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文)是一脉相传的吗?秦代的古文与其他朝代,语法相同的。后来的朝代,重新编写过秦代文言文吗

我语文知识不多,上学的时候一直有几个疑问。
1.我们现在看到秦代文言文,有没有经过其他朝代在文字和语法处理过。
2.文言文,有没有被哪个朝代集中处理过(除了现在我们加的标点)。比如,古文观止中秦代古文的语法与明清的语法一样吗
3.文言文是怎么发展的

  第1个问题,基本上文言文的文字和语法是没有经过刻意的处理,只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惯用词,或者管用句式,属于语言文字自然发展的现象。今天的我们看到的文言文基本都是当时的原文(不排除漏抄漏印等错误)。
  第2个问题,对文言文的处理是有的,但不是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把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的工作,中国的文人还是很有历史责任感的,他们不会随意篡改古人的文化遗产,只是针对其内容进行整合。比较知名的文字整理工程有两次,一次是明朝《永乐大典》的编修,一次是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文言文经过由秦至清近2000年的发展,用词上有所丰富,语法上还是基本相同。
  第3个问题,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口语和书面语有很大的差别。当然中国最初的书面语和口语是基本一样的,我们看到诗经中记载的民歌,第一人称代词多用“我”(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是后来的文言文中多用“吾”或“余”来表示。文言文的出现,起因是人们要用文字进行记录,在纸张还没有的时候,文字多铸在金属器皿上(比如鼎),刻在竹片上,无论怎么弄都很麻烦,而且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人们的口语变化很快,很多用词现在流行但是不久就淘汰了,如果直接使用口语记载,不但工作量很大,而且会让后人难以读懂。由此形成了文言文,后世的人们也依照这种文法来记录,保证了中华文化绵延不断。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三教九流,著书立说,使文言文大大发展。秦朝统一文字之后,中国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畅通无阻,传至汉代,文言文的语法就已经固定下来了。
  顺便说一下,各个时期的文风是不同的,秦汉时期的文章,以议论天下大事为主,被人们称为“古文”;魏晋时期,文章华丽,骈四俪六,朗朗上口,被称为骈文;唐宋时期,效仿秦汉,文体不拘一格,多为散文;到了元明清时期,随着造纸和印刷术的发展,文言文开始出现了少量口语,变得不再像以前的文章那样晦涩难懂了。文言文作为中国官方书面语已知使用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算推出历史舞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它本身对于用词语法要求很高,一般大众难以驾驭,不利于传播,算是他的美中不足之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语法相同的。后来的朝代,重新编写过秦代文言文吗
秦朝统一文字之后,中国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畅通无阻,传至汉代,文言文的语法就已经固定下来了。顺便说一下,各个时期的文风是不同的,秦汉时期的文章,以议论天下大事为主,被人们称为“古文”;魏晋时期,文章华丽,骈四俪六,朗朗上口,被称为骈文;唐宋时期,效仿秦汉,文体不拘一格,多为散文;到...

不同朝代文言文
按照分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

文言文朝代
中国的文人还是很有历史责任感的,他们不会随意篡改古人的文化遗产,只是针对其内容进行整合.比较知名的文字整理工程有两次,一次是明朝《永乐大典》的编修,一次是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文言文经过由秦至清近2000年的发展,用词上有所丰富,语法上还是基本相同.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