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五日岁」:两度“春节”的背后,是一段倭寇入侵的血腥史

如题所述

莆仙地区的“五日岁”习俗,背后隐藏着一段倭寇入侵的历史。这场历史事件发生在四百多年前,当时六千倭寇攻陷了兴化府(今莆田地区),引发了一场惨痛的焚掠。城内百姓伤亡三万多人,整个腊月和第二年的正月都笼罩在死尸之中。为了纪念这个悲惨的春节,兴化府在二月初四和初五补过春节,形成了独特的“五日岁”习俗。除了“五日岁”外,莆仙还有许多由这段历史衍生的地方习俗,如“白额春联”、“探亡日”和初四初五“做大岁”等。

“白额春联”是在春联红纸上留出白纸,用以表达对已逝亲友的怀念之情。正月初二不串门,忌讳走亲访友,形成了“探亡日”的习俗。初四初五“做大岁”,是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流程再走一遍。这种独特的习俗,反映了历史事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五日岁”习俗的形成,源于倭寇攻陷兴化府的悲惨历史。尽管过去数百年,伤口已淡化,但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通过“五日岁”等习俗,人们铭记历史,不忘伤痛,也不沉溺仇恨。然而,对于游戏方来说,将春节与倭寇入侵结合,可能并不合适。游戏应更多地关注民俗文化本身,而不是将历史事件作为娱乐的素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莆仙「五日岁」:两度“春节”的背后,是一段倭寇入侵的血腥史
莆仙地区的“五日岁”习俗,背后隐藏着一段倭寇入侵的历史。这场历史事件发生在四百多年前,当时六千倭寇攻陷了兴化府(今莆田地区),引发了一场惨痛的焚掠。城内百姓伤亡三万多人,整个腊月和第二年的正月都笼罩在死尸之中。为了纪念这个悲惨的春节,兴化府在二月初四和初五补过春节,形成了独特的“五...

收集莆田春节的传统节俗5个
莆仙地区正月初四和初五日“做大岁”的风俗一直沿袭迄今。神诞春酒 正月初九日,相传是“玉皇至尊”神诞,各户于初八日夜半,点烛烧香,向天空顶礼,祷祝全年吉利。初九日,莆田各地信男、信女成群结队至壶公山凌云殿祀玉皇或到莆成以西的石室岩玉皇殿进香,这两处于当日都雇演莆仙戏,非常热闹。据说新...

有谁知道莆田历史典故啊?
林金岱说,有两个大年主要是因为当年日本倭寇入侵莆田的历史遭遇改变了春节的风俗。■ 白额春联 正因为有这段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也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原先,莆田正月初二探亡日每家都贴上白联,但在初四“做大岁”,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一个...

福建莆田春节风俗
这种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在中国极为罕见。在莆田,大年初二有不成文的规矩,不互相拜访朋友。这一习俗是为了警示人们不要忘记春节期间倭寇入侵的历史。这个规定至今仍在当地百姓中流传。莆田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古称“兴化”,也曾被称为“莆阳”和“莆仙”。它享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

作文:莆田的春节习俗
莆田是正月初四“做大岁”,而仙游县却是正月初五“做大岁”。这是因为那年倭寇攻陷莆田城后,次年冬大举进犯仙游县境,到处杀掠。仙游城内百姓四处逃生,流离失所,无法团聚过年,直至戚继光兵到,倭寇溃逃,百姓才得以重聚团圆,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起,仙游民间便俗定正月初五日,吴宅人吴廷珠(兴化府监军)在抗倭中战...

福建莆田春节风俗
躲过一劫。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镇各村不一。原莆田县是大年初四,仙游县是大年初五。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而且大年初二不访友,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当地百姓规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一直沿袭。

莆仙文化的地方文化
千百年来,莆仙人民传承着一种正义刚烈、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在看似寻常的岁时令中,透出强烈的爱憎情感。如春节贴“白额春联”,以示对侵犯者杀戮无辜的抗争;正月初四“做大岁”,牢记倭寇入侵曾犯下的滔天罪行。有不少的民俗活动是为纪念历史上英勇反抗外敌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如林居裔、陈文龙、陈瓒、魏升、...

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有哪些
同是莆田市的仙游县岁时风俗,与莆田市区(原莆田县)又不相同。莆田是正月初四“做大岁”,而仙游县却是正月初五“做大岁”。这是因为那年倭寇攻陷莆田城后,次年冬大举进犯仙游县境,到处杀掠。仙游城内百姓四处逃生,流离失所,无法团聚过年,直至戚继光兵到,倭寇溃逃,百姓才得以重聚团圆,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起...

有关莆仙习俗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莆仙民俗之节令习俗春节 春节是兴化民间最大的节日,远在异乡的亲人大都回乡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春节活动为时五天,俗称“五日岁”。其习俗是: 除夕,午夜过后, 家家燃放鞭炮,叫“开正”。初一早,家家以线面、“福饭”(干饭)祭祀祖先;祭毕煮线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寿绵长”。吃线面时第一口不喝面汤,俗语...

莆田春节有什么习俗
春节,是习俗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莆仙一带把正月的初一至初五日称为“五日岁”初一早晨,开门放鞭炮,各家拜神明祖先,祀以线面、烛、炮,礼毕,全家共吃线面,每人一碗,寓祝全家长寿。初二不相往来,不相串门拜年,只有初一日来过者不忌。初三日,各户进行“迎年”,所谓“迎年”,是上年年底有“送年”之例的回...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