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94年,一个广东人北上希望拜见李鸿章,表达“请愿与朝廷,俾倡行新政”的主张遭到拒绝 这人是谁

如题所述

孙中山

孙中山向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革新政治主张,但遭到冷遇。这件事使他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为复兴救国,他转而走上革命道路。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17
孙中山

在1894年,一个广东人北上希望拜见李鸿章,表达“请愿与朝廷,俾倡行新政...
孙中山向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革新政治主张,但遭到冷遇。这件事使他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为复兴救国,他转而走上革命道路。

自编历史情景剧 ;《孙中山求见李鸿章》
首先,卜力和香港的英国人担心李鸿章一旦应召北上,两广那些“与义和团同属一类的会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就有“可能利用这个不受羁绊的机会”发动起义,而“卜力和这个通商口岸的发言人认为,北方的排外运动是由暴力行动引起的,因此任何暴力行动,即使它是反对清政权的,都是对西方生命财产的威胁”。所以防止“南方发...

复兴之路观后感1000字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希望拜见李鸿章,表达自己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于新政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失望的孙中山远赴海外开始以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而此时,康有为想用变法维新来挽救清政府的危亡。1895年春天,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千余名举人共同发起了“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 中国人用近半个多...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
但朝廷显然是不愿意给李鸿章一个机会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李鸿章在回京的第二天向慈禧太后汇报完出访的事后,晚上路过圆明园,一时兴起,便提步进去,看看圆名园遗迹,哪知道那时圆明园正在重修,慈禧和光绪隔三差五都要亲临视察工程,因此圆明园一直被列为禁区。李鸿章刚从海外归来,哪里知道这个规矩,于是以擅入禁地罪名被光...

高中历史,孙中山在给李鸿章上书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至于民国初年社会上流行着孙中山于1894年北上天津鼓动李鸿章造反的传言,这大概与袁世凯的背叛清廷“赞成共和”不无关系。可是李鸿章不同于袁世凯,两人所处的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传言流传了一阵之后,由于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又归于沉寂了。近年以来,学者们旧事重提,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可是,如果没有确...

李鸿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因为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免去显赫职务的李鸿章,赋闲在京城贤良寺。 1896年,俄国沙皇加冕,各国派员祝贺,俄国人特别提到了代表的级别问题,朝廷只有派李鸿章去。因为洋人们说,对于19世纪的中国,他们只知有李鸿章而不知有朝廷。李鸿章以在马关被刺为由一再推辞,而朝廷就一再坚决不准,当李鸿章认为确实到了“众望所归”...

李鸿章是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是什么?
李鸿章简 李鸿章(1823~1901)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

求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有关论文,快快
这时,“汉奸”李鸿章一时间又为中外人士所瞩望,认为只有他北上才能平息战端。“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他们唯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于是,清廷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下诏,要求他“迅速来京,毋稍刻延”。如果说李鸿章对甲午战败负有不可推卸的严重责任,由他赴日谈判,也算咎由自取,而...

谁能帮我写一篇关于李鸿章的介绍~~啊
因为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免去显赫职务的李鸿章,赋闲在京城贤良寺。 1896年,俄国沙皇加冕,各国派员祝贺,俄国人特别提到了代表的级别问题,朝廷只有派李鸿章去。因为洋人们说,对于19世纪的中国,他们只知有李鸿章而不知有朝廷。李鸿章以在马关被刺为由一再推辞,而朝廷就一再坚决不准,当李鸿章认为确实到了“众望所归”...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