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今天我们了来讲讲其中之一的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山海经·海内经》
故事传说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
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
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大禹治水的故事出处
《大禹治水》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简介
《大禹治水》的出处 《大禹治水》出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原文如下: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榖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
大禹治水故事出自哪里?
《庄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书》所述的,是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新婚仅三四天,便出发治水,儿子夏启呱呱堕地,他没有见过一面。孟子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中所载,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都表示出大禹在...
大禹治水的作者是谁?
《大禹治水》的故事,主要记载于《史记》卷一的五帝本纪中,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该篇章描述了黄帝、尧、舜及大禹治理洪水的经过,反映了古代人民与自然灾害的斗争智慧。另外,关于《大禹治水》的出处,还有一说认为它来源于《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古老的地理文献,其中也记载了一些关于...
大禹治水是什么意思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又名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大禹治水的意思 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大禹治水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
大禹治水的意思是什么
关于成语大禹治水的详细内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出处 点此查看大禹治水详细内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二、语法大禹治水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三、示例你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四、成语故事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
鲧禹的释义
大禹治水,又称为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
鲧禹治水作者
禹为鲧(gǔn)之子,鲧禹治水即大禹和其父鲧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是古代神话传说,无明确作者出处,作者多注“佚名”。最早记于《尚书》。现在普遍认为,最早出自 《山海经》,《山海经》其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此外,<史记.五帝本纪>作者司马迁也有记述。
鲧禹治水本文出处
其中,《鲧禹治水》这个故事,讲述了鲧和其子禹通过不懈努力,与洪水抗争,最终成功治理水患的英勇事迹。这个神话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毅力,还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改造的决心。通过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认识,以及他们通过集体智慧和牺牲精神来应对自然灾害...
大禹治水的解释
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 昔日 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成语例句: 你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 大禹治水的近义词: 过门不入 经过家门前不进入家中,形容尽心尽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舜统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