廷。魏晋南北朝时期,丞相多...

古代的宰相一般都是文官吗?
宰相是是文职 但其人不一定只会文 曹操文能治国 武能平天下

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职务变迁 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丞相、相国、大司徒、中书命、尚书命、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古代宰相在封建社会起到什么作用?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宰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