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侯、杨澄甫父子的太极拳有何不同?

如题所述

  杨澄甫并未继承其祖其父的拳法

  杨氏太极拳包括本体和应用两大部分内容。本体指拳架套路,应用指拳式的使用法和破解法。两个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内功。而内功的训练和培养是靠太极拳的理法、心法和劲法。杨澄甫究竟是否继承了祖辈、父辈的拳法,本文将其父与他的拳架、内功理法、心法和劲法做个比较就清楚了(笔者:杨健侯的拳法,以汪永泉所著《杨式太极拳述真》及其弟子魏树人的著述为准,杨澄甫的拳法以其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及其弟子的著述为准)。

  先谈拳架。杨健侯在京溥伦贝子府教授的拳架是老六路共89个拳式。杨澄甫在上海教拳据1925年出版的《太极拳术》记载,其拳架共80个拳式;1931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中,记载的拳架共78个拳式;1933年,杨澄甫将自己创编的拳式定型为85个,分三节九个套路,并将其中快速的技击性招式,改为健身性舒缓动作,遂出版《太极拳体用全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定型”,是杨澄甫给自己创编的拳架套路定型,并非给杨氏太杨拳拳架套路定型。据魏树人大师所著《太极拳内功理法》之《拳苑记事》里披露,汪永泉大师在向杨健侯学拳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坚持杨健侯所传的老六路拳架及其练法,并将其一并传给京都一脉的众多弟子。这种拳架及练法与杨澄甫定型拳架及练法根本不同。由此可见,杨澄甫的拳架本体与其父杨健侯的拳架本体根本没有传承关系。

  再谈练法。杨健侯教授拳架套路,反对盘空架子。他根据“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道理认为,太极拳是阴阳互根、内外相合的统一体。初学者没有内功,如果长时间地盘练拳架,只练了外形即阳面的招式,而没有内功培养即阴面的支持,就会出现盘空架子,形成外形僵硬呆滞状况。应当先给初学者讲清一招一式的理法内涵,使其树立“意在先”、“以意导形”的意识后,再去练拳式。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盘拳架。这是事半功倍的练拳途径。杨澄甫的教授方式是给初学者一天教两个拳式。初学者姿式基本正确后,第二天再往下教授两式。就这样进行下去,直到把架子盘完。然后再研究掌握太极拳理法、心法以及推手劲法。上述是两种根本相悖的练法,其间哪有什么传承关系呢?

  第三谈理法。杨健侯在教授盘拳时,总是要求习练者首先要从意识上树立松散、通空的观念。他认为横向上散和纵向上松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没有散,就松不下来;不能松,也就散不出去。通是散的延伸,空是进入无为境界的保证。杨健侯认为,习练者盘拳之前刻意求松,并不能做到真松。心静无为的前提条件才能保证习练者意识上的松散。杨澄甫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只提到盘拳“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在《太极拳说十要》中,只提到“全身松开”、“肩松开”、“松腰”之语,至于怎样“松开”,根本没有涉及。这不能说是继承其父的太极拳理法。

  在对待老拳谱“虚领顶劲”、“顶头悬”的提法时,杨健侯认为这些概念不易理解而不好掌握,却秘传杨氏的“后脖颈蹭衣领”要领。将“虚腋”的提法,改成“腋下夹着两个热馒头练拳”秘传。改“含胸拔背”为“开胸张肘”;改“松肩坠肘”为“肘意坠腰圈”;变“尾闾中正”的提法为“塞腰和三道气圈”,并有“胸前十字”、“两个劲源”、“三关运用”“八种劲别混合运用”等一系列可操作法则。而杨澄甫却未提出上述理法的传承,只借用了陈式太极拳的一些旧提法,诸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这些法则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操作性,极容易产生认识混乱。比如,陈微明编著的《太极拳术》一书,将“含胸拔背”作为一条理法写进《太极拳说十要》,立即遭到李雅轩的批评。他认为:长期“含胸拔背”地练拳,就会练成罗锅。他肯定地认为,这个理法不是杨老师的东西,是陈微明的私货。弄得陈微明只得再作出修改性的解释。

  上述诸多事例的枚举,足以看出杨健侯、杨澄甫父子两代太极拳在理法上没有传承关系。

  第四谈心法。所谓心法,是指练拳人在行拳中精神思维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精神思维活动,即意识,习惯上称为“意”。意引领气,称为内劲。太极拳的行拳心法就是保证内劲在培养训练时贯彻理法的步骤和方法。杨氏太极拳心法的核心内容是意的变化。有确定的内容。不断变化的意引领内气去充盈、支持肢体作出各种不同的外形动作。在这方面,杨健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出整套理论。详知其整套理论,可阅读汪永泉著《杨式太极拳述真》第二章第二节第二篇《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形体动作、意气走向说明》和魏树人所著《杨式太极拳述真之二<行拳心法>》。

  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中,只在第六要中谈到“用意不用力”的心法。但是,何谓“意”?又如何去“用”?在行拳中意是变化的,还是一致的?由于这个法则太抽象、太原则,欠具体、明白,缺乏可操作性,致使习练者易产生理解上的随意性。甚至连大师级弟子也因此争论不休。

  从上所述,不难看出,杨澄甫在行拳心法上,没有杨健侯的传承。不是杨澄甫秘而不传,而是靡而无传。

  第五谈劲法。劲法是习练在掌握内功理法的前提下,以心法保证神、意、气相合的内劲得以培养、滋润和发挥的规律和方法。杨健侯在老六路拳架的教授中,特别注意训练和培养习练者的基本功。他把对拳架以具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别和招中术、术中招的混合劲及其相关小劲的训练,尤为重视。为了检验习练者对每个拳式运用内劲的融通程度,他特意将拳架拆开,变成单手应用。总之,是让习练者逐步掌握内劲的妙用。为更好培养习练者的内功,杨健侯还将揉手的劲法予以讲授、训练,使弟子们掌握“听劲”和“懂劲”的应用内功。除了把多种小劲的手法传授给弟子外,还将秘而不传的轻劲,大气球用法与九曲珠劲法等高级揉手技艺也一并倾囊相授。

  杨澄甫在教授内功劲法上让习练者自身体悟。他说:“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太极拳说十要》)。他强调说:“以意运臂,以气贯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太极拳之练习谈》)。为了自身体悟内劲自生,他提倡走刻苦盘练拳架之途径:“一日之中,应练七八次”,“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费一日之功力,即得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无论老幼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太极拳之练习谈》)。为了训练内劲的运用,他也教授了推手的五种形式。但只是突出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手法,而没有八种劲别的混合功劲。至于64种小劲,根本没有提出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杨澄甫在劲法上也与杨健侯没有传承关系。

  杨澄甫在太极拳法上虽然不是其祖其父的正宗传承,但是他却著作出《太极拳体用全书》,教授出像李雅轩、傅钟文、赵斌等许多大师级弟子,其拳业是宏大的,贡献是重大的,客观上,他开创了杨澄甫太极拳一派。追问

杨澄甫不是师从他的父亲吗?还是并不认同他父亲的太极拳理论?

追答

杨澄甫自幼资质聪颖,性情和顺,并不甚喜拳技,年将弱冠,始从其父健侯学拳。日夜苦练揣摩,始悟其精妙,经不断研练改进,形成当今太极拳的一种主要流派,即杨式大架子。

参考资料:《武魂》 作者:张光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3
杨健侯的太极拳,大家看不到图,只能是前辈们传的。杨澄甫的太极拳已经有图片可以看了,基本认为是大架型,而且认为是杨式的流行定式。
第2个回答  2012-02-22
挺不错的
第3个回答  2018-02-09
都在争正宗
第4个回答  2012-02-22
太极拳没有哪一个练得一样的。但是都源于一个理论体系。

杨健侯、杨澄甫父子的太极拳有何不同?
这种拳架及练法与杨澄甫定型拳架及练法根本不同。由此可见,杨澄甫的拳架本体与其父杨健侯的拳架本体根本没有传承关系。 再谈练法。杨健侯教授拳架套路,反对盘空架子。他根据“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道理认为,太极拳是阴阳互根、内外相合的统一体。初学者没有内功,如果长时间地盘练拳架,只练了外形即阳面...

太极拳分六派——陈氏,赵堡,杨氏,吴氏,孙氏,武氏太极有什么区别?
杨式太极拳 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其拳路逐渐 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

太极拳的分类
主要为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刚柔并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太极拳 的分类2、杨式太极拳:杨露禅学拳于杨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侯,杨健侯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太极拳 的分类3、武...

一般人都认为陈式太极实用,可他们不知道杨式太极同样很有实战性,而且出...
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即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

杨式太极拳是赵家的正宗还是付家的正宗?两家的拳架子有很大的不同哦
田兆麟也还有传人,田兆麟还跟从过杨澄甫父亲杨健侯,也可以算正宗吧。至于架子,没有两支杨式太极拳架子是一样的,但正宗的杨氏太极拳不管架子怎么不同,规范和要求是一样的,就是杨澄甫总结的太极拳十要及其家传的杨式太极拳老谱,符合规范为正宗,不合规范架子再像也不正宗。

杨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谁?
杨露禅(1799--1872)河北永年人,就学于陈长兴。陈长兴原精于炮锤,后来从学于河南蒋发,得太极拳艺。艺成后,在北平号称"杨无敌"。传子杨少候,杨班候,杨健侯(1839--1917),后由其孙杨澄甫(1883--1936)修定而成为现在流行的就是杨氏太极拳大架,有108式。风格与特点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

吴式太极拳的高探动作与杨式太极拳的区别?
一、起源不同 1、吴式太极拳是一种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的流派之一。主要从杨氏太极拳的拳式发展创新的。2、杨氏太极,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二、拳法不同 1、吴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原...

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的区别。
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杨氏太极拳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2、两者风格特点不同 陈氏太极拳刚猛有力,杨氏太极拳比较飘逸潇洒。

太极拳门派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

太极拳知识
全部太极拳有大小架之分,陈氏、杨氏等是大架拳,武氏、孙氏是小架拳;陈氏太极拳之中也有大小架之分,如陈鑫后人西安陈立清所传的陈氏太极拳即为小架;杨氏太极拳虽然现在只流行杨澄甫的一套大架,据说也有杨少侯所传的小架拳。总之,太极拳的大小架不但对立统一在整个太极拳系统之中,甚至也对立统一...

相似回答